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赏罚分明立创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进行了确认和强调。有媒体报道,某校四年级学生因为带两本故事会书入校看,被老师罚站数小时。学生家长给当地媒体打电话投诉老师体罚学生,而班主任老师则认为惩罚学生也是班主任的一项责任和权利。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又起争议,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大纲则明确指出: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惩罚的目的并不是纯粹性质的惩罚,主要在于达成教育目的,实现学生人格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教师如何智慧地把负面惩罚变为高明的惩罚,聪明的惩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大有学问,大有讲究。它是一种赏罚促进教育艺术化的创意。
如: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图: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两幅图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也并非达芬奇、梵高等大师的惊世之作。这只是当年一名小学生麦克劳德的作品。麦克劳德读小学时,好奇心特强,老想看看狗的心脏是怎样的。有一天,他终于鼓足勇气偷偷套住一条狗宰杀了,并把内脏一件件的分割、观察。不巧的是。这条狗恰恰是他所在学校校长的宠物。校长知道后很生气,
认为这真是无法无天了,决定惩罚麦克劳德。校长的惩罚别出心裁,罚他画两幅画。麦克劳德自知理亏,甘愿受罚。他非常认真地画了两幅“受罚图”交了上去,这就是皮亚丹博物馆收藏的那两幅画。校长和老师看-后都觉得画得很好,杀狗事件不了了之。这以后,麦克劳德兴趣很高,更加发奋致力于解剖学的研究,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解剖学专家,并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里踢足球,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邻居自然要他做出赔偿,价格是12.5美元。这是1920年,12.5美元在当时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有办法,只好回家找爸爸。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去赔,没钱,我借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回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是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正是这件事,才使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如何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诗人郭沫若幼年时与同学偷摘别人家的桃子,教书先生非常生气,训斥他们他们之后出一联命其相对,若对不上则还要另行处罚。其联是“近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急中生智,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此联对仗工整,构思巧妙,先生大喜,不仅免去对郭沫若的处罚,还对此联称赞一番。由此郭沫若更加尽力学习对联,终有日后之精深。
特级教师丁榕曾处理过一起学生偷笔的“事件”。在她了解到失窃的笔在某学生书包里时,没有声张,课后特意给他一支笔,说: “我知道你需要笔。”这个学生声泪俱下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将笔还给了同学。30年后,已成为一个部门经理的学生找到丁榕,当着自己已上初中的孩子的面,向丁榕“扑通”跪下,并对孩子说:“你也跪下l没有丁老师就没有爸爸的今天,也就没有你。”
一位班主任发现,所带班级的学生一度迟到的现象有递增趋势。“报告!”这位学生又迟到了。“怎么迟到了。”教师语气平和。“睡过头了。“学生汗涔涔地嗫嚅着。教师示意学生回位坐下,同学们有些失望的骚动。“同学们,”教师真诚而恳切地说,“他没有说假话,很诚实;他尊重老师,报告以后经老师同意才进入教室;他努力过,从他脸上的汗可看出。这样有礼、有节的迟到,我还能说什么呢?相信他以后不会这样。”这样的和风细雨,这样的善解人意,怎能不令人心悦诚服。老师从学生的表情里分明读到了内疚与歉意,读到了感动与决心。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掌声经久不息。这样的结果与迟到罚站岂可同日而语!
教育家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现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唱支歌、做好事、写心理活动说明书,著名教育家霍懋征从教60年,从没有惩罚或变相惩罚过一个学生,这些都是我们在教育中要经常借用的“镜子”。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违规受罚”,天经地义,对违反规则的行为不制止,就是对错误行为的纵容和助长。惩戒不是束缚学生手脚的绳索,而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明世界的途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教育惩罚,在行使过程中兼具教育与制裁的双重性质,目的在于教育和戒除,而非单纯的惩罚。教师在批评惩罚犯错误的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尺度,决不能掺杂任何歧视和伤害的成分,抓住教育的时机,有的放矢地实施惩罚教育,通过惩罚促使犯错误的孩子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完善自我。
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和尊重学生的权利,但作为教学手段,教师辅之以必要有效的惩戒方法应以启发学生守归则为度,同时又要结合社会、家庭相助教育与引导相助,不能只靠教师的单一惩罚手段指导学生接受教育。因此,教师在结合学生家庭、社会与学校及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有的放矢、方式灵活惩赏适度地推动与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求学环境中,为他们的良好成长创立人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