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最美·女建筑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最美·女建筑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在当今的建筑事业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女性建筑师越来越多的显示出她们的创作激情和想象力,从她们的业绩中,不仅看到具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而且令人欣喜地看到她们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创新的精神。她们作为中国女性建筑师的代表,突破性别对自身的束缚,并从女性独特的视角审视建筑,运用女性独特的手法重构建筑,成为现代建筑风潮中独特的一个群体。

通过本杂志“女建筑师”这个专栏,这次我们诚邀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副总建筑师林琳、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副总建筑师李燕云、嘉铭集团产品中心项目总监丁依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四院副院长、同元设计院常务副院长赵颖四位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女性建筑师,希望能够推出部分建筑界的女精英,以点带面的让本行业和社会对女性建筑师有更多地了解,希望通过本栏目的展现女性建筑师的巾帼形象,在此《中国住宅设施》杂志全体员工祝广大女性建筑师们“三八妇女节”快乐!

林 琳

简介:

1987年7 月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系建筑学专业,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87年7月~91年9月,就职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91年9月~93年12月,就职于中深建筑技术发展中心;94年1月~95年12月,就职于香港华丽工程顾问公司;96年1月~至今就职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至今建筑设计本专业从业27年。

主要荣誉:

200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奥运工程“优秀建设者”;2008年北京市奥运工程规划设计与测绘行业“先进个人”;2009年中国当代优秀青年建筑师作品评审委员会“中国当代优秀青年建筑师”;2013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科技创新奖”。

主要获奖情况:

(1)2008年度全国家优秀勘察设计“银奖”(数字北京大厦);(2)2005年首都规划委员会公共建筑优秀设计方案二等奖(数字北京大厦);(3)2008北京市奥运工程落实三大理念“科技创新”奖(数字北京大厦);(4)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威海国际建筑设计“金奖”(数字北京大厦);(5)第三届中国国际威海国际建筑设计“优秀奖”(中国海洋石油总部办公楼);(6)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公共建筑优秀” 设计奖方案(中国海洋石油总部办公楼);(7)首届全国医院建筑设计评选西部开发奖(中国西部急救创伤中心);(8)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海洋石油总部办公楼);(9)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医技、住院综合楼);(10)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金奖”(北京“大吉片危改”中信城居住区一期)。

代表作品:数字北京大厦(奥运项目);中国海洋石油总部办公楼;云南建工发展大厦;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医技、住院综合楼;中国西部急救创伤中心;总医院;北京北丰C1,C2办公楼;石家庄火车站;光华路SOHO-2;烟台佳世客购物中心;中关村国际商城;淄博佳世客购物中心;济宁佳世客购物中心;北京望京A3区2区“宝星园”;北京中信城居住区;北京漪龙台。

主要论文:《人性化医疗建筑空间》;《大型复合型商业建筑研究》;《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2013;《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象征・空间・技术》――《建筑学报》;《北欧医院设计浅析》――《建筑技术与设计》;《医院改扩建模式研究》(合著)――《医院建筑设计及装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城市建筑》;《数字北京大厦新技术的应用》――《建筑技术与设计》。

林琳设计观点

我们评定建筑作品的成败,与其功能、空间、环境和建造技术水平有关,却与建筑师的性别无关。“女建筑师”一词只是男权社会长期以来的一种称谓,冰冷地用以区划和标识习惯上建筑师群体中的“少数部分”,并不带有任何褒义。

有梦想的建筑师,对于自己的作品无不追求建筑空间的灵动及外观的秀美。追求建筑的历史传承和时代特征灵犀相通;然而,我的一位前辈费麟先生说过:建筑是实用艺术,我们无法追求纯粹或超然。需要把“任务书”转化成专业表达,所以建筑是在一定框架内的艺术, 你不可以任由思维天马行空,而要研究自然、人文环境,研究建筑技术与材料的适用性、研究人们在功能空间中的活动与感受。当上亿的建设投资、一个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期待就如此掌握在建筑师的手中时,我感受到的是身为建筑师的责任。“建筑”是将要在这个地球上留存几十年甚至更久远的严肃事物,仅仅是依靠感觉敏锐、富有激情的“艺术家”显然不够,不可或缺的当是作风严谨、正直而务实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一点是我从事设计工作二十七年来最深体会。

