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杨树造林密度的确定原则及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杨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树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它的分布范围十分的广,在国家的各个地区都有种植,然而如何确保其能够高产高效成为了当前的工作重点,笔者基于这种背景,重点的分析阐述了其造林密度问题,目的是为了确保其真正的实现高产,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的造林密度,具体的是指在单位范围内的林地中的种植数量。假如指数太低的话,树木较为分散,不易成荫,对于外在环境的抵抗能力不高,而且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经济效益并不是非常好。而指数太高的话,会花费大量的资金,而因为过于聚集,树苗得不到充足的光照,长势不良,虽然你可以对其进行间伐处理,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效益不高。这项指标是栽培的重要依据。如果明确了此系数,它对树木的整个生长过程都有有影响,具体的对它们的砍伐时间以及效益等都有影响。因此,必须要明确好密度,这就需要认真地分析物种本身的特性,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树木能够在最佳的范围中获取优异的成长环境,带来较高的效益。除此之外,还应该认真地分析树种的差异问题。相关数据显示,在一定条件下林木单位面积蓄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达到某一值时达到最大,其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上蓄积量逐渐减小;林分密度越大,林木直径的平均值越小,单株材积也就越小。因此要想做好集约化的种植模式,首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合理的选择密度,它会影响到树木的成长以及最终的效益等。所以,在种植的时候一定要深入的分析它的密度问题。
1 明确密度时常用的原则
首先,结合经济效益来综合考虑。
防护林、以培育中小径级为目标的用材林、矮化密植的经济林造林密度可大一些,培育大径材不进行间伐的用材林、某些经济林密度可适当小一些。
其次,结合树木的特征来分析
比如它的长速会对密度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刚开始的时候生长较快,而周期又不长的树木,应该种植的稀一点。而对于刚开始的时候生长较慢,周期较长的树木,通常是种植的密实一些。除此之外,它对光照的喜爱程度也会影响到密度问题。通常偏爱阳光的树木因为它们生长过程要扩散枝叶,所以应该种的稀一些。而不喜阳光的植物,在种的时候最好是紧密一点。同时,自然整枝以及直干性也会对其有一定的作用。这些指标优秀的树木应该种植的稀一些。最后,冠幅也会有作用。通常冠幅较大的树木,应该种的稀一些,而较小的树木,最好是种的密一些 。
第三,结合立地性来确定
对于立地性优秀的树木来讲,它们长速非常快,在种植的时候应该稀一些。而相对的差的树木,因为长得相对较慢,所以种的稀。通常沙土比较适宜其生长,但是黏土的性能相对要差一点。如果土壤的肥效较好,对于树木的生长有利的话,可以种的稀一些。在土质较差的地方应该多种,在水土保持效果不好的地方以及杂草生长比较旺盛的地方,应该多种植。
第四,结合配置措施分析
单行、双行植树,受边缘效应影响,每棵树都能够接受到足够的光照,所以应该种的密一些。对于超过三行的模式,因为树木存在较大的竞争关系,假如种的太密的话,里面的树木以内接受不到足够的阳光,长势就受到影响,而且因为彼此间争夺养分也会对外边的树有不利作用,所以应该种的稀一些。
2 树木特征和密度之间的内在关联
杨树比较的喜欢光照,林分密度决定杨树的光照条件。常见到公路、沟渠两侧倾斜坡上长杨树,就是其趋光性所致。它们具有非常显著的顶端特点,树干通常较为顺直,这是因为顶部的分生能力非常好,对侧枝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而我们平时见到的多头现象,通常是因为主干受到影响而侧枝极力生长导致的。一般来讲,密度不会作用于高度,但对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的影响十分明显。单位面积蓄积量受单位面积株数、平均单株材积和年龄因素的共同制约,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密度的作用更加明显。
3 一般造林模式与造林密度在杨树造林中的应用
3. 1 短伐期经营模式
短伐期经营是为生产传统大小的木材而设计的,一般不进行间伐。主要培育锯材、建筑材、胶合板材、人造板材用大径材,一般来说采用6 m×6 m、7 m×7 m、8 m×8 m的株行距;农田林网、四旁树等单行栽植,株距应在4 m以上,公路防护林带双行栽植株行距可设置3 m×6 m“品”字型栽植。一般成片造林采用5 m×6 m、6 m×6 m,速生丰产林采用6 m×7 m、7 m×7 m、8 m×8 m株行距。林粮间作株行距可以采用4 m×10 m、5 m×10 m、6 m×10 m。更新主要采用重新造林的方式,很少用萌芽更新的方式 。
3.2 中短伐期模式
主要培育纤维板、纸浆用材,以及其他的非传统利用方式如能源林、提炼蛋白质、替代石油化学产品、制作饲料等,一般造林密度在1 000~4 000株/hm2,轮伐期为4~8年。生物量通常在种植后5年左右收获,可采用植苗造林或扦插造林。林分收获后采用萌芽更新,萌芽更新林分一般也在5年左右收获,可连续收获3~5次。林分的年生物产量多在10~15 t/hm2。
3.3 超短伐期经营模式
超短轮伐期经营是指高密度、集约经营、轮伐期1~3年,并采用扦插造林和萌芽更新经营林分。造林密度一般在6 667~35 000株/hm2,株行距为0.3 m×0.9 m、0.5 m×0.5 m、1.0 m×1.0 m、1.0 m×1.5 m。通常种植之后的二至三年的时间就会获取首次收益。
3. 4 四旁植树经营模式
它是指,对于规模较小,并且非常分散的地区开展的种植。而分别为沟渠以及道路和水源、住宅四周。在这些地区通常种植一到两行,如果是一行时株距应该在长四米宽三米左右。而对于两行的通常是用行距3 m、株距6 m的耙齿行交叉配置。
参考文献
[1] 黄晓波.造林密度与林木生长的关系及其确定原则[J].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09(3):25-26.
[2] 吴林森,吴贤良,吴剑.不同造林密度对杨树无性系生长的影响[J].江苏林业科技,2009,36(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