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驳倒的技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驳倒的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反驳是一种论证,一种特殊的论证,用一个论证反驳另一个论证的论证。西方逻辑学明末才传入中国,中国古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们,表现了卓越的推理、论证智慧,尤其在反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巧。反驳的技巧,主要表现在灵活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巧妙反驳对方的论题、论据、论证,其中最主要的是反驳对方的论题。

一.运用出色事实

运用出色事实,通过归纳推理,进行有力反驳。

刘向集录的《战国策・秦策五》写道:姚贾带着秦王拨给他的战车、黄金,出访燕、赵、吴、楚四国,不仅消除了他们攻打秦国的图谋,还同他们缔结了友好盟约。秦王很高兴,对其加官进禄。韩非知道后,对秦王说了自己的意见。其论题是不能重用姚贾,其中一个论据是姚贾出身有严重历史问题:守门人的儿子,做过强盗,做官被逐。姚贾在秦王面前做了反驳,反驳的归纳推理式可以书写如下:太公吕望出身有严重问题,被老婆赶跑,子良逐臣,在棘津出卖劳力都没人雇佣,但文王任用了他,却统一了天下;管仲出身有严重问题,一度隐身苟活,是个没定罪的阶下囚,然而齐桓公任用他却称霸诸侯;百里奚出身有严重问题,做过乞丐,身价才值5张羊皮,然而秦穆公任用他,竟使西戎各国都来朝拜……可见,这些人都有耻辱的事情,然而英明的君主任用了他们,发挥他们的杰出才干,知道可以和这样的人建立功业。姚贾的上述归纳论证,事实出色,论据丰富,有力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反驳了对方的论据、论题,说服了秦王。因此,秦王继续任用姚贾,杀了韩非。

二.运用精彩道理

运用精彩道理,通过演绎推理,进行有力反驳。

刘向集录的《战国策・齐策四》讲道:齐宣王召见隐士颜,两人争论起来,其论题是“王贵士贱”还是“士贵王贱”。颜后来引用了老子的精彩论断“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进行演绎论证,其演绎推理式可以书写如下: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王侯地位尊贵,高大(文本省略小前提);因此,王侯要以卑贱为根本,以低下为基础(“王侯称孤、寡、不谷”)。这一推理结论“王侯要以卑贱为根本,以低下为基础”,就是“士贵王贱”。因为事物的根本、基础,犹如生物的基因,决定生物的根本性质,事物的根本性质就是事物的本质。

老子的论断“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具有很深的哲理意义,揭示了尊卑、高低的对立转化,体现了辩证理念,因而道理很精彩。上述演绎推理严格遵守演绎推理的基本规则,因而逻辑严密。道理精彩,逻辑严密,因而有力进行了反驳。历经一番争论,齐宣王说他懂得了“士贵王贱”的道理,表示愿意做颜的学生。

三.运用灵巧比喻

运用灵巧比喻,通过类比推理,进行有力反驳。

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淫词》写道:惠子给魏惠王制订法令,法令制订好了,拿给人们看,大家都说好,惠王看了,也说好,拿来给翟翦看,也说好。惠王说:“可以实行吗?”翟翦说:“不可以。”惠王说:“好却不可以实行,什么原因?”翟翦通过一个比喻巧妙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惠王认为好的法令就应该实行,翟翦认为好看,但不适宜的法令就不可以实行。为了反驳对方的论题,翟翦用了类比论证。其类比推理式可以书写如下:喊劳动号子抬大木头与制订法令治理国家虽然是两种不同事物,但有相似之处,如,都要使人们步调协调才好进行;还应有相似处:如,抬大木头,要有适宜抬大木头的劳动号子,好听的音乐,对抬大木头来说,不如劳动号子适宜;治理国家,要有适宜的法令,好看的法令,如果脱离实际,就不适宜治理国家,因而不能实行。

这一类比推理,灵巧、贴切,因而有说服力。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众多通过精彩的类比论证进行反驳的事例,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

