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福建南音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福建南音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福建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闽南晋江、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这“活化石”南音于2005年以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 福建南音 汉唐乐府 艳歌行 音乐 文化

南音的主奏乐器琵琶的演奏姿势是斜抱着弹奏。所用筒箫严格规定为一尺八寸。这两件乐器的演奏姿势与形制与唐旧制相符。南曲的曲牌名称有不少与唐代大曲、法曲的曲牌名称相同。如《摩诃兜勒》、《子夜歌》、《清平乐》、《梁州曲》、《婆罗门》等。宋代“南戏”五大名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和《琵琶记》,南曲也演唱这些剧目。

南音乐器有南音琵琶、三弦、南音洞箫、二弦和拍板。

1、南音琵琶:南音琵琶属于曲项琵琶的一种,俗称南琶,以别于北琶。南琶形制与现今通常所见的琵琶,即北琶有较大差异。它基本上保持着凤眼、颈窄腹扁、复手大、山口高的唐代规格。南琶有十三柱(四相九品)和十四柱(四相十品)两种规格,用手指弹奏。福建南音琵琶无论形制还是弹奏姿势,都保留了唐、五代的遗风,只有琵琶的品柱与明、清相仿。

2、三弦:常见的三弦有大小两种,是一种弹拨乐器,大三弦又称为大鼓三弦或书弦,北方的大鼓书等曲艺就用他来伴奏。小三弦,由于以伴奏昆曲等古典戏曲为主,别称曲弦,也是南方说唱音乐(如弹词)的伴奏音乐。福建南音的三弦属于曲弦类。

3、南音洞箫:福建南音洞箫不是一般流行的长短参差的洞箫。南音洞箫即我国唐宋遗存的一种称为尺八的竹管乐器,故而亦称南音尺八。至今仍在闽南流行。尺八在盛唐时期的乐制和宫廷燕乐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管类乐器。

4、二弦:二弦这种南音的拉弦乐器,形制、材质、构造都与目前一般拉弦乐器有很大差别,二弦的演奏,依照古法古法,运弓、按规则则甚严。外弦为阳,奏时推弓;内弦为阴,奏时拉弓,谓之一阴一阳,顺逆相应。

5、拍板:拍板亦称檀板,因唐玄宗时乐工黄幡绰善奏拍板而又别称绰板。福建南音拍板是用的五块荔枝木制成,形状与唐代拍板相同,演奏保持端坐静神,两手合击的唐代古法。

南音调性称为“管门”,主要有五空管、四空管、五空四管、倍思管等。

汉唐乐府成立于1983年,由南音(南管)名家陈美娥创办于台北。秉持重建南音古乐于中国音乐史学术定位之宗旨,深入经典追本溯源著述立论,并培训音乐演奏演唱及演艺人才,为日益式微薪传不易的南管界,注入新血活力。

汉唐乐府《艳歌行》全剧共分五幕:

第一幕“艳歌行”,在音乐《八展舞》中舞者以传统梨园戏小旦婀娜娇俏的科步身段,描述俏丽佳人踏青嬉春的万种风情,三位舞者仿佛从古画中走来,轻盈的步态、优美的手势让观众看到了了古代少女俏丽,温婉的可爱。

第二幕“簪花记”,在音乐中舞者以梨园戏大旦文雅端正的科步身段描述靓丽女子春锁深闺的落寞凄清;两位舞者的表演让人对古时想爱不敢爱的女子深表同情。

第三幕“相思吟”,采自梨园戏《高文举》的经典曲段“玉真行”,乐手也是歌者盘腿席地坐在舞台四角,独舞者手执一柄纸伞舞出哀怨的寻夫旅途的沧桑,一曲凄美的“短相思”,扣人心弦。其中梨园戏特有的“足鼓”引人瞩目。

第四幕《堂上歌》,以传统古乐器 琵琶、南管、三弦、二弦、拍板、奏出丝竹相和之音。

第五幕《满堂春》,表演者手执四块极其朴素的竹片,配以优雅美妙的身段步伐,表现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精美绝伦的画面

汉唐乐府之《艳歌行》演出剧目内容、音乐、妆容和布景创意主要有以下几点:

1、汉唐乐府把勾栏搬上了舞台,作为表演的背景,让观众有回到宋元时期的感觉,加深舞台历史感,还原了宋元时期的表演场所。

2、白妆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也不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人在古代时期是不化白妆的,艺伎产生于幕府晚期(中国满清统治时期),当时艺伎只有男艺人而没有一个女艺人,所以妆容一定要隆重,以掩盖男性脸部特征,就像京剧男旦的妆都很浓艳一样,后出现女性艺伎之后,白妆一直沿用至今。中国最早戏曲是带白色面具的(包括大唐梨园),现在部分古老的地方戏依然保存戴面具习俗。汉唐乐府的白妆就是根据面具简化而成的,这样既符合了历史原型,又将悬丝傀儡这一概念完美融入。

3、白妆配合梨园舞步的,用悠扬南音进行渲染,白妆可以降低观众对布景,服饰的要求,而且让观众对于长时间的慢舞是否会感到无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极大的保留了华夏宫廷乐舞的神秘与严肃,对与其他戏曲产生了强烈对比,又有历史底蕴所以更显优雅唯美。白妆对于整个汉唐乐府来说,在适合不过,汉唐乐府的服饰也为配合白妆而显得极其古朴,但是却又配合了现代的光照技术,是整个表演美轮美奂,百看不厌。

4、汉唐乐府的作品非常注意从我国古典诗歌汲取乐舞意象。《艳歌行》化用了《诗・周南・关睢》、魏文帝《善哉行》、晋代傅玄《艳歌行・有女篇》、陈.顾野王《艳歌行》。

5、整个舞台风格沉稳雅致,采用昏黄幽暗的灯光,既托显出《梅花操》时女子幽怨的心情,又为整个艳歌行古朴雅致的风格奠下基调。另外,其服饰多汉唐时的服饰的简朴素雅为主,但放在当代的舞台则显得高贵典雅。其服饰多为当时百姓所穿,配以梨园舞步的舞蹈以及昏暗灯光的基调,让人有“梦回唐朝”之感。

6、多以音乐渲染整曲或以南管的吟唱,或以上下四管演奏,“簪花记”中单人的吟唱,以不同于当代人的演唱方法和感情诉说方式,或将一个字拉长拍,或带以哭腔,充分表现了女子独锁深闺的悠远情感,这在当代女性中是很少见的。当代人大多以直接表达,大胆开放的诉说方式表达心中的感情,而回到古代这种委婉含蓄的表达,足以让人通过音乐感受古代女子的情感以及古代社会的文化风气。

请她用通俗的方式为读者介绍自己的作品《艳歌行》,她的回答果然很通俗:“我的《艳歌行》是百看不厌,屡战屡胜的。”关于服饰,正如陈美娥所说,叶锦添研究了各个朝代的服饰和流行趋势,然后通过她的作品回归了传统。换个说法就是,当你在看《艳歌行》时,就好像在看一场贯穿了很多朝代的服饰秀。总而言之,陈美娥将深邃悠扬的南音古乐与典雅脱俗的梨园舞蹈结合起来,用全新的方式演绎中国的传统礼乐。她把她创作的古乐,形容为将古乐蒸馏后静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泉州对外文化交流学会.泉州南音艺术[M].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

[2]王海波.读《艳歌行》札记[M].2004.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