但是有时关于严谨与责任的悉心付出,关于探求美与实用的高度和谐的努力,与我们所见成果的收获并不相平衡。比如刚刚竣工的某总部大楼――设计团队一如既往以身兼艺术家与工程师的情感和责任,用心寻找专业角度与客户要求的最完美契合点,仅外墙材料选型环节就奔赴京沪宁的工厂和实际工程地考察过无数次;当结构施工到七层时,甲方更换董事长,于是建筑立面由其派来的幕墙公司篡改为截然不同、不堪卒视的面目――在这个任由权力,或说金钱暴力决定审美的现实里,我也只得眼看一桩暴殄天物的犯罪而不禁慨然缄默。即使只是个案,但这仍触动我思考一个问题:在产值和商业利润的驱动下,一些同行宁可选择以平庸的、独善其身甚至无所作为的方式,来赢得大量的重复单调的图纸生产机会,自己会不会被这种快速却被动的生产模式渐渐吞噬?我们诚然不能像真正的艺术家那样服从内心的“自由”,但还是要坚持自己内心的出于职业的高标准追求,而不该如此短视地,为物质利益所裹挟而随波逐流。事业,有时仿佛一个奇异的莫比乌斯圈:追求完美与守卫志愿成了更高尚的轮回。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的龙头地位决定了你需要“在多重角色中寻找平衡”。当多年面对超负荷的加班、汇报、下工地,反复的改图与协调专业之间的矛盾困局,甚或甲方和施工单位的牵掣折磨成为常态,之所以我至今还没有选择放弃,是出于对建筑的深挚热爱,与多年追求事业的强大惯性――于是磨难成为磨炼。而每当竣工验收之时,徜徉于自己的“创造物”之间时,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无可比拟、难以言说的。

回到女性建筑师话题――建筑学的专业培养和建筑设计的实践过程对于成就女性的审美品味、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对问题的技巧都是水到渠成的。女性建筑师身上,一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或内心强大,不让须眉,或优雅含蓄,以柔克刚。完善自我,追求美的东西,是女性一生的追求。

所以说: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可以终生做喜欢的职业,在执业过程中又雕塑了自我。

中信城“大吉危改住宅区一期”方案解析

创作背景

接受这个任务,是有顾虑的。一则“大吉危改”已经有几家设计院做了十几轮方案无果,二则在“宣南文化”核心敏感区域做这种高密度的大型住区,对于一直做大型公建项目的“客串”建筑师来说实乃大忌,不免心存疑惑。于是冒了寒风来到现场,昔日的老照片中美丽的胡同肌理,早已被拆成一片黄土飞扬空地了。毕竟这是一个商业化项目,既然现状已是“回不去的故乡”,需要用专业技能在文化、技术和业主利益等方面寻求“平衡点”。放弃所谓“中式屋顶”、“简欧”或者“现代”的风格标签,用公建的手法在文化的背景上作画,成就了今天的“中信城”,最终获得了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金奖”。

区域概况与文化分析

地理位置――“大吉片”东起粉房琉璃街,西至菜市口南大街,南起南横东街及福州馆前街路北,北至骡马市大街。南北长约600m,东西宽约700m。是“宣南”文化的基础――会馆的核心区,也是“宣南”的核心区之一。同时规划中的国际传媒大道从这里穿过。

历史渊源――这里是有三千年建城史、八百年建都史的老北京源头之一,这里藏龙卧虎,分散于大街小巷之中的名人故居、会馆,使“会馆文化”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片。“大吉片”涵盖了太多的文化内涵,承担了太多的使命,历史与现实,保护与发展……

