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环渤海地区杨树混交林生长效果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环渤海地区杨树混交林生长效果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根据当地森林整体发展现状以及造林绿化实际操作,开展了杨柳混交林的多年实践研究,主要针对杨树在用垂柳混交中出现的生长效果相关因素分析,探索杨树和垂柳混交林的现实性和应用性。

[关键词] 速生杨 垂柳 混交林 生长效果

[中图分类号] S7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128-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的营造和保护愈加提上日程。但是,在全力提高我国森林总量的同时,人工造林的林分质量、林种选择、树种比例却相对失调和单一,所以,人工混交林是科学营林造林的关键。

唐山地处环渤海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土壤多为沙壤土和盐碱地,水资源分布不均,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废气污染、植被严重破坏。所以,急需一种净化大气、改善土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营林方式,用速生杨和垂柳混交造林,成为我地区造林的一种新尝试。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本区境内,地处北纬39.73°东经118.42°。该地区大部是平原,平原年均温8-17℃。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1月)均温0至-11℃,。夏季高温多雨,最热月(7 月)均温28至33℃,年均降水量为600-800 毫米;无霜期6-8个月;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300-2800小时。

造林地选择道路环线和林网片状林带,土壤为沙壤土,土层厚度大于60cm,腐殖质层薄,有机质含量约1.36%,立地类型为冲积厚层沙土和淋溶褐土,植被以杂草、矮灌为主。

2.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来自107速生杨、垂柳。

3.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对比处理,即处理A速生杨纯林,处理B速生杨垂柳带状混交(杨柳隔行交替栽植)。在本地设三组重复。每组对比处理地块面积为10亩,坡度保持10°以下。在造林地,保证拉线定点,株行距2 m×3 m,挖穴规格60 cm×40 cm×40 cm,平穴用原穴土,两树种均用一年生裸根苗造林,造林后每年锄草松培土2次,不间伐。

4.试验方法

在6月,对栽植一年和栽植三年的三组对比处理植株进行全面实测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等生长指标以及土壤营养成分等。求算各指标平均值,比对混交速生杨和纯林速生杨的生长效果差异。

二、实验分析

1.速生杨混交林生长情况分析

1.1从对比处理各选取100株杨树,三组对比处理平均分析得出:处理A纯林速生杨:栽植一年后平均树高6.9m,平均胸径7.9cm;栽植三年后平均树高11.7m,平均胸径13.1cm。处理B混交速生杨:栽植一年后平均树高7.5m,平均胸径8.4cm;栽植三年后平均树高12.5m,平均胸径14.5cm。

1.2对比处理数据差异表明:处理B混交速生杨,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明显高于处理A纯林速生杨。原因在于处理B混交林中,速生杨和垂柳适当竞争,速生杨充分利用上部空间,垂柳利用中部空间更多。交界处的空间竞争使土壤中的水分、氧气和光照被发挥到最大化。这种竞争改变林分生态环境的同时,可以获得较高的生长效果

2.速生杨混交林土壤营养等情况分析

从土壤化学性质具体分析,采集以下数据: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分别抽取三组对比处理中的20株杨树,分析营养成分的相对增长变化率。处理A纯林速生杨中相对增长率是:有机质+100%、全N-100%、速效K+100%、有效P+100%。处理B混交速生杨相对增长率是:有机质+265.0%、全N+789.5%、速效K+185.3%、有效P+112.0%。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下降。数据的对比证明:处理B混交林杨柳组合改善了土壤的肥力,使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等元素得到明显提高。

3.速生杨混交林防风固沙情况分析

调查栽植三年的对比处理的土壤沙质发现:处理A表层土沙质厚度1cm,而处理B表层土沙质厚度0.5cm,处理B混交中沙质土的减少说明表层土壤沙化减少,混交杨柳对改善土壤沙化有明显提高。此外,处理B中速生杨冠幅主要占据上部空间,而柳树除主干向上生长外,侧枝下垂,占据中下部空间,使得空间利用更加充分,而处理A中只有杨树单独占据上部空间。分析这种差异,得出混交模式加大了树木的林荫度,对风沙的阻挡和防御型更全面、更强效。

4.速生杨混交林水土保持情况分析

在栽植三年的两个对比处理随机选取杨树和柳树各20株,三次重复。从根系的长度、数目、延展度观察水土保持情况。处理B混交速生杨根系分布地表以下平均50cm处,均生有密集的根系,主根发达,一级侧根6条,呈幅射状伸展平均1.6m,平均粗5.1cm,最粗达11cm,分布地面以下到16.5cm深处。根系分布最深可达1.3m。处理B混交中的柳树侧根密集生长在地表以下到61cm深的范围内,一级侧根10条,分布在地面以下到33cm深处,根系分布最深可达1.2m。处理A杨树根系只在地表以下平均45cm分布,一级侧根平均4条,呈辐射状伸展度平均1.4m,平均粗4.9cm,最粗10cm,分布地面以下到13.5cm深处。由此可见,因处理B中柳树的参与,使得杨树根系必须通过快速生长以满足对养分的需求,而且柳树的介入使较深土层的养分得到充分利用。实际测量常规天气下两个对比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发现,处理A土壤含水量平均值17%,处理B土壤含水量平均值19%,混交组合有效的提高土壤含水量2%。以上两点分析证明,速生杨混交对保持水土极其有利。

5.速生杨混交林病虫害情况分析

危害小叶杨和垂柳的害虫有吉丁虫、透翅蛾、芳香木囊蛾和卷叶蛾等。在对比处理的三组重复中抽取100株杨树,查看平均蛀干害虫感染率发现:杨树纯林蛀干害虫感染率分别是21%、23%、24%;杨树混交蛀干害虫感染率分别是13%、15%、16%。数据差异证明,混交杨柳减弱了害虫的传播,使得害虫聚集得到控制,使蛀干害虫感染率下降。速生杨混交有助于减轻虫害。

三、结论与总结

以上分析最终得出,最适宜的是处理B。速生杨垂柳混交使得二者竞争并茂,长势良好,速生杨各项生长指标明显提高;混交模式在改善土质营养、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虫害防范均有优异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在后期管理上,根据两者生长情况适当补栽间伐,以改善种间关系和混交比例,充分发挥混交林的多种效益。

参考文献

[1]徐维英.杨树.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88.

[2]翟明普.国内外关于混交和树种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北京林业出版社,1992,(1):37~43.

[3]孙翠玲.杨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维护与提高土壤肥力技术的研究.林业科学,1995,(6):506~513.

[4]王章.不同类型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研究.辽宁林业科技,1995,(2):40~51.

[5]云正月.中国林业生态.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6]高椿翔,高杰.速生杨栽培管理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7]李文荣,任建中,段自安.杨树与柳树新品种及其栽培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8]俞新妥.混交林营造原理及技术.福建林学院学报,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