四.巧妙论证相反论题为假

巧妙论证相反论题为假,通过假言推理,进行有力反驳。

刘向集录的《战国策・齐策二》写道:楚将昭阳统率楚军攻打魏国,攻下八座城池,还要转战攻打齐国。齐王使臣陈轸拜见昭阳,问他,按楚国法律,消灭敌军、杀死敌将,应封什么官爵。昭阳回答说上柱国。陈轸又问,还有什么爵位比这高贵吗?昭阳回答说,那只有令尹了。陈轸说,齐王不能有两个令尹,臣愿为将军打个比方:楚国有个人祭完祖先后,想用酒请门客喝,门客们商议后说,请让我们在地上画条蛇,先画好的喝酒。有个人把蛇画好了,还继续画蛇,说,我能给蛇画上脚,还没等这个人把蛇脚画成,另一个人也画好了一条蛇,从画蛇脚那个人手中夺过酒杯说,蛇本来没有脚,于是就喝下了酒。陈轸继续说:“现在将军辅佐楚国攻打魏国,消灭敌军,杀死敌将,占领了魏国八座城池……将军的名已经够了,官上面已经不能再加官。你战无不胜,却不懂适可而止。凡是战无不胜却不知适可而止的人,自己将招来杀身之祸,那道理就像画蛇添足一样。”昭阳认为陈轸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撤军而去。

齐国使者陈轸与楚国将军昭阳思想交锋的焦点是要不要适可而止,陈轸的论题“要适可而止”,以此反驳昭阳的论题“不要适可而止”。陈轸实际用了假言推理,证明反论题“不要适可而止”的错误,其假言推理式可以书写如下:不要适可而止,那么要招来杀身之祸;不要招来杀身之祸;因此,要适可而止。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

件式,演绎推理的一种。这经过严密逻辑推理获得的推理结论“要适可而止”证明了反论题“不适可而止”的错误。为了使推理前提“不要适可而止,那么要招来杀身之祸”令人信服,陈轸还巧妙地用了“画蛇添足”招来失败的类比论证加以证明,更增大了假言推理的效果。

五.巧妙论证相关论题为假

巧妙论证相关论题为假,通过选言推理,进行有力反驳。

韩非的《韩非子・显学》写道:澹台子羽,相貌像君子一样,孔子就收养他做养子。相处久了,就发现他的品行和相貌不符。宰予的言辞高雅华丽,孔子就收养他做养子。相处久了,就发现他的智慧和口才不相符。因此孔子说:“凭人的相貌来判断人的优劣,我在子羽身上出了错误。凭人的语言来判断人的优劣,我在宰予身上出了错误……”因为喜欢一个人的言辞,就任用这个人怎能没有错误呢?所以卫国听信了孟卯的言论,造成了华阳战役的失败,赵国听信了赵括的纸上谈兵,有了长平兵败之祸……掰开马的嘴巴看牙齿和看马的外表,即使是伯乐也不能肯定马的好坏;给辆马车就驾驶,一直看它跑到终点,那么仆人也不会怀疑自己对马的好坏评价有问题……给他官职试试,考察他的功绩,那么,即使是平庸的人也不会怀疑自己的判断。所以英明君主的官吏、宰相,一定是从下面提升上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涌现出来的。

文章的论题是:认识人,只能从长时间的社会实践来考察。反驳了相对立的观点:认识人,或者只看相貌,或者只听语言。文章用了选言论证,其选言推理式可以书写如下:认识人,或者只看相貌,或者只听语言,或者只能从长时间的社会实践来考察;实践证明,认识人,不能只看相貌,也不能只听语言;因此,认识人,只能从长时间的社会实践来考察。在推理进程中,巧妙地证明了与原论题相关的一切可能性都不能成立。其巧妙处在于用了一系列出色的佐证。如,只看相貌,只听语言,大智慧的儒家创始人也看错了子羽和宰予。只听语言,历史上有卫国的华阳惨败、赵国的长平惨败。通过这些出色的佐证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认识人,不能只看相貌,也不能只听语言,根据选言推理,只剩下从长时间的社会实践来考察了。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积淀的反驳技巧,在国内外思想交锋风起云涌的今天,要珍视,要光大。

范垂功,文学评论家,现居辽宁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