宣南文化的精髓――准确把握宣南文化的概念,深入领会其文化实质,是谋求发展的关键环节所在。中西合璧、古今并存、雅俗共赏、文商俱兴就是宣南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北京古建研究专家、宣武区人民政府顾问王世仁总结说。 “求真、务实、创新”是宣南文化的精髓。著名学者黄宗汉表示,“当年,士人从各地带来不同的文化,又将京城特有的文化带到各地,近代中国文化就这样交流碰撞,发展创新。今天研究宣南文化,发扬宣南文化的优秀部分,就是要吸收其开放性、创新性的特性。”

现状分析

带着一种文化朝圣的憧憬走近大吉,呈现在眼前的是周边高耸的现代化写字楼、公寓、商业和酒店。大吉地块内建筑形式虽以北京民居为主,建筑细节中融入了南方甚至西洋的样式,标准的四合院并不多见,形式更多样,更自由,更有创新意味。地块内的米市胡同的南海会馆低矮残破,早已没有“往来居城南,高斋绕槐竹”的场景,茂密的国槐和斑驳的门楼只能默默诉说着往日的繁华,期待着胜景重现的那一天,可谓“昔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设计理念

求真――吸收宣南文化精髓,体现传统空间神韵。

务实――提升本地区的居住品质和商业价值,遵循城市环境特征,服从功能要求。

创新――运用现代手法,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将传统审美意境与现代生活方式有机结合。创造及通俗、儒雅、华丽于一体的现代与古典文化交融的“宣南士人文化”盛景。

风格特征

1#地块位于大吉地段西南角,西临国际传媒大道,菜市口南大街,南临南横东街,北临平坦胡同、东临贾家胡同。界面分别有公建、文物、住宅,所以风格特征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整体形象

面向城市主干道,与公建相临,采用大气、时尚、简洁的公建化的设计手法,保持城市景观的整体一致。

第二层次:商业组团

充分利用文物广场的历史氛围提升5#楼、6#楼底商的商业价值和街区品位。古建与底商之间形成错落有致、场景丰富的开放性古韵风情商业街。底商形象不追求重建古董,而是用现代的多变的几何体造就丰富的商业界面和融会贯通的宣南文化精髓, 用宜人的檐廊,借景月亮门,追求古典园林的步随景移的多变空间效果。高层住宅的主体用简洁、高贵作为背景衬托商业街区与文物广场的丰富与浪漫,深隧与儒雅。

第三层次:居住组团

1#、2#、3#、4#、5#楼围成的合院,形成安静、私密性、领域感的院落空间。

1#、2#楼相临处上部用概念性的“空中四合院”连成一体,做为院落的大门增强沿南横街立面的整体性;“门”口的两棵保留的国槐;引导人们由此走进自家的院落。进入大门,迎面一屏砖雕影壁,不仅唤醒了对传统居住环境的记忆,强调了组团的私密性与领域感,形成安静的“四合院”氛围。

4#楼的单元入口,利用自然形成的三个凹形院,用中式的檐廊灰墙,垂花门,如意门为单元入口。围合成三个属于本单元人们的小四合院,1#、2#、3#楼的单元入口两两一组,用矮墙和月亮门、影壁、竹影,使单元门独具江南园林的空间效果,在功能上又起到阻挡冬季、西北风灌入大堂的作用。

建筑色彩与材料选择

建筑主体以北京城市基调灰色为主,采用暖灰色陶土板幕墙,线角与窗框选用碳黑色铝合金氟碳喷涂,配以净白玻璃,勾勒出建筑的精致与细腻,风格与尺度与沿街公建相协调。细部栏杆和装饰构件采用木制或仿木质表面,传统的朱红色,用于单元入口大门和建筑标识系统,使建筑主体散发出自然与传统的韵味。

