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我所用 演人为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我所用 演人为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了几十年演员,演了几千场戏,多少总认为自己会演戏了。直到去年在大型传奇花鼓戏《腊鱼庙的传说》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陈之丕,才明白此前几十年的演员当得有些懵懂,几千场戏也演得有些糊涂。

这倒不是因为这个角色的扮演使我在全省县级剧团优秀剧目展演中获得了表演金奖,而是自己通过对这个人物的塑造,明白了许多东西,初步懂得了如何去演人物。这么说并非矫情。难道说,此前几十年的演员当下来,自己还不知道演员的最高任务是塑造人物?要说一点不懂也不符合实际,但真正悟出些名堂,是在演陈之丕的过程中,导演帮我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一些问题。

戏曲是行当的艺术。我长期以来,一直以净行应工。自己个头长得高,身型魁梧,膀大腰圆,古装戏里扮个花脸,现代戏中演个“雷刚”,还是胜任愉快。加上嗓音条件不错,能讨观众的彩。所以,几十年下来自我感觉良好。

这次扮演的角色陈之丕,年龄四十来岁,对我来说没有难度,而他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民间士子,家境贫寒,屡试不第,生性通达,看透读书做官升迁无望后,变得放荡不羁,甚至还有几分玩世不恭,这就与我的净行相去甚远了。照理,演这样一个读书人以生行应工不会有问题了吧。但也不尽然。在这个人物身上,还充满了幽默、风趣、机智,很有些外嘻内庄属于丑行的东西。要塑造好这个人物,自然不能简单地用行当去演了。

在导演的悉心指导下,我反复把握,仔细分析,琢磨出绝不能用某个固定的行当去套演这个角色的道理。于是,我循着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大体确定了在不同单元、不同场次,以丑带生、丑为主,与以生带丑、生为主这样一个思路,完全丢掉自己的净行,也打破生行、丑行,一切从演人物出发。几十天排练下来,尽管挥汗如雨、筋疲力乏,很多表演动作几乎是从头学起,但天天感到充实。有位省艺研所的老师不无调侃地夸赞说:“难为了,难为了!”听到这些我更坚定了演人物,不演行当的认识,在实践中也更有劲了。

戏曲也是程式化的艺术,长期以来,一代代前辈艺人在舞台表现中创造的程式动作,不仅大大丰富了演员的表现力,也积淀为戏曲的一大美学特征。

演陈之丕这个角色,尽管在行当上无所依循,需要创造,但在程式上,可借鉴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第二场一开始,陈之丕应朋友丁县令之请赴赣西入幕,手持雨伞,肩背包袱,爬山越岭又遇上了风雨交加,这一段近十分钟的独角戏,尽管本人的嗓音条件不错,如果不是化用了大量的戏曲程式,真会很难演,勉强演下来也不会好看。正是伞舞、蹉步、跌步等程式的加入,才使得这段戏不失光彩。

戏中没有程式可借用的地方很多。由于《腊鱼庙的传说》取材于攸县民间故事,地域性、草根性都很浓,有的地方非常生活化,就是生长于民间的花鼓戏传统中也很难找到相应的程式,怎么演?还得靠创造。就像戏一开场,平日对母亲孝顺有加的陈之丕,面对母亲认为几年来连遭夫死、媳亡、儿子落第等不幸都是得罪了神灵,执意请大仙来家驱邪的举动,生性不信鬼神的陈之丕既不愿顺承,又不便硬性阻拦,情急之下,只好佯作痴狂,躺到大仙进屋的必经小桥上“晒肚皮”,以阻止大仙。这段戏,既不像前述赴赣西路上,也不像大仙出门坐轿子等单元,有很多传统程式可搬用。怎么办?仔细琢磨下来,这里既不可明显忤逆母亲,又要有效阻止大仙进屋,“晒肚皮”既符合民间“六月六,晒红绿”的乡俗,又契合自己满腹诗书的身份,没有程式借鉴就从生活出发创造,只求达到母亲不觉难堪、大仙无可奈何、观众可以理解就行了。

演陈之丕这个角色,我是在导演的指导下磕磕绊绊走过来的。由于这个人物个性独特,在现有的戏曲人物形象中找不出可效仿的对象,加上我本身的行当与人物有悖,自然付出了较大的心血。天道酬勤,付出不但得了奖,更收获了许多。

通过这个人物的塑造,我较为深刻地认识到:在塑造人物时,演员的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施展才华的天地又是无限广阔的。戏曲演员不能不讲行当,但更要从人物出发敢于跳出行当、打破行当、化合行当;程式不可弃之如敝履,也不宜生搬硬套,还要敢于从生活出发去创造。总之,一切人家的、可以拿来的东西,都应拿来为我所用,最终目的是去塑造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人物。

(作者单位:攸县花鼓戏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