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实际情况是: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本来应该书声琅琅、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变成了说教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如此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呢?方法很多,我以为:中学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激情导趣,听读带动。(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三)、析点拨,议读品读。四 饱满深情,回味读。

关键词:听读带动;自读自议;议读品读;回味读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103-01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实际情况是: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从上课开始到上课结束教师都在很有激情的讲解,讲得津津有味、振振有词也条条是道,而我们的学生则死气沉沉、目瞪口呆、神情恍惚。本来应该书声琅琅、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变成了说教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如此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呢?方法很多,我以为:中学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理解课文,陶冶情操。我们要摒弃“无声”课堂,还“读”给学生,让他们在读中去感知,增加感性接触,多次反复,夯实记忆表象,实现“真学”。

一、激情导趣,听读带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读,特别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足以培养学生语言敏锐感知的一项主要手段和实践。”因此,在初次接触新课的同时就要为课堂营造读书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激情。可以采用教师范读,教师范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具有不可低估的教学魅力。那富有感染力的语气,恰到好处的表情,声请并茂,让学生听其声,感其情,跃跃欲试,大大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把父亲买橘送别的一节跳读出来,饱含深情,极富感染力的朗读一下子引领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欲望。另外,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朗读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录音朗读,让学生沉浸在文学的殿堂里乐而忘返。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感知是指心领神会。余秋雨说过“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很多重要的感受无法诉诸语言表达。”因此,阅读理解必须考学生自己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语感。如冰心老人的《谈生命》文中对生命的领悟是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富有哲理的语言文字完成的,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再如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以巧妙的构思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的读者,学生自读课文,可以理解相濡以沫的幸福,就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为什么称德拉和吉姆是聪明的麦琪了。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语感的形成,离不开读,千教万教读为本,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的阅读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在获得文章真情实感的同时,也自然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语言形式内化的目的。叶圣陶老先生说:“作家胸入境,入境方始亲。”要入境就得用心自读自悟,读出感情,悟出感情。

三、分析点拨,议读品读

语文教材的课文文化含量极高,处处散发着中外优秀文化的芳香,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咀嚼文章语言运用的巧妙精彩之处、课文思想观念的闪光之处、写法技巧上的高明之处,让学生去发现美的火花,品味其中的语言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等,得到美的熏陶。如学习《孔乙己》读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学生应该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孔乙己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矛盾的窘相,进而去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进而在讨论:孔乙己只是迂腐、死要面子、好吃懒做吗?他品质的闪光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很自然的找到了分吃荤香豆这一部分,读到此处,学生就更能理解作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了。学生在讨论品读中走进了作品,走进了作者。再如学习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学生通过议读能迅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这时就可以把课堂重点放在母亲的辛苦上:“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说明什么?你读出了什么?重点读“震耳欲聋。”接着追问:“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只是想了一会儿吗?马上消失了吗?立刻停止了吗?在课文中找依据。”再读“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品味读:“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母亲给钱时用的动词是“塞”,为什么?于是学生明白了一个拼命挣钱,一心爱家,一心爱孩子的伟大母亲。那么,让学生多读读这些句子吧,读读的是句子,品味的是爱心。

四、饱满深情,回味读

高尔基曾经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准确、明晰和动听。”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揣摩、品味后,学生会受到感情的熏陶,也会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时,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饱满深情回味读课文,反复读课文,回味语言蕴含的美的同时又积累了语言,不是一举两得吗?

学习《白杨礼赞》学生激情昂扬回头朗读文章,对白杨树的赞美,对北方民众的赞美,对民族精神的赞美充满胸膛,朗朗的读书声充盈课堂,这本身就是一种熏陶。学过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生对生活的态度更积极更乐观了,诵读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形象的文字已经化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将成为学生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学过《鱼我所欲也》朗朗的读书声响彻在课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舍生而取义者也。”学生会想到中华历史上那些熠熠生辉的英雄们,正义将注满胸膛。这样,教师最大限度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他们表现美的欲望,创造美的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才能将获得的语文素养和审美素养内化。

总之,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学生认认真真的读书,应当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重要的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读中品味,品中有读,把读书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手持读这条彩练,舞出个精精彩彩大语文!

参考文献:

[1]杨国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指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郭友等.教师教学技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