本工程位于北京市东二环路朝阳门立交桥西北角,东面为东二环路,与东南角的外交部大楼隔桥相望;南面为朝阳门内大街,与百强大厦隔路相对;西侧为新规划的东二环西辅路,与新闻出版局大厦为邻;北侧与中国电信和人保办公楼一墙之隔。整个场地形状接近矩形,东西宽约100m,南北长约128m,地势平坦。

本设计将建设场地分为三面,其中面临朝内大街和二环路的两面为公共面,面邻东二环西辅路则为较安静的内部空间。选择以圆角的三角形来布置塔楼平面,采用“船形”的概念。使红线界区内的场地得以最有效的使用,在内部形成一个种满绿草和树木的花园。花园式场地的西部入口以“飘檐”代表象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门”。L形的三层高裙楼除了限定花园的周边外,其内部也为餐厅、会议室、礼堂提供空间。

塔楼的五至十八层办公区及公共空间环绕着通高的挑空采光中庭。三角中庭不同面的大型采光斜窗将日光引入建筑物的中心,借助一天内日光照射角度在建筑物内的变化,创造建筑物内的空间移动感。海洋石油总公司像是一部转动的发动机,内部员工像是发动机中的各种零部件,使总公司成为协调运转的有机体。建筑物内的中庭使得办公空间人性化,犹如家庭的起居室,为各部门间提供交流和活动场所。一层南侧入口处两侧布置有大面积静水反射池;并且与地下一层夹层的水池相通,形成两处瀑布,动静结合,增添了建筑的空间流动感。

本工程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现代化办公楼的特性,设计采用船形概念,以四层楼高的椭圆形斜柱廊托起大楼,由低层向高层往外扩张,使人联想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本建筑由塔楼的三角形曲面和裙房“L”形曲面横线条陶土砖装饰相互穿插,一气呵成,简洁而富有动感。成为与周围的建筑环境既有机的融为一体,又统领群雄的标志性建筑。

运用玻璃幕墙、陶土板幕墙、陶土百叶等新材料、新技术来营造融合北京传统建筑空间文脉的现代建筑。

数字北京大厦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合作设计:北京都市实践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本工程所获奖项:

1、2008年度全国家优秀勘察设计“银奖”

2、2005年首都规划委员会公共建筑优秀设计方案二等奖

3、2008年北京市奥运工程落实三大理念“科技创新”奖

4、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威海国际建筑设计“金奖”

“数字北京大厦”位于北京奥运中心区内,是一座智能化、高科技的电信通讯机房及部分办公大楼,同时肩负着实现“数字奥运”和保障2008年奥运会信息通讯的重要使命。

“数字北京大厦”总建筑面积约96518m2;建筑总高度56.35m;层数:地上11层,地下2层(局部有夹层)。地上建筑主要为通讯机房,以及开放办公区、会议室,奥组委奥运指挥中心等。地下主要为停车库、设备用房。

“数字北京大厦” 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座功能性极强的通讯机房和办公楼,它凝聚了建筑师对当代建筑的理解,特别是对信息时代建筑的思考。一方面它作为奥运信息的储存器,另一方面它更应是城市的一个信息中心场所。所以“数字北京大厦”的建筑形式和内部空间都被建筑师赋予了“数字时代”的全新概念。“数字北京大厦”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印刷线路”、“芯片”,建筑师创造出了“数字流星雨”、“网络桥”、“数字地毯”等概念,并希望它能够从视觉、触觉上醒示数字时代、唤起大众对新技术的热情。

奥运三大理念

1 绿色奥运

在环保方面,采用了清水混凝土、室外FRP格栅与共享大厅FRP装饰等,减少环境污染。

在节能方面,采用了外墙保温与低辐射LOW-e玻璃幕墙,降低了热传导;采用了LED作为景观照明光源,比常规照明节能约60%;采用了节水型供水系统、雨洪、中水利用系统等,用于景观水池和园林绿洒,节约了用水;采用了空调热回收系统、变新风比、变频空调系统与采暖加湿、除湿和控制技术,达到了节能效果。

