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电影主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电影主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电影改编在电影生产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把经典的小说故事转变为影像化的视听语言,最关键是要抓住原著的主题元素,并进行重新审视和诠释,不仅要做到忠实于原著的主题思想,还要克服原著的故事叙事模式,使改编电影展现出熠熠夺目的思想光彩。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影像化改编就具有超越时代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四部改编电影为例,通过对戏剧内容和不同时代的改编电影进行分析,并站在影像视角挖掘影片中对爱情、死亡和暴力主题的深化和创新。

[关键词]影像视角;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主题

把原著作品改编为影像化的视听语言是当前电影史上的巨大飞跃,电影改编是基于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而又突破原著的故事模式,通过全新的视觉对文本主题进行重新解读。透过改编电影,我们能进一步挖掘其凸显的主题元素,从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解读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要把经典文学巨作转化为现代化的语境,同时也要呈现出影片的深厚思想主题,这无疑是对电影创作者的巨大挑战。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立足于原著的主题元素,并对其进行创新和诠释。因为主题元素是文学和电影中的主要内涵,所以提取文本中的主题元素,并对其进行丰富和创新,才能再现原著中的精髓。

一、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及其电影改编

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洋溢青春色彩的悲剧,故事背景放置在16世纪的意大利,当时两大家族存在根深蒂固的矛盾和仇恨,但两家的儿女却在一次舞会中一见钟情,并决定私订终身。罗密欧为了报朋友的血海深仇而将朱丽叶的兄长杀害了,这一行为遭到了亲王的流放。同时朱丽叶的父亲向朱丽叶施加压力,强迫她嫁给帕里斯,在这种情况下神父给朱丽叶吃了一种假死药,并秘密通知罗密欧赶回来与之相见,而当罗密欧匆忙赶回墓穴的时候并不知道朱丽叶是假死,所以他也为了追寻爱人而去当场就自杀了。当朱丽叶醒来的时候看到罗密欧已经没有气息的时候,她毫不犹疑选择了自刎,两人都为了爱情而付出了生命。失去了儿女的父母才真正领悟了仇恨只会带来永不停息的死亡,最后两家的仇恨终于消除了。

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为一部永恒的经典之作,从16世纪至今,剧作不断地被搬上银幕舞台,分别改编为歌舞剧、音乐剧和电影等。其中1954年由意大利导演的同名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忠实了原著的精神和主题内涵,并再现了原著的舞台特色,无论是人物的对白还是故事表演,都与莎剧保持一致。而在1996年改编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后现代激情篇》则把故事背景移植到当代,从现代文化语境的视角出发探寻一些热议话题和精神渴求,这一次的改编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莎剧的舞台特色,凸显出一种真实性和生活化,借助浪漫主义的手法来凸显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真挚情感。1992年公映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则通过音乐和舞蹈两种丰富的艺术形式来诠释这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并凸显出暴力与爱情两大主题。除此之外,1962年导演的《西区故事》也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内容,使其具有典型的美国式特征。纵观多次的电影改编,《罗密欧与朱丽叶》始终都围绕着爱情、死亡与暴力三大主题展开故事的叙述,并引起了广大观众对时代的解读和解构母题的现代化意义。

二、改编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电影主题

(一)爱情

众所周知,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始终都围绕男女主人公的浪漫爱情而展开故事的叙事,而主人公的爱情产生方式是“一见钟情”,所以改编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立足点就从“见”开始,凸显出男女主人公在视觉上的凝视,影片中描写了当男主人公罗密欧初次见到朱丽叶的时候就忍不住赞扬她的美丽与高贵,并把原著中涉及的火炬、白鸽等视觉词汇构建成为电影艺术的视听画面。四部改编电影在诠释爱情主题的过程中都着重突出男女主人公在视觉上的凝视,甚至把原著中的单向凝视转化为两人的相互对望,从而在那一刹那则产生了情感的交流。1996年改编的后现代激情版则安排男女主人公在鱼缸前相见,并点燃了爱情的火苗。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自由恋爱并不受到双方家庭的认同,在他们的爱情之间还隔着门第、财富、身份等方面的界限,但是他们的爱情是纯洁而又真诚的,所以一见钟情的爱情也成为文学创作中的经典模式。

正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是不掺杂任何世俗因素的,所以电影改编则立足于这一点突破了原著对主要人物的身份设定,在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着重围绕着一个贵族小姐与街头痞子之间的爱恋,罗密欧始终都穿着破旧的衣服,说话油腔滑调,是一个典型的街头青年。而朱丽叶则是一个舞台上的公主,她无视那些打扮光鲜的贵族,而是注视着穿着不正、英俊爽朗的罗密欧。从中无疑可以看出俊美的外貌和身强体壮的身躯则成为相互吸引的因素,而其他是强制附加的因素。一见钟情的爱情确实很浪漫,但也难以抵抗现实的拷打,人们往往会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这一段爱情,所以电影改编则通过一个后现代的深化故事来诠释这个唯美的爱情,强化影片的爱情主题。

