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东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东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笔者主要从江苏和宁夏两省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的主要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江苏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成功经验,尝试提出宁夏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 东西部 劳动力转移 比较分析

农村建设的根本是要提高农民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此推动农产品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非农就业和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是我国农村、农业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是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笔者主要以两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差距作为落脚点,分析两省新农村建设。

一、江苏和宁夏两省在农村劳动力方面的主要差异

1.江苏、宁夏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比较

2006年,江苏省农村户籍外出从业劳动力967.5万人。其中,男劳动力占67.4%;女劳动力32.6%。在户籍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及以下99.6万人,占10.3%;21岁~30岁279.4万人,占28.9%;31岁~40岁316.6万人,占32.7%;41岁~50岁185.9万人,占19.2%;50岁以上86.0万人,占8.9%。

2006年,甘肃农村户籍外出从业劳动力52.2万人。其中,男劳动力39.67万人,占76.0%;女劳动力12.53万人,占24.0%。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及以下占15.8%,21岁~30岁占38.7%,31岁~40岁占28.0%,41岁~50岁占12.7%,50岁以上占4.8%。(附表1)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宁夏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8年3月31日)

2.江苏、宁夏农村外出劳动力流向及从业情况比较

2006年,江苏在户籍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在乡外县内从业的劳动力236.1万人,占24.4%,在县外市内从业的劳动力143.7万人,占14.9%,在市外省内从业的劳动力345.2万人,占35。7%,去省外从业的劳动力242.5万人,占25.0%。在户籍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在第一产业从业的劳动力24.6万人,占2.5%;在第二产业从业的劳动力602.6万人,占62.3%;在第三产业从业的劳动力340.3万人,占35.2%。

2006年,宁夏在户籍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在乡外县内从业的劳动力占43.7%,在县外市内从业的劳动力占15.4%,在市外省内从业的劳动力占23.7%,去省外从业的劳动力占17.2%。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在第一产业从业的劳动力占4.2%;在第二产业从业的劳动力占51.3%;在第三产业从业的劳动力占44.5%。(附表2)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 2008年4月25日;宁夏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8年3月31日)

二 、江苏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经验

江苏是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特别是在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在产业间、地区间转移的力度加大,数量在逐年减少,但相对于农村地区的需求来讲,目前农村仍然有大量富余劳动力。江苏省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外出劳动力转移到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多,到小城镇的少

近年由于强化城乡统筹发展,各地逐步取消了一些对进城务工农民的限制性政策、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降低了农民进城务工的“门槛”,加上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中打工机会相对较多,因而成为众多农民工的首要选择。2005年,江苏农村外出打工人员中转移到直辖市的占15.6%、到省会城市的占13.5%,两项合计占29.1%;转移到地级城市的占39.8%、转移到县(市)级城市的占21.4%,两项合计占61.2%;转移到县级城市以下小城镇的仅占9.7%。

2.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增多

长期以来,欠发达、不发达的苏中、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以异地转移为主,主要是外出从业人员在当地“英雄无用武之地”,薄弱的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难以消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近年来随着江苏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南北挂钩合作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加速,各地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吸引外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外资、民间资本的大量注入,使得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本地企业成为吸纳当地劳动力的重要“方面军”,就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明显增多。

3.转移劳动力进一步年轻化、知识化

从年龄结构看,转移劳动力中青壮年占绝大多数,并且比重仍呈扩大之势。2005年在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45岁以下的所占比重达75.0%,较前几年有所提高;在外出从业的农村劳动力中,45岁以下的所占比重更是高达86.4%。从文化层次看,2005年在转移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2.3%,比重较2001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0.0%、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三、宁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措施

1.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

各级政府要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整合各级各类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要把为农民转移就业服务作为重要内容,搞好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法律咨询等综合服务。 积极培育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劳务协会和劳务经纪人。 对社会办职业介绍机构要严加监管,依法整顿劳动力市场,规范中介组织行为,保护合法经营,打击非法中介,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凡是欺诈农民工者要从严惩处。

2.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乡一体化,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创造条件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实质是工业化、城镇化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介与“三农”的关系。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使农业、农村人口占多数的二元结构,向非农就业、城镇人口为主的现代化过渡,减少农民,增加市民,根本改善城乡人口,资源配置,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3.跨区域流动就业

农民跨区域流动、进城就业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带动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转移,使不发达地区封闭的乡村发展,与城市、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连接起来,成为开放的体系。通过异地转移增加收入、提高人的素质、回乡创业等,对农村、农民、农业产生深刻影响。通过资金回流、回乡创业、观念转变促进农村发展。外出农民工意识到知识、技能的重要,对改善农村教育要求强烈,不少人要求农村开设学前教育,舍得花钱把子女送到县城就读。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土地流转,开始出现一定土地经营规模的农户。

四、结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统筹好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最终实现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笔者仅仅是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比较、分析宁夏和江苏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的差距,进而提出宁夏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爱民: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J].理论前沿,2004 (2)

[2]游 惠 吴 静 陈 枝:城镇化背景下推进江苏新农村建设的思考.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 第3期 2007 年9月

[3]范朝礼 吴 权 何 巨:从构建和谐社会看江苏新农村建设.现代经济探讨,2007 年第3 期

[4]唐茂华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创新路径及政策建议[J].经济界,2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