2 科技奥运

采用了大面积FRP、LED、清水混凝土、防静电预制水磨石等新技术、新材料;采用了建设部推荐的压浆灌注桩、预应力锚杆、大模板、综合布线平衡技术等新技术;采用了大空间主动智能灭火系统(智能水炮)、空气采样智能报警系统、FM-200备压式气体灭火系统等新技术;采用了变配电系统的谐波治理技术,减少了对市政电网的干扰。

3 人文奥运

在规划设计方面,实现了建筑与功能、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在功能方面,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无障碍设施和条件,为残障人员在大厦内的活动提供便利;提供了多种形式的通信设施并全覆盖,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形式的网络通信畅通。

在使用方面,不仅在赛时充分服务于奥运,而且在赛后将作为遗产服务于数字北京。

中国西部急救创伤中心

项目概况

建设规模:634床

总建筑面积:59556m2

建筑层数:地上25层,地下2层

建筑高度:100m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

停 车 位:地下166辆,地上25辆

设计时间:2004~2005

建设时间:2006~2013

建设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南稍门

中国西部急救创伤中心,位于西安红十字会医院南侧扩建用地内,北临南郭路,南接友谊东路,东侧毗临规划道路。属高层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抗震烈度为八度。

该项目被西安市确立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涵盖门诊、急诊、手术、住院、教学行政、后勤及地下机房、动力中心、车库等功能为一体的骨科专科医院。

根据西安红十字会医院规划的实际特点和医疗建筑固有的复杂逻辑性,挖掘出的“效率与标志性、绿色与人性化、整合与可持续性”规划理念、“医疗主街、门诊单元及竖向功能布局”建筑理念和相应技术措施。

由于工程用地东、西、北三侧均有正在使用的医院建筑,充分考虑到医院的运营需要,在新建工程不影响医院正常使用的原则下进行设计施工。原有旧楼分两期拆除,先拆除西侧局部旧楼,待新楼建成后,再拆除旧骨科楼;使之拥有更多的绿化环境及发展空间。

1 功能布局

1.1 门诊部分

(1)门诊大厅:为五层通透大厅,面向友谊东路设置门诊患者的出入口,内设中西药房,和门诊总收费挂号处,并设有公共楼梯2部和医用景观电梯部4部,是通向各科诊室的人流交通集散枢纽。在入口处还安排有便民门诊、导医问讯处、鲜花礼品、

(2)医疗主街:沿2~5层平面设置,连接各科诊室,为患者提供导医、一次候诊、分层挂号、收费等专项服务,完善就诊流程,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3)门诊单元:沿医疗主街北侧单向设置四个平行的门诊单元,门诊单元之间为室外庭院。每个门诊单元沿两侧庭院设置各门诊科室诊室按《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基本开间尺寸3.0m,进深尺寸5.0m。中间走道放大,为病人的二次候诊空间。

(4)医患分流:门诊单元之间设置医用走廊,避免不必要的人流交叉。

(5)医技部分: 放射科拍片室6间、透视室两间,与骨科诊室同层,方便本楼大量的骨科拍片需要,其他大型医疗设备将被设置在未来的影像中心,通过空中连廊与门诊相连。

1.2 急诊部

急诊部独立设置,将其内部的抢救、诊疗、留观、检验、X光、常规医技用房、ICU及收费、取药等功能性房间合理布局,充分满足了急诊流线的布局要求。急诊部设有绿色通道,通过专用的手术专用医梯直达手术室。预留家属等候区,体现对医患的人性化关怀。

