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尺子断了,怎么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尺子断了,怎么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正在与学生学习“认识厘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厘米”有了初步的了解。小朋友们用尺子量着铅笔、书本、手指……教师仔细地观察,不停地表扬孩子们的正确度量。过了一会儿,老师打断了同学们的活动,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信封,里面装了一把两端都残缺的尺子和一段红丝绸,老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测量后便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师:各小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生:我们小组测量后知道这段红丝绸的长度是6厘米。

生:我们量的结果也是6厘米。

师:我量的结果也是6厘米。谁能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生:我们是把丝绸的一端对准2,另一端刚好对准了8,得到了6厘米。

生:我们是用自己的尺子量的,把丝绸的一端对着0,另一端就对准了6,所以我们就知道这段丝绸长是6厘米。

生:我们是用老师发的尺子量的,把丝绸的一端对着3,另一端对在9,得到6厘米。

师:同学们用的方法都很好,说说你们是怎么得到答案的?

生: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6,从0数到6有6个间隔,所以答案就是6厘米。

生:用6-0=6(厘米)!

生:我们量的时候一端对着2,另一端对着8,用8-2=6(厘米)。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一端对着3,另一端对着9,把3看做O,把4看做1,把5看做2,…,把9看做6,就得到了6厘米!……

师:同学们想得真好,咱们班出现了不少数学能手,大家以后一定能学好数学的!

[思考]

1 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有新的课堂行为,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学会交流与沟通。教师应从研究“怎样说”到研究“怎样听”,由“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理解”转化为“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教师对课堂最大的影响是营造气氛和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既可以选择测量的尺子,也可以选择测量的方法,还可以选择得到得数的妙计!学生做老师看,学生讲老师听,学生表演老师欣赏,这是一幅和谐的教学情境图!

2 把思考还给学生

当下追求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看课堂学习中学生有效思维时间的长短。“认识厘米”的学习,孩子们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能够较为顺利地掌握,但老师并未就此搁浅,而是创设了新的教学情境:尺子断了,怎么量?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激活!更值得高兴的是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把思考还给了学生,孩子们尽情地荡漾在思维的快乐中,初步认识了“区间”,触摸到了“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知道了用减法求测量结果……这些不正是我们的教学所期求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