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拔除T形管后胆漏的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拔除T形管后胆漏的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10例病人拔除T管后胆漏的临床特点、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探讨,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胆总管切开探查术;T管引流;T管拔除;胆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195-1

胆漏是肝胆外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为0.5%~2.4 %[1]。一旦发生胆漏,患者可出现腹痛、黄疸、发热,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样液体,甚至出现腹膜刺激征。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均需置T形管引流以防胆漏的发生,然而从术中置管到术后拔管的众多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均可发生拔管后的胆漏。为此,我们对10例拔管后胆漏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3例,女7例,年龄42~75岁。均为胆总管结石,于术后1个月经夹管及造影证实胆道通畅,造影后敞开T管引流2~3d行拔管。拔管后即出现右上腹剧痛,继之波及右下腹部,出现局限性腹膜炎体征。8例病人拔管后立即经瘘道置入14号导尿管接负压引流,同时行抗感染、禁食禁饮、持续胃肠减压等对症处理及营养支持治疗,3~10d后拔出引流管,治愈出院;2例病人经手术重置T管,带管出院。

2观察与护理

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拔T管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右上腹疼痛,肩背部放射痛,甚至有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即可诊断为胆漏。拔管后须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对腹部的观察,包括有无腹痛腹胀,腹痛的部位、程度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并报告医生,立即处理。

2.2疼痛的护理胆漏的病人以腹痛为甚,可协助病人取右侧半卧位,这样可以使胆汁局限于右下腹而避免腹膜炎扩散;同时按医嘱用解痉药,以解除胆道痉挛,减轻疼痛;禁用吗啡类止痛药[2],以免使Oddis括约肌收缩,影响胆汁进人肠道,使腹膜炎加重。

2.3导尿管置入再引流的护理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应立即从原窦道口新插入导尿管引流,否则时间太长则难以插入。此时,护士应做好重置管的准备,并配合置管,保证重置管的顺利进行,导尿管插入的长度与原T管的长度相同,缝线将导管固定于腹壁,导管末端接上负压,并妥善固定于床边,勿使引流管受压、扭曲,保持通畅,引流管长短要适宜,同时注意置管后腹痛、腹胀及腹部体征有无改善;若置管后无胆汁引出或仅有少量胆汁引出,且腹痛无缓解或有加重趋势,说明引流无效,应做好中转手术的准备,及早考虑手术。

2.4心理护理病员出现胆漏后对医疗行为很不理解,有些甚至有过激行为,这时应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工作,缓解病人恐惧焦虑情绪,劝其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尤其是再次手术后,应多关心体贴病人,多为病人讲解置管知识,使其能正视及正确面对带管。

2.5营养支持护理保守治疗期间应及早通过静脉给予营养,拔除胃管后指导病员正确进食,进食后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出现异常应立即禁食,并及时处理。

2.6皮肤护理注意保护引流管引流处的腹壁皮肤,如胆汁流出应及时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干净,用干棉球擦干后予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2.7拔管护理再次拔管时间需在第2次置管引流8~12周以后,拔管前仍应行夹管试验和造影检查,拔管时应注意正确拔管的方法,即拔管前先引流胆汁1~3h,拔管时让患者仰卧,腹壁放松,一手按住患者腹壁,另一手轻轻拔出T管,切忌粗暴,以免将导管窦道撕裂而造成胆汁性腹膜炎;拔管后嘱患者卧床休息1~3h,密切观察有无腹膜炎发生。本组患者均在8周后拔管,未再发生胆汁性腹膜炎。

参考文献

[1] 刘德辉,潘瑞芹,贾振庚.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和出血与胆囊组织学的关系[J].中华外科杂志,1990,289(9):665-667.

[2] 张凯,潘一明,周建新.拔除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的非手术治疗[J].肝 胆外科杂志,2002,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