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改进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课改杂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人在边疆教育一线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13年,在不断的积累学习中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也经历了许多教育教学改革,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课堂改革,先是听说,后是被派去观摩学习,再是引进尝试各种模式,但总是不得要领,学来学去,试来试去,效果不佳。后来,静下心来,对课堂改革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反思,发现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弄清课改的核心问题:改什么,为什么改的问题。导致学标不学本,课堂改革不得要领。总结出一个道理,课改是个形成自己的体系并不断地补充完善的过程。在此,把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对广大像我一样正在尝试课改的同行,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经验。
【P键词】课改;核心;以读为首;综合运用
一、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改进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过去学了很多课堂改革模式,如:山东杜O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昌东二中的“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江西开武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主课堂”等。但越学越糊涂,越觉得不会上课了,也迷茫了,因为在实践每一种模式的时候看到的感受到的效果总与宣传的效果相去甚远,有时怀疑自己方法不对,有时怀疑这些模式不行……后来在哲学书里找到了答案,要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这关键在于没有抓住课改的核心。那课改的核心是什么呢?研究这些模式后发现,实际上所有的模式都在探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解决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二、以科学和理性为导向,对目前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解决课改改什么的问题
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讲,目前,从小学到高中,接受知识的方式是听,就是听老师讲,听占接受知识方式的90%以上。从第一节到最后一节,老师们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轰炸学生的耳朵,有的连早晚自习都得听老师讲。这是极不科学和理性的现象。
首先,听容易累,学生容易分心,造成学生接受的知识漏洞百出,不全面。时间长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会随着分心程度的不一而拉大,成绩不好的学生会出现恶性循环,越来越差。注意力比较集中的学生,也难免有漏洞,成绩怎么也突不上去,造成有的学校总体成绩还可以,但想考“清华”“北大”等一流学校就会很困难的现象。
其次,听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先入为主,死板记忆,学习知识成为模仿行为,而不再是理性认知的行为。
听起来,可能有点吓人,但以“讲”为最重要的传授知识的途径的学校,都有这些状况,只是轻重程度不一罢了。那应该怎样做呢。就是要研究传授知识的途径,对传授知识的途径进行科学理性的研究,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综合运用。这是课改的核心,抓住这个核心就抓住了课改的本质,就能确定如何改,改什么的问题。总结多年的经验,给学生传授知识的途径主要有“读”“听”“练”“论”“思”“动”等途径。
三、以“读”为首,“读”“听”“论”“练”“思”等综合运用,解决怎么改的问题
(一)“读”,即通过阅读获取知识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这是获取知识的最佳也是根本的途径,理应成为一种最佳的教学手段。
首先,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阅读”才得以传承。自从有了文字,人类文明就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阅读”是文明传承活动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
其次,阅读获得的知识是立体的全面的。阅读最大的好处是主动获取,相对于“听”“看”等方式阅读的主观性更强,阅读是“我要读”“我自己来”“想怎样读,就怎样读”的过程,对知识的处理灵活性更强。
第三,阅读是自学的根本手段,而自学是终生学习的必备能力。
很多人有个疑问,相对于西方学生,中国学生学习成绩好,但为什么出不了那么多顶尖人才,或者相比较而言中国学子为什么显得后劲不足。我的理解是中国的学生太依赖于“听”知识,而忽略了“阅读”获得知识,离开学校后也就丧失了获取知识的手段或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足了,所以,学校应让学生养成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习惯,无论是哪一个科目,都应以培养学生阅读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教学第一要务。
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教学手段呢?
首先,在学生进校第一学期,语文课解决阅读的方式方法,其它科目作为阅读训练材料。这需要语文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协调配合,通力合作。语文教师在教阅读方式方法时以其它科目内容作为阅读训练的材料,这样必然要求语文教师要熟知其它科目的内容和进度,尽量在上该内容前举例。其他教师要主动与语文教师沟通,把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映给语文教师。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让学生获得阅读各个科目的能力,之后各个科目就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了。这是让阅读成为教学手段的前提。
其次,让阅读成为每个科目教师“讲”之前的必备的环节。目前有些学校有些科目也要求学生预习。只是不够规范化和系统化。要使各科目的阅读规范化和系统化。一需要教师改变观念,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二是学校要有制度保障。三要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教师检查学生笔记,把学生笔记作为备课的重要参照,学校要把学生笔记作为常规检查内容之一。
(二)在“读”的前提下,根据学科特点“听”“论”“练”“思”等相结合,创造教学手段丰富,方式多彩有趣的课堂
有了“读”的保障,学生就有了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认知,“听”“论”“练”等学习活动目的性就明确了,也知道了重点是什么,这样课堂才能活跃而有效。反之,在学生没有阅读的前提下教师就开讲,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就加大。
“论”,即通过让学生讨论获取知识的方式,我们是要改变“师讲生听”的单一的授课方式,但如果又以“讨论”为单一的授课方式,就只是用“论”代替“听”而已,满足不了学习各学科复杂知识的需求。学生要学那么多的科目,每个科目有都各有特点,课堂又会那么多情况,而有人却主张用单一的授课方式解决所有问题,简直是头脑简单。我认为“论”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而已,但不能认为课改就是把“听”改为讨论。
还是以“读”为前提,如果学生没有阅读作为前提,教师没有巧妙设计问题,讨论就会无效或者效率低,谈不上高效课堂。具体做法为:教师了解学情后,设计好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要关注讨论的有效性,把控整个讨论的过程,讨论结束后教师一定要有讲解,讲解以讨论的情况而定,解决学生讨论后的存疑。训练应以学生为主。同样,教师也要避免代替学生思考,这种方式表现在语言上常出现“……,对不对?”“……是不是?”……课堂看似很热闹,一问一答,但这是无效问答,实质是教师在代替学生思考。所以课堂训练要给学生边训练边思考的时间,教师以学生练后点拨为主,如能个别辅导效果更好。
四、课改借鉴但不模仿,创建自己的模式
实际情况实际分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课改是要针对学校、学生情况而定的,如果模仿哪家哪派的做法都是违背规律的,因此,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自成“一派”,只要抓住课改的核心:改进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创建自己的课改体系,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要树立人人都是专家思想,而不是某些人定出方法,模式,人人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