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沟通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沟通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教学是“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教师的真情实感,可以在作者感情和学生感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感情的心弦,引导学生感受蕴含在课文里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多种方式使外界影响得以与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相同化、形成情感共鸣。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学生;情感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78―01

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努力去开掘情,撷取情,积累情。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能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同样具有调解学生行为的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传授等方式使外界影响得以与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相同化,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其他优秀的心理品质。同时还应以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做学生前进的动力。

情感的显著特点是感染性,即以美育人,以情动人。教师要充分利用表情系统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在表达情感时,力求做到尽语尽意,尽善尽美,恰到好处。

以“情”感人是语文课的重要特点。

第一,从课本内容来看,文章不是无情物,优秀的课文,一定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产物,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作者在客观事物的触发下,有了生活的积累,产生了情感体验,才写成的。可以说中学课本中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凝聚着心血、饱蘸着思想感情写成的。

第二,从教者来看,语文教师应该像一团火,应有富于变化的表情,优美动听的语言,把课文中的意境、美感、情态表露出来,启动学生情感的闸门。把一串串字符变成有声的语言,做到:读出我口,讲出我心。把学生的情感移到文章中去,利用文章的思想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文章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把文章里的情移到学生心中,让他们受教育、受感染。

第三,从受教育者来看,他们都是喜怒哀乐尽分明的有思想的人。中学生正值风华正茂,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我们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那么学生迸发出来的巨大力量是无法想象的。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准确、生动的语言素养。教师以文章情感为基调,让自己的语言随文章“情脉”的变化而变化。在记叙文、散文、诗歌类型的课文中,有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美景;有风雨如晦、惊涛骇浪的险情;有成功者的喜悦,有失败者的辛酸……由此可见,其中蕴含着多么深远的意境和复杂深沉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讲授时,应因文而异,以情导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感情的表达,让学生懂得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逐渐从中发现美,体会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中的假丑恶和真善美都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认识到敌人的和凶残,体会到革命者的无私无畏和坚贞不屈,从而对他们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特征和科学道理的,似乎没有什么感情,其实不然,其反映的科学成就,能诱发读者探索世界奥秘的情感。宇宙浩渺,包罗万象。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飞禽走兽……异彩纷呈,奥秘无穷。说明文将其中奥秘悉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去认识、去欣赏,从而激发读者认识世界、探索奥秘的积极情愫。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首先“披文入情”,即进入角色,然后用染上情感亮色的语言及能诱发学生情感美的教态,把课文中蕴含的情显露出来,扣动学生的心扉,点燃智慧的火花,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情、撷取情,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情感素质,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在文笔雄浑的议论文中,一是要领略气势美,二是要感受逻辑美,三是要体味哲理美。议论文是用确凿的事实,无可争辩的道理,逻辑严密的语言,很强的哲理性去说服读者的,而又饱含作者鲜明的情感,呈现出独特的情势美。或发人深思,或给人启迪,或催人奋进。在讲析《崇高的理想》一文时,作者饱含感情地论述理想的社会性、阶级性时,列举了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华精英,他们都具有崇高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讴歌了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质。又列举了与之相反,与人民为敌、企图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跳梁小丑倒行逆施的罪恶行径,给予深刻的嘲讽和无情的鞭挞。作者鲜明的观点,爱憎分明的态度,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对前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社会傀儡的诅咒与批判,让学生沉浸在哲理的美感中。深刻理解作者目光之犀利,分析之准确,推理之严密,论证之精当,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情感步入其间,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是“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在学习课文时,往往体会不出作者的感情,或体会得很肤浅。而教师的真情实感,可以在作者感情和学生感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教师应深刻理解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感情的心弦,引导学生感受蕴含在课文里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形成情感共鸣。用情感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做人,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使学生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充满希望,充满关怀。

参考文献:

[1]冯国彩.课堂教学中的“情”[J].甘肃教育,1999(08).

[2]白金声.语文教学中的移情[EB/OL].http:///space.php?do=blog&id=153290&uid=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