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铜鼓纹饰视觉语言的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铜鼓纹饰视觉语言的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铜鼓纹饰是一种视觉艺术语言,注重主观精神传达的同时强调其再造特征。铜鼓纹饰视觉语汇是指能够传递某种信息的艺术符号的总和,包括几何、动物、植物、人像四大类。它记载和传承了古代南方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信仰崇拜等,蕴含丰富的语义,进一步对其进行解读能够更好地使其得到传承和运用。

关键词:铜鼓纹饰;视觉语言;视觉语汇;视觉语义

0 引言

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民族创造的青铜艺术瑰宝,它的出现与发展标志着祖国南疆先民审美意识的觉醒,也从侧面反映了其经济、文化、生活和历史面貌。

铜鼓上的纹饰精美、丰富、排列有序,集中体现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先民的图腾崇拜、丰产心理、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等。它是一种视觉艺术语言,注重主观精神信息传达的同时强调其再造特征,它是向后人表达意念、抒发感情、沟通信息的视觉符号。掌握了一种视觉语言就掌握了该民族的文化价值体系,从视觉语言的角度出发,研究该语言的语汇、语义,不仅可以剖析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认识其精神世界,还可以进一步解读铜鼓纹饰的文化内涵、艺术特征并将其更准确地运用于现代设计当中,把古老的民族文化精神传承下去。

1 铜鼓纹饰视觉语汇

铜鼓纹饰视觉语汇是其视觉语言的基础和外在表现,它是指能够传递某种主观或客观的各种铜鼓纹饰艺术符号的总和,属于现实形态的范畴。铜鼓纹饰种类并不繁多,但极具代表性,有较强的民族特色,随着客观条件的转变,能够反映出不同的样式。大体呈由简至繁、由具象到抽象的趋势。根据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1 几何纹饰语汇

几何纹饰是铜鼓上最早出现,并贯穿铜鼓发展始终的纹样,与人类的原始思维有关。它是由一些事物简化或抽象而成的,也是为了突出其功能、根据其形态产生的几何图形。这种纹饰具有符号的性质,简单、明晰且具有普遍性,多以某一基本造型为元素,经重复、排列、演变、组合等多种形式,形成新的载体。

1.2 动物纹饰语汇

动物纹饰在铜鼓纹饰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最早的万家坝型铜鼓上就有爬虫纹的出现,后来的翔鹭纹又是石寨山型铜鼓的主体纹样,包括现在有些民族还在使用的麻江型铜鼓上也有十二生肖的纹样。铜鼓上的动物纹饰多以实体动物为原形,或经过想象的,被认为是最具力量的动物为载体。它的出现反映了在生产力低下的阶段,人们借助动物具有的“超人力量”,从心理上战胜外力的一种观念,因此往往赋予了某些动物神秘的意义。

1.3 植物纹饰语汇

植物纹饰出现于铜鼓发展的后期,自隋唐至现代,这种纹饰的兴起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有关,标志着人们开始摆脱了天、神的精神束缚,认识到了自己的主体性,并把自然当作欣赏的对象,以满足生活的需要。所以植物纹饰只在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和麻江型铜鼓上有所体现。

1.4 人像纹饰语汇

铜鼓上的纹饰有一些是反映古代南方民族生活状况的,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简化在铜鼓上体现出来。它最大的特点是都有人物的参与,表现人们祭祀、娱乐、歌舞、生产、生活等场面。

2 铜鼓纹饰视觉语义

铜鼓上的纹饰不仅能起到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传递信息。解读了符号的这种视觉语义,就能够深层次地理解该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价值体系,使其得到更好的运用。铜鼓上的纹饰具有一形多x的特点,一种纹饰往往具有多种内涵。但总体而言,其视觉语言传达了丰稔祥瑞的语义,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2.1 表达图腾崇拜的语义

爬虫纹是铜鼓上最早出现的具象纹样,它从濮水流域向东播迁的过程中出现过很多变体,但都有爬虫纲的共相,并且与鳞目和鳄目更为相近,主要是鼍和蜥蜴。“鼍”俗称“猪婆龙”,传说它能吐雾致雨,欲雨则鸣,因此与雨水有关;而蜥蜴的形状与鼍相近,都有点像龙,所以爬虫母题的选用是和龙蛇图腾有关的,它是人们对图腾崇拜的一种原始信仰,后来寄托祈祥求佑的思想并最终成为求雨仪式的象征符号。

