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与南非“零距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与南非“零距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将今晚拉开帷幕,对于球迷来说,能欣赏每一场世界杯比赛,这是一种享受;但对于媒体人来说,能够走进世界杯,就是一种骄傲。尤其是今年的南非世界杯,神秘国度第一次迎来大力神杯……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前方记者、评论员走进南非,看看多元化的南非,零距离接触世界杯。

感受球迷狂欢节吃非洲大餐

讲述者:袁奇翔(浙江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南非当地时间6月9日下午,在约翰内斯堡中心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球迷狂欢游行,世界各地的球迷在这里相聚,庆祝即将到来的世界杯。

在离狂欢的市区大街很近的地方,我们跟着黑人司机,随着人流往前走,眼前各个国家的球迷都出现了,大家穿着各自国家的球服,狂欢舞动。当然,在南非,东道国的支持率肯定是最高的,远远望去,满大街都是黄绿相间的南非队队服,他们吹着号角,举着南非加油的标语,挥舞着南非的国旗,喊着闹着,世界杯的氛围非常浓厚。这其中,还有中国的华侨,他们也穿上了南非国家队的球服。

这样的时刻,让人忘记了时间,不知不觉,跟随狂欢的球迷一起已经走了两三个小时了。狂欢还在继续,因为肚子实在太饿,我们只能提前离场。让我们包车的司机给推荐了吃饭的地方,“老黑”果然是地道的非洲人,带我们到了一个吃地道非洲美食的地方。都是肉,墙上一张图,贴着各种生活在非洲的动物图像,长颈鹿、狮子、斑马、犀牛等。食物基本以烧烤为主,服务生会带着大块肉过来给你切一点,然后用酱料沾着吃,一顿非洲大餐,真正让我感受到了非洲的美食。

南非“中国城”里,体验生活艰辛

讲述者:任重(《重庆时报》记者)

位于约翰内斯堡西罗町的中国城里,已有不少小店铺挂起了32强的迷你国旗,给人一种世界杯在中国举行的错觉。中国城是来南非“淘金”的中国人发迹的地方,由于社会地位不同,生活在南非的中国人有幸福美满的,也有得过且过的,更有甚者在怀疑自己来南非的初衷。

走进中国城,随处可见华人面孔的店铺老板。在这里经营店铺收入比在国内高,但个体老板们却并未因此感到幸福。和一位杂货铺老板和饭馆老板聊天中得知,他们在南非生活并不容易。

“到这里后我真的后悔了,现在特想回家,但开了这么一个店,想回都回不去了。”翁女士开了个小卖部,卖各种生活用品和杂货,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则留在国内交给婆婆看管。翁女士说自己常常想回国,尽管他们的小店一年可以净赚10万人民币。翁女士和丈夫来约堡三年了,她说有很多人都是想回家却走不了,“以后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一定要回去。” 43岁的杨先生是福建人,和老婆6年前来到约堡,在一家收入很低的造纸厂熬了10个月后,杨先生又当了一段时间厨师,现在开了个“沙县小吃”。由于约堡物价高,因此这里的一碗拌面要20兰特,“每个月的净利润1万兰特左右吧。半年之内,我肯定回家。”杨先生说。

南非已进入世界杯状态

讲述者:徐毅(《都市快报》记者)

“很偏僻,很难找。”一名南非当地华人向我介绍领证中心的时候这样形容。到了那边后,才发现还要加上四个字:尘土飞扬。

在办完采访证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如果没有当地华人帮忙开车前往,估计这个证一天都办不出来。

办证中心设在约翰内斯堡的足球场旁,这个足球场也是本届世界杯开幕式、揭幕战和决赛进行的地点。不过体育场外没有太明显的标识,也没有北京奥运会期间那么多的志愿者,我们驱车找了很久,还是没有找到取证中心。后来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终于找到了目的地,作为世界杯的办证中心,居然设置在一个大帐篷内,同行的记者开玩笑说:“不知道的,以为是在发救济品呢。”

