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也谈“字本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也谈“字本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对现代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认识,主要有黎锦熙的“句本位”、熙的“词组本位”、刑福义的“小句本位”、马庆株的“词和词组双本位”说,徐通锵先生提出了“字本位”理论,在语法理论的研究和方法上是一种突破,是对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再认识。

关键词:字本位;汉语;基本结构单位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095-02

一、“字本位”理论的产生

徐通锵先生以《语言论》、《基础语言学教程》等著作为代表,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字本位”体系。提出了“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这在汉语研究理论和方法上的一种突破。汉语学界有大致相同的看法,中国的语言理论是舶来品,100多年以来,用印欧语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语言,徐先生试图摆脱西方语言论对汉语的影响,建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汉语语法学理论体系,在语法革新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探索。

徐通锵先生认为:“如果只用印欧语的眼光来审视汉语的结构,不可避免地会抹杀和模糊汉语的特点,弄不清汉语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暂拟汉语语法体系”,是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服务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普及语法知语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80年代初因批评“暂拟汉语语法体系”而引发的对汉语析句方法问题的讨论,对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的优劣尚未定论,是完全模仿西方语言理论与方法描写,分析汉语的结构,因此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徐先生提倡“字本位”理论的一个重要理由是继承悠久的汉语研究传统,他说“经过百余年的摸索,这种”跟着转”式的研究途径,一是脱离悠久的汉语研究传统,二是很难解决汉语结构的实质性问题。徐氏以此提出“字本位”理论,试图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汉语语法学理论与体系。

二、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的主要观点

徐通锵先生“字本位”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汉语的基本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字”是汉语社团具有心理现实性的结构单位。徐通锵先生认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文心雕龙》)。“只有一个字:不服”(朱时茂和陈佩斯主演的小品《拳王擂台赛》中“挑战者”的一句话),“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惊心动魄”(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主持人杨澜介绍尼亚加拉大瀑布时说的一句话)这三句话中的“字”都是指音义结合的语言结构单位,写出来的字仅仅是把这种心理现实书面化而已。汉字是国人观念中的“中心主题”,汉族人在交谈的时候,往往评价说: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字字珠玑,而不说词。徐先生认为,汉语中没有和词(word)相一致的结构单位,据此,主张用“字”、“字组”来替代现代汉语语法学中的“词”、“词组”(短语)。

汉语中没有西方语言学中的“句”(sentence)概念。徐先生认为:现代语言学中所用的词和句是英语中word和sentence的翻译,不是汉语本来的“词”和“句”的意思。他说:“我们通过这些办法找出来的‘词’和印欧系语言的词不是一个东西,它们之间增加着一些原则的区别。第一,印欧系语言的word受句法一致关系的支配,因而其语法功能是有定的,可以据此进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划分,面汉语的词以语义规律为基础,与印欧语类型的那种语法规则无关,因而它的语法功能,如用“主语—谓语”框架的结构标准来衡量,是无定的,无法据此进行词类的划分。汉语的“词”的语法功能还得以语义为基础去分析,不能和印欧系的word混为一谈。”就句子而言,”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按周振甫的《文心雕龙注释》对“句”的解释,“句”就是语气、语意说的,所以徐先生提出“不管是语意句还是语气句,与印欧语言由一致关系所维持的主谓结构的句法规则没有任何关系。”他认为,除了字以处,句是汉语的一种结构单位,但由于缺乏现成性、封闭性、离散性的特点,所指模糊,因而难以成为一种基本结构单位。

汉语语义句法的结构框架是“话题—说明”。徐先生指出:“主语—谓语”是印欧系语言的语法结构框架,它以此为视角观察语言的结构,整理出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他认为汉语的语法框架是“话题—说明”陈承泽主张根据汉语的特点进行“独立的”研究,反对模仿。提出了“标语—说明语”的语义结构框架设想,三十年后,霍盖特在1958年提出“话题—说明”的理论,而赵元任则又进一步用这种理论来研究汉语的语法,认为“在汉语里,把主语、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比较合适。徐先生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指出印欧语语法结构框架不适合汉语的原因。他说:“印欧语的基本单位是词和句子,是在一致关系维持的主谓结构的封闭框架内遣词造句,而汉语基本单位是字,汉语中没有由一致关系所维持的主谓结构。

语法特点是“意合”。徐通锵先生指出,如果说印欧语的语法结构特点是“形合”,词与词之间有明显的形态标记,那么汉语的特点就“意合”只要字义之间的组配有现实的根据,符合社会习惯的要求,就可以组合起来造句。当然,在谈到“意合”语法时,他也提到了“形式”,他说:“其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大体上就是“前管后”或“上管下。”

三、“字本位”理论中存在的疑问

徐通锵先生指出“字”在汉语社团心理中,还是音义结合的语言结构单位还存在一定的疑问。上文提到的三个例证不足以证明这一点。其中《文心雕龙》的例子属于古人的概念,古人认为“积字而生句”,是由于在古代汉语里一个字基本上就是一个结构单位。所以这种说法没有问题。但古今汉语有了变化,古人概念不等同于今人概念。第二个例子,小品、相声中的只有一个字:不服,只是作为笑料,而不足为证。第三个例子,我认为是电视台主持人的口误。“惊心动魄”,没有人会回答是一个字,从汉语社团的心理现实,不会把一个“字”全都看成一个结构单位。(赵大明《也谈汉语的基本结构》)

字组概念的提出存在一定的问题。“字组”和“字”的关系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字组”和“字”所包含的范围似乎有一定的交叉之处,二者的界线在某些情况下不是特别清晰。如果说“字”是“语言中有更换的最小结构单位”,“字是汉语社团中具有心理现实性的结构单位”,以“白菜”为例,它似乎又像“字组”又像“字”:认为是字组,是因为“白菜”是“白”和“菜”两个字组成的;认为是一个“字”,因为它是大众心理上的最小结构单位,是一种蔬菜名称则整体运用的一个概念,其含义不等于“白色的菜”,再以“大白菜”为例,在北方很多地区,“大白菜”又是一种不同于白菜的蔬菜,这里的“大”字也不全是表示大小的修饰语。这样,“白菜”和“大白菜“似乎都既属于“字组”的范围又属于“字”的范围。“字”和“字组”的区分还有待于研究。似乎又回到了关于词和词组的争论中。

徐先生从汉语特性和传统出发,提出的字本位在语法界产生了重大影响。(1)字本位与汉语方言研究。“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一开始就是坚持字本位的。这个字,既指纸上写的字,也指口里说的字。语言是音交的结合何等。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从字入手,而不是从音位和语素入手,一下子就抓住了汉语成分之间音义的关系。(2)字本位与汉语教学。汉语的“字”不是“符号的符号”,是汉民族认知世界及进行表述的方式和过程……汉语的学习离开对汉边际的学习和研究是绝对不行的。(3)字本位理论与英汉对比研究。“字本位理论为英汉地比研究开辟了新领域……它不仅突破了西方语言研究的框架,构建了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理论体系,而且为英汉对比理论体系建立了新的基础,从而推动了英汉对比研究的发展。

四、“字本位”理论是对汉语的再认识

“字本位”理论是20世纪汉语研究的一次根本转向,是从统治了汉语界将近一个世纪的“印欧语的眼光”,转向到真正的“汉语的眼光”,是语言本体论上的改革。对汉字基本结构的再认识,是汉语言理论研究的一次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徐通锵.语言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林玉山.汉语语法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