1.3 住院部

住院部设在大厦7~24层,总床位为610个。标准层设有医用电梯6部,医用污梯1部,服务梯兼消防电梯1部。

每层为一个护理单元,大部分病房朝南,北侧安排医生及治疗用房,中间设有开放式护士站,便于对两边病房的看护,缩短护士的服务半径。标准护理单元41个床位,包括单人病房8间,标准病房(双人间)3间,普通病房(三人间)9间,每间均带有卫生间。辅助用房设有医务走廊,包括医生办公、主任办公室、医生值班室、示教室、换药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等。靠近西侧污梯设有污洗间、开水间。

其中10层增设3间X光机专供住院部使用。

ICU设在8层,共三个相对独立的监护区。普通监护采用大开间,设有20张病床,并设有探视走廊;感染监护1床,幼儿监护3床。医护人员区设有医务走廊、更衣室、值班室、医生办公室等功能。

住院检验中心、住院药房、病理科、血库设在9层,位于住院部及手术部之间,联系方便。

餐饮中心、超市设在7层,便于住院家属及医护人员使用。

1.4 手术部

手术部位于5、6层,5层为急诊手术部,设十万级手术室共4间。6层为住院手术部,设万级手术室共13间,百级无菌手术室共4间。手术部为国际化标准的封闭式层流手术室。手术室布局采用周边回收型布局,手术室中间布置,洁净物品经专用服务电梯进入洁净区;术后污物沿周边清洁走道收集处理。病人通过手术专用电梯经换床直接进入手术室,医护人员则经过位于5层的换鞋、更衣区经专用楼梯进入洁净区。万级手术室设有集中麻醉准备间,百级无菌手术室就近设置专用麻醉准备间。并设有敷料间、器械室、麻醉科等功能用房。

1.5 中心供应

为方便本楼和全院的使用,减少流线折返,中心供应设置在主楼的地下一层,严格按“三区制――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单向流程布置。

1.6 附属部分及地下车库

共设两层地下室;地下二层主要为设备用房,设有冷冻机房、热交换站、变配电室、三气控制室、机房等,水泵房和水池等。地下二层东部为六级人防,二等人员掩蔽所。地下一层为中心消毒供应、病案室、变配电室及柴油发电机房。

2 形象设计

汲取中国西安传统文化信息,浓缩概括,形成简练的现代建筑语言,描述21世纪现代医疗建筑形象,从而设计出既反映地域特征又展示医疗建筑性格的符合功能需求的建筑形象。

设计时将两部分体量,横、竖、垂直咬合布局,主体于南广场处落地,形成高耸挺拔的效果,两个体量产生水平竖直的对比。

遵循设计理念,体块本身方正、简洁,突出了体量感,建筑形象简约大气。

2.1 立面墙窗分格

九宫格与城市宏观肌理相结合,形成立面平面构成的错动和正方形井字窗形,使得建筑在方正、大气之下,不失丰富与变化。

2.2 建筑色彩

灰色石材外墙和锈绿色建筑材料,体现与古城南门的遥遥呼应和青铜器的色彩感觉。与此同时,在表现医疗建筑性格的需求上,此种色彩组合带来了一种人情味和亲切感。

2.3 细部处理

抽象的檐口、花窗细部和牌楼的提炼,创造出精致的古城历史文化痕迹的效果。

3 建筑材料的选择

3.1 石材墙面

建筑主体墙面以石材为主,结构墙体外挂灰色花岗岩蜂窝叠合装饰墙板。

3.2 建筑玻璃

建筑立面大面积选用方窗,部分玻璃幕墙。材料选用Low-E中空玻璃,一、二层主立面局部外窗玻璃选用彩釉玻璃。

3.3 建筑金属杆件

(1)门窗框料选用氟碳喷涂墨绿色铝合金;(2)入口雨棚、金属花窗和装饰金属构件选用钢骨外挂锈绿色铜材;

3.4 建筑雕塑

设计于外墙的雕塑,选用与干挂石材同样材质,阴纹电子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