(二)死亡

在西方的文学史上,爱情与死亡是永不消亡的主题,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往往会以死亡的方式终结。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其中的经典案例,在莎翁笔下,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为爱牺牲,所以原著中描写了罗密欧误以为朱丽叶已经死去了,他也选择为爱而去,跟随朱丽叶的灵魂一起漂泊,抛弃这副空洞的躯壳,抗拒世俗的钳制,在这里安息永远陪伴着她。

在表现“死亡”主题上,电影改编基本上都是根据原著来构建男女主人公为爱而殉情的死亡结局,但在1962年的《西区故事》中则突破了原著的死亡模式,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并不是殉情,而是被别人狠狠打死了,而女主人公手中握着抢,她没有因为爱人的死亡而自杀,虽然她的内心已经近乎绝望了,但仍然活下来了,这一死亡结局的构建是电影改编的一个亮点,因为它站在不同的视角重新诠释了爱情与死亡的艺术内涵,影片关注生命,重视人生价值的体现,所以让女主人公活下来了,这不仅是尊重生命的表现,也寄予了人性化的创作思想,女主人公独自活着的悲痛并不少于死亡的结局,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孤独地活着需要承担失去爱人的悲痛更加悲壮、令人感动,这是一种根植于心底的痛,是支撑生命的精神寄托,在女主人公心中成为一段美好而又伤感的回忆。如同另一部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也对活着的爱情回忆展开了美好的编制。事实上,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深化死亡主题的过程中,对传统意义上的爱情悲剧进行了重新审视,殉情的方式并不是惟一见证爱情的方式,爱情并不一定要通过死亡来证明。殉情,展现出来的是死者对爱情追求的勇气;活下去,则凸显出生者对生命的坚守,隐忍心中的苦痛,拖着一副破碎不堪的躯壳孤独地活在这个没有希望的人间。

(三)暴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暴力始终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无论是孩童之间的打闹还是家国之间的对抗,人类的暴力行径一直在持续,并成为文学艺术上的焦点主题。莎剧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暴力往往与爱情、死亡联系在一起,而电影改编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强化,着重深化了暴力主题。四部不同的改编电影在开头部分都刻画了街头暴力的场景,而且暴力的场面愈加激烈。原著中描写了两个家族之间的仇恨,所以对暴力的描写主要集中在两家仆人的纷争中,暴力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但在1954年改编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则把暴力的场景进行了渲染,突出了影片的暴力主题。原著中冤家对决在1996年改编电影中则演变为激烈的街头枪战,两个家族分别代表了黑社会的两大对头,而且人物出场的时候都会佩戴枪支。但改编电影中塑造的男主人公罗密欧是一个稳重的青年,他并不会参与到暴力中,即使是最后出手杀人也是迫于无奈的情况下。表现暴力主题最具创新的改编电影的当属《西区故事》,影片对暴力的强化几乎超过了对爱情主题的刻画,甚至故事的结束也是通过描写暴力追杀的场景。另外,电影改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暴力进行了批评,原著中描写了罗密欧的殉情情节被改编为在歌舞场景中男主人公被人枪杀,这一结局的设置显然体现出在人类的世界中时常发生暴力、战争,所以创作者借此呼吁人类应该爱好和平,寄予了构建和平世界的期望。

与原著相对比,改编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着重凸显了暴力主题,通过塑造一个个残酷的暴力场景来说明暴力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暴力往往都是出于内心中积攒许久的仇恨,在原著中的结尾部分,莎翁通过朱丽叶父亲的口吻来阐述了暴力的根源来自于仇恨,而在改编电影《西区故事》中也特写了玛莉亚对仇恨的认识,影片中描写了玛莉亚手中举着枪,对两个暴力帮派仇恨地说他们都是杀人的凶手,她也可以杀人,但是她心中对这些人已经没有仇恨了。从中就可以得知玛莉亚对仇恨的认识更具现实意义,她指出的仇恨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普遍心理因素,只要产生了仇恨的心理就很容易驱使个体去杀人,玛莉亚的话语道出了暴力产生的根源,即人类心中存在仇恨的意识。因此,要减少暴力的发生就要让人类消除心中的仇恨,并寻找一种方式去和解心中的不悦,从而营造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影片中也进一步描写了当两个敌对帮派听了玛莉亚的话都放下了武器,两个派别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原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电影改编在一定程度上更具现实意义,电影把原著中的爱情、死亡和暴力主题实现了升华。莎剧之所以能经由多次的电影改编,关键是这部戏剧中的主题元素具有超越时代的共性,它反映出当前人类共有的心理特征,而电影改编正是抓住了这一特性对主题元素进行深化,从而在心理上与观众实现共鸣。四部改编电影都抓住了原著的爱情、死亡和暴力主题,并对主题元素进行丰富和诠释,通过影像化视听语言呈现出一段浪漫而又隽永的经典故事。

[参考文献]

[1] 莫小青.继承与颠覆――谈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电影改编[J].世界电影,2003(04).

[2] 黄金金.在颠覆中传承经典――鲁霍曼电影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后现代主义探析[J].考试周刊,2012(18).

[3] 张世君.《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电影改编的关键元素[J].当代电影,2004(03).

[4] 倪正芳.经典的另类面孔――以《罗密欧与朱丽叶》1996年电影版为例[J].电影文学,2008(09).

[作者简介] 卫晓旭(1975―),男,甘肃灵台人,硕士,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及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