2.2 表达丰产心理的语义

翔鹭纹是石寨山型铜鼓鼓面主要的具象纹样,都为逆时针绕太阳纹飞翔,同一鼓上的形态完全相同。但其形式是变化多样的,适应不同的排列规律和审美要求。铜鼓上鸟为鹭,属鹤科目,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生活于湖沼和稻田间,以水生小动物为食,长嘴善渔,将其饰于铜鼓上,表现渔归后的喜悦,成为渔业民族的化身。云南高原湖泊众多,拥有适合水禽栖息的良好环境,其丰富的水产资源对于古代的滇人则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从鹭善于捕鱼的特点和得利的观念相联系,翔鹭的含义是祈求丰稔祥瑞的。

2.3 表达祭祀礼仪的语义

在石寨山型铜鼓上还出现过一种主题纹样,那就是鹿纹,鹿头有角,昂首站立,它们多成组分布且雌雄相间,并突出地将生殖器刻画出来。鹿生活在森林边沿和山区草地,善于奔跑。岭南地区多鹿,是人类祖先狩猎的主要对象。在铜鼓上,它被当作一种巫术符号出现,与翔鹭一样是对太阳崇拜的典型动物,是祭祀的牺牲品。除此之外,雌雄之分也代表着祈求部落的繁衍生息。

2.4 表达夸富、维权的语义

牛纹常见于石寨山型铜鼓中、晚期的腰部,牛角正视,牛身侧视,现出四足,隆脊巨角,轮廓内填满几何花纹。由于脊背近颈处隆起如山峰,故称为“瘤牛”或“峰牛”。以牛为纹饰在云南由来已久,牛作为滇池周围的主要畜产,是当时最重要的财富象征,它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也是战争中抢夺的对象。单独将牛纹用于铜鼓最明显的地方,表达了人们夸耀富有,追求财货的心理。牛在古代西南民族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有牛示富且有唯富为雄的观念。

2.5 表达娱乐竞技的语义

磨秋纹出现于云南江川李家山铜鼓的腰部,实际上是打秋千的一种形式,昆明话叫“磨秋”,故称为“磨秋纹”,它表现的也是节日活动场面。在剽牛祭祀的场面之后,人们聚众打秋千作为娱乐。以竖立的木竿为中心,四个不同方向的人各持一圆环飞快旋转,以对秋为乐。

舞人纹是石寨山型铜鼓腰部的主体纹样。羽人多为站立,个别箕坐。就铜鼓纹饰而言,所表达的舞蹈有两种,即徒手和执物之分,也可称为“文舞”和“武舞”,一个强调舞中手的作用,一个是模拟战斗的舞蹈。乐舞本是人们自娱的活动,但常和原始信仰相结合,通过魅神悦鬼而达到自娱的目的。舞人纹也就成了一种图腾崇拜的符号,反映祭祀礼仪的场面。

船纹仅见于石寨山型铜鼓的胸部,画面极其写实,生动地刻画了龙舟竞渡的习俗。船上的人物多戴羽冠,也是为了某种祭祀礼仪中有意化了装的。滇池地区的竞渡之风与我国南方陆事寡而水事众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水网地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一种最广泛的祭祀水神的活动。竞渡又常与求雨祈年相结合,由宗教活动变成风俗,寄望消灾赐福、人寿年丰。

3 结语

铜鼓纹饰的视觉语言传递了南方古代民族的主观精神信息,并将人们的崇拜和信仰以及生活场景再造成视觉语汇,表达情感、沟通信息。从视觉语言的角度出发,研究其语汇、语义及语法等,弄清纹饰的种类式样、组织结构关系以及存在的含义和传播的历史背景等,就能更详细地解读铜鼓纹饰的文化内涵,并对其传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郭茂来.视觉艺术概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2] 李伟卿.铜鼓及其纹饰[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

[3] 蒋廷瑜.古代铜鼓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

[4] 中国铜鼓研究会.中国铜鼓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5] 王大道.云南铜鼓[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