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也谈QDII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7月5日,中国证监会正式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境外投资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执行。《办法》允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公开募集资金投资于海外,这是继以前批准的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华安基金已获出海后的又一新举措,旨在疏导境内过多流动性,与此同时,也使境内投资者可以分享海外市场投资收益。QDII从试点阶段,发展到逐步放开阶段。
2007年1季度末,共有10家中资银行和7家外资银行获批QDII资格,它们共计获得外管局批准的代客境外理财投资购汇额度134亿美元,折合近1000亿元人民币,显示出各银行对境外代客理财业务的极大兴趣。获准资格的金融机构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如工商银行推出的首款QDII产品“珠联璧合”代客境外个人理财产品,交通银行的“得利宝”代客境外个人理财产品,中国银行的“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
然而,相比银行的热忱与积极行动,市场对QDII产品的追捧热度并非很高,销售情况不尽理想。截至2007年1季度末,全部产品实际募集资金仅9亿多美元。其中,工行的QDII理财产品实际发售额为5亿美元,居各家银行首位,但也仅达到其计划额度的50%。银行QDII理财的投资范围受限,从目前情况来看,QDII更多地投资于票据和债券类产品,即便按照银监会最新规定,它也不能直接投资于商品类衍生产品、对冲基金等各类衍生产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收益率。而目前国内股市火爆,与中国股市挂钩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水涨船高,如工商银行“稳得利”人民币理财第11期的最高预期收益率达10%、民生银行最新发行的“非凡理财”新股申购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达15%;而银行QDII理财的投资范围属于偏债型的品种,收益率难有大的突破,受到投资者的冷落就在情理之中。
QDII业务发展缓慢,多数个人投资者对QDII产品持观望态度,与近一年多以来的外部经济与金融环境有很大关系。
尽管目前大部分QDII产品的投资环节收益率高过国内存款3%~8%的收益率,然而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累计升值幅度已经突破了7%。如果人民币汇率仍呈现明显的单边升值走势,大部分以美元计价的QDII产品的预期收益将不足以弥补预期的汇兑损失,导致QDII产品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不足以弥补汇兑损失,影响投资者的热情。
除上述环境与市场因素外,投资过程中产品的复杂程度和收益状况是投资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作为一种全新的投资渠道,相对于目前国内市场的投资品种而言,投资者对QDII产品比较陌生。QDII产品投资的是境外市场。长期以来国内投资者无法投资境外,对境外市场和产品的认知度不够,短时间内难以判断境外市场的收益和风险状况,因此对QDII产品持谨慎态度;QDII产品强调代客理财,即通过管理人的主动管理为投资人带来收益,但管理人在理财过程中不承担风险,也不对投资人进行收益承诺,一般不能给投资人一个确定的收益指标,使投资者衡量收益和风险存在困难。
根据香港联交所披露资料显示:10余家国内保险公司在资格和额度限制下,只能以不超过上年末资产15%的比列投资于中国企业在境外发行的股票,首只QDII基金的华安国际配置基金,主要投资于结构性保本票据,今年上半年投资收益率仅有5%,银行的QDII产品,也只能依据银监会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投资于境外的股票,尽管放宽投资限制到50%,但银行QDII产品还要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其年收益率很难超过10%,这样一来就摊薄了投资收益水平。另外,涉及境外证券业务,在境外设立证券经营分支机构的只有国泰君安、中银国际、申银万国、国元证券少数7家。
据《办法》规定:经营投资管理业务达5年以上,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管理的证券资产不少于100亿美元或等指货币,那么要获得QDII资格的证券商就非常少,虽然QDII可投资于香港股票市场,但短期内符合规定要求的证券商寥寥无几,渠道较少又较窄,加之境外投资经验和人才储备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因此近期难于对香港股票市场带来较大变化,心理上影响可能大于实际客观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