完成了排队、对护照和国际足联批准函以及现场拍照、制证等工作,一共用了2个小时,这已经算是工作人员效率非常快了。其实这次组委会对媒体工作比较重视,在南非机场,仅仅为记者设立的通道就有10多个。而在足球场的媒体中心,也有500多个工作席,目前的开放时间是早上6点到晚上6点,世界杯期间会进行适当的调整,到时候全世界的记者都将在这里完成对世界杯的报道。

不过重视归重视,由于以前没有办过世界杯,标识牌等细节就让记者们吃了巨大的苦头。再加上交通非常不方便,从办证中心到媒体中心,如果走路估计要半个小时。现在在南非的记者都在担心,世界杯期间媒体工作会不会出什么乱子?

参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故居

讲述者:许绍连(《成都商报》体育部主任)

说到南非,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一个词就是:乱!然而,当我们的记者走进有着南非最大黑人区索维托之后,发现现实与传说相去实在太远……

从地处约堡东南角的bedfordview出发,我们一路向西,穿越足球城,穿越繁华与落后交织的老约堡城区,大约1个小时,我们抵达索维托的边缘,南非最大的黑人聚居区。在这里,33个星罗棋布的小镇,容纳着超过100万的南非黑人,他们也是这个国家最贫穷的群落,“索维托”一度也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贫民窟。

其实,住在索维托的不全都是贫困的黑人,这里也有拥有独栋别墅的富裕黑人。当然,索维托还是与繁华的约堡城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有部分低矮而简陋的砖房,而其他的房子全部是由铁皮、石棉瓦、木头,甚至是纸箱“搭建”起来的。这些最具索维托风格的“建筑”分布在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第一站是前往曼德拉故居。在曼德拉故居之外,几个小摊贩在贩卖索维托地区的一些工艺品,而其中一位中年黑人颇令我震惊的:“你好”,完全称得上字正腔圆的中文。这位名叫菲利的中年黑人,一边介绍自己的商品,某种由各种玻璃瓶装上的号称索维托地区的“沙”,一边缠着我教他一些简单的汉语,“谢谢”、“我爱你”、“索维托的沙”、“再见”,他甚至还拿出一个小本,让记者把相应的中文发音标注在英文单词后面。

离开曼德拉故居,我们的车急转进入一个偏僻的角落,很快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街区,显然才是更能体现传统意义上的索维托的风貌。密密麻麻的铁皮屋,狭窄的街道,四处横流的臭水,房子与房子之间的间距,只能容两人侧身而过。而就在街区的对面,不到20米的距离,就是堆积如山的垃圾。甚至严格意义上,整个街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索维托的黑人对于香烟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和他们闲聊时,一位记者先给一同聊天的黑人朋友递了一支香烟,随后正准备给另外一位记者递烟。但这位黑人朋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第二支香烟也一把抢了过去,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这里的黑人很健谈,小朋友也同样不怕生,面对我们的镜头,他们极富表演欲。虽然衣着破败,但他们的脸上一直挂着灿烂的笑容。他们站在破烂到极致的铁皮屋前,发挥着自己的想像,挤出各种怪异的表情、动作和天真的笑容。面对身边的臭水沟、四处透风的铁屋、浑浊的空气,他们早已熟视无睹。

一个叫NANA的女孩,拉着我走进她家。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大约5平米的小屋,一张床、一张塑料椅子和一堆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她指手划脚的告诉我,这里住着她家的三口人。然后不顾我诧异和震惊的表情,伸出手,向我讨要一些零钱。而我掏出全部的钢蹦,也许就三五兰特,已经让她脸上绽开满足的笑容。

让我们意外的,还有索维托少年对足球的喜爱。在索维托公共汽车站旁的人行道上,我们便拍到了几个黑人少年在踢足球的镜头。至于一个中年妈妈为女儿平静梳头的场面,则更让我们感觉到,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索维托不仅是安全的,甚至是平静的。事实上,我们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印象离开这处南非最大的贫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