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是上世纪50年代研制成功的抗真菌药物,一直为治疗播散性假丝酵母菌的首选药物,对多种深部真菌如新型隐球菌、假丝酵母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毛霉菌等均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MIC(药物最低抑菌浓度)<0.1 mg/L,有效率为50%。部分曲菌对本品耐药。皮肤和毛发癣菌则通常耐药。口服或肌肉注射均难以吸收,只有静脉给药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大部分在体内代谢灭活,T1/2为24小时,在体内经肾缓慢排出,不易为透析所清除。同时,因为该药毒性较大,限制了它的使用。
常用的给药方法是先给予小剂量,从每次0.02 mg/kg开始,以后根据耐受情况每日或隔日增加5 mg,当逐步增加至每次0.6~0.7 mg/kg时暂停增加剂量。最高单次剂量不超过1mg/kg,每日或隔日给药1次,总累积剂量为1.5~3 g,疗程为1~3个月。对播散性假丝酵母菌的治疗有效率可达75%,故此药已在播散性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体外试验证明,假丝酵母菌在含两性霉素B的培养基中转为无氧生长,对抗真菌药不敏感。因此,对病情较重或休克者应尽快加大剂量,以达到最大耐受量。
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较多,发生率大约为25%,最常见的是寒战、高热等即刻性反应以及贫血、肝肾毒性、低血钾等,头痛、呕吐、血压下降也常见。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大且呈剂量依赖性,大部分使用者可出现氮质血症,几乎全部患者用药后均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血尿、血尿素氮或血肌酐值升高等。用于老年患者时几乎每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肾毒性。所以应定期进行血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肾功能损害者一般情况下应避免使用,确有指征应用本品时需减量慎用。避免同时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两性霉素B在体内排泄缓慢,且不易为透析所清除。
目前有三种两性霉素B脂类制剂,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ABLC)、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ABCD)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三者的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与两性霉素B常规制剂相同,但毒性明显降低,特别是肾毒性降低明显,提高了患者对两性霉素B的耐受性。脂质体可应用于严重真菌感染伴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两性霉素B低,但费用昂贵(大约是两性霉素B的30倍)使其在临床应用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临床上主要适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经验及确诊治疗、无法耐受传统两性霉素B制剂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临床使用注意事项与两性霉素B相同。
氟胞嘧啶
氟胞嘧啶对隐球菌属、假丝酵母菌属和球拟酵母菌等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对着色真菌、少数曲霉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对其他真菌抗菌作用均差。MIC通常
棘白菌素类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均为脂肽类抗生素。对假丝酵母菌属、曲菌属,若干丝状真菌具有广泛作用,对耐氟康唑与伊曲康唑的假丝酵母菌有效。但对隐球菌属、镰刀菌属、毛孢子菌、接合菌亚纲等真菌均无抗菌作用。对假丝酵母菌的作用是杀菌,对曲霉菌的作用是抑制。卡泊芬净对氟康唑、两性霉素性B和氟胞嘧啶无效及不能耐受的曲霉病的有效率分别为36%和70%。对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有效率90.0%,优于两性霉素B(75.0%),不良反应发生率(8%)明显低于两性霉素B(25%)。米卡芬净的药理作用机制与卡泊芬净相同。因为棘白菌素类主要在肝脏内代谢为非活性产物,所以中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调整剂量。这两种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输液反应、头痛、恶心、肝脏转氨酶升高和组胺类反应等。两种药物的推荐剂量均为成人首次静注70mg,维持量为50mg/d。疗程取决于病人的状态和临床效果。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因为价格等多种因素目前在临床很少使用。临床药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剂量不变,中度肝功能减退者首剂不变,维持量减半。静滴时不可用葡萄糖稀释,以免降低疗效。血液透析不能清除这两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