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吉林省新构造运动发生机制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吉林省新构造运动发生机制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吉林省历史地震活动特点分析入手,总结了1990-2000年十年地震活动特征。利用构造学和地球动力学理论,深入分析地震的形成机制,得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地震动力来源,揭示了新构造运动发生机制的本质。阐明异同,探讨机制,以期有助于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西太平洋板块;火山;断裂

中图分类号:TU244.8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的构造运行就是指在地质时期发生的地壳运行,主要集中发生在新第三纪和第四纪之间这个时间段内,其中人们在几千年来对其进行的研究也在构造运动范围内,所使用的手法包括了仪器的利用和考古方法的分析。吉林省的新构造运动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比如说普遍性、复杂性、继承性和间歇性等等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运动强度方面,垂直方向的幅度和速度都要明显的比水平方向的大。对于地质构造进行研究,可以对我省的地质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为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有利于我省的防震抗震工作的有利开展。通过相关的数据和历史资料的分析,我省的地质构造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因此,研究很有意义。

1 历史地震活动回顾

吉林省中东部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伊舒断裂带和敦密断裂带附近,西部地震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断陷附近,历史上曾发生过较大破坏性地震。吉林省特有的深源地震主要分布在吉林省汪清与珲春地下500公里地下;虽然震级ML≥5.0级以上,由于震源深度较大,对地面影响小,虽然产生的破坏不大,但是还会因此而让人们长生恐慌。

2 吉林省新构造活动特点

吉林省新构造运动机制从区域大地构造环境来看,主要受力点来自西太平洋板块的移动所致,其向欧亚大陆板块移动,经俯冲之后产生挤压以及弧后延伸所产生的。在吉林省的构造活动影响比较重要的原因还有西太平洋板块在西西向俯冲过程中,和郊庐断裂的北延部分发生了碰撞,由此产生的滑动形成了新构造。

2.1 主要断层运动

吉林省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西侧由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组成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内侧,中新生代期间受到东部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吴福元,曹林,1999),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变动,并在老断裂的基础上还产生了不同规模、不同方向、不同力学性质和不同期次的新生断裂。新生性断裂和老的深大断裂一起,切割地壳,形成大小不同的断块,断块的差异运动及继承性活动控制着本区地形、地貌、沉积、火山、地震的时空分布和地质构造的主要特点。

依兰一伊通和敦密断裂两条超壳断裂,成为吉林省控震构造。受构造控制地震相对比较活跃,发震频次较高的是依-舒断裂,断裂从吉林省经黑龙江萝北延至俄罗斯境内。依兰一伊通断裂是岩石圈断裂,形成于白垩纪末一第三纪初。由于依兰一伊通断裂带是郊庐断裂在东北的延伸部分,前者的右旋错动就必然严格地受到后者的控制。本区一者受到板块俯冲碰撞的作用,不仅使地壳发生均衡上升、下降运动,还使一系列北西或北北西向的继承性或新生性的张性断裂发生运动;二者受到郊庐断裂右旋滑动的影响,加剧上述各大小断裂的运动该断裂由两条相互平行的北东向分支断裂构成,走向50°-55°,东支断裂倾向南东倾角陡,西支断裂倾向北西,部分地段倾向南东,倾角大于70°,个别地方倾角近于直立。在新生代时期,由于受断层活动的影响,本区地震活动频繁。本区地震构造多为老构造的重新活动,主要地震活动儿乎都发生在这些断裂的交汇部位或复合部位。

2.2 断陷运动

断陷运动主要发生在松辽盆地。新生代以来,松辽盆地主要从中新世开始断陷。第四纪期间松辽盆地的运动类型为断陷一坳陷运动,中新世,早更新世这一时期继承了老第三纪时的特点,松辽盆地内部地壳相对稳定,至少是垂直运动极微弱,松辽盆地东部边缘及上升断块的前新生代岩石遭受风化剥蚀,地表准平原化,伊舒地堑则以地堑运动和火山活动为主。断块运动本区的断层运动主要发生在各主要断裂上。进入中更新世以后地壳运动加剧,松辽盆地东缘断裂以正断层运动为主。在下降的松辽盆地内堆积了中更新世沉积物。这一时期松辽盆地内部的分异并不明显,主要以整体断陷为主,又由于依兰一伊通北断裂的水平滑动,使一系列北西和北北西向的继承性或新生性的小规模断裂发生运动。同时也暗示了依兰一伊通断裂带与郑庐断裂的连带关系。

2.3 火山与地震活动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在地质构造上,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处在西太平洋深俯冲带上,属于鸭绿江一珲春裂谷带,该区发育一系列由北东向、北西向断裂组成的网状断裂。吉林省处于欧亚大陆板块东部边缘,中生代时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影响,形成了一组北东和北北东向压性左旋断裂。从白垩纪开始,本区受力状态由挤压转为拉张,并促使古构造架继续活动。由于太平洋板块继续俯冲与热效应影响,地幔上隆,其上部岩石圈拉张运动不断加剧,使吉林东部及其大陆边缘由西向东、北东及北北东向裂谷及海盆作用逐渐加强,使大陆边缘解体。并继续向东南移动,形成了日本岛弧,在吉林省境内形成了伊舒裂谷、敦密、鸭绿江与图们江断裂等深大断裂,同时伴随强烈的岩浆活动。随着日本岛弧进一步向东南迁移,同时松辽盆地下沉,形成松辽平原,省内形成了一期新的火山活动。

结语

新构造运动划分为四个阶段:中新世一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一早全新世和中全新世一晚全新世。尽管不同断裂运动的类型、运动的强度和运动的时间都可能不同,但从所受到的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的关系上来看,它们的发生机制应该是一样的。通过对吉林地区新构造运行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可以为该地区的地震研究部门提供理论依据,为了能够对未来的地震形势预测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尽量的减少因地震带来的危害,更好的稳定社会秩序,所以对新构造运动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福元,曹林.东北亚地区的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J].世界地质,1999,18(2):5-7.

[2]张庸,王锡魁.满洲里一绥芬河地学断面域及邻区新构造运动[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60).

[3]万波,钟以章.东北地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分析及新构造运动分区[J].东北地震研究,1997,13(4):74.

[4]李军敏.长春-四平地区新构造运动[J].吉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