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浮光掠影中灿烂的古巴(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浮光掠影中灿烂的古巴(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丽的哈瓦那

凌晨,陌臀骼亚起飞,途经巴拿马城。在浩瀚的晴空下,前往梦寐以求的古巴。飞行中,《美丽的哈瓦那》的旋律始终回环在脑海中。舷窗外,蔚蓝色的大洋,好像昭示着某种神秘的密码。飞机在降落时轻轻晃动,一团团清澈的浓雾,风一般地袭来。紧接着,你便看到了云团下青绿的庄稼,壮丽的海湾,眼前,就是我们儿时梦寐以求的美丽国家么?

是的,这就是古巴,这就是哈瓦那;这就是我们曾经歌唱过的那片丰饶的土地。记得那时,我们对这个梦一般的国家怀了很深的感情,但又对这个遥远的国度其实并不真的了解。

记忆中,记住的,只有红白蓝三色相间的国旗,却从不曾看到那战旗是怎样在大西洋海岸猎猎飘扬的。当然我们也记住了那位勇敢而英俊的卡斯特罗。尽管那时我们只能在报纸和画报上领略他的风采,但我们还是深深爱上了这位古巴英雄。

于是,我们很快就学会了那首《美丽的哈瓦那》。几十年过去,竟然依旧不曾忘却优美的歌词和旋律。那歌声,伴随着我们的向往,承载着我们的梦。但这梦,又是那么虚无缥缈。直到,几十年后梦想成真。

回望1962年

小时候,我是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前,慢慢长大的。因父母从事话剧事业,我得天独厚地、几乎看遍了剧院上演的所有剧目。无论是历史剧,现代剧,还是外国戏剧,我都会乖乖地坐在排演场下,悄然无声地看着叔叔阿姨们在舞台上表演。

记得那年,我刚刚上小学。放学后,我总是首先来到排演场。在那里,我能一边看排演,一边做作业。那时我始终迷恋于表演,想象着某一天,自己也能站在戏剧的舞台上。

不记得,那时的剧院在排演什么剧目,却记得正在排演的那出戏,突然被叫停。后来知道,剧院将举全力,将一位古巴剧作家的作品《甘蔗田》搬上中国的戏剧舞台。那时我尽管懵懂,却还是感受到了剧场的气氛,在莫名的紧张中,感受着某种炮火硝烟的气息。

是的,《甘蔗田》,为什么是《甘蔗田》? 哈瓦那街头掠影

还记得,当年的那位古巴剧作家,是的,阿尔丰索。他每天都会坐在排演场前,与翻译、导演、演员不停地交流着。他看上去很纠结也很愤然的样子,和他一道前来的是他美丽的妻子。他的妻子,是古巴最著名的女演员玛利亚・欧菲莉亚・狄亚斯。她所以和剧作家一道从北京赶来,是因为玛利亚曾经在古巴的舞台表演过《甘蔗田》。于是她来到天津,对中国演员的表演给予指导。而这部不朽的杰作《甘蔗田》,据说也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紧接着,天津人艺开始紧锣密鼓地排演《甘蔗田》。布景背后,已然是一片旖旎的加勒比海的风光。壮丽的大西洋,妖娆的甘蔗田,舞台上的风情,戏剧中的故事,很快就吸引了我们这些坐在舞台下的孩子们。还记得,排演中,很多群众演员的脸上和身上都涂抹上黑色的油彩,扮演当地的土著。演员们学着古巴那种有节奏的舞蹈。他们不停地敲击着鼓点,跳着非洲黑人的舞步。而我们这些孩子,也伴随非洲的鼓点旋转了起来,不约而同地融入了叔叔、阿姨那灵动的舞姿中。

后来听说,上海戏剧学院的师生,在学习了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公报后,便立刻掀起了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热潮,且当下就终止了独幕剧的表演计划,赶排《甘蔗田》,以无比高涨的政治热情,支援古巴人民的革命行动。

紧接着,声援古巴打倒美帝国主义的浪潮,在华夏大地风起云涌。而萧三,则以他的文字,回顾了他和古巴诗人的交往。他深切地同情古巴人民在革命前的厄运,他激情飞跃地宣称,他的心,已经飞向了那遥远的加勒比海岸了。

是的,古巴,这个加勒比海上的一个轻柔荡漾的岛国,她被人称之为“加勒比海的珍珠”,抑或“安第列斯群岛的珍宝”。1492年,伟大的哥伦布航海至此,紧接着,这里就沦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年轻的古巴共和国的历史并不长,却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取得了独特的胜利。于是哈瓦那,卡斯特罗,都成了我们的向往。

从机场出来,湿热的气候,看街上喧喧攘攘的人群,竟蓦地有了种亦真亦幻的感觉,仿佛真的又回到了《甘蔗田》。

那一刻,不知是遥远的童话,还是恒久的梦……

年深日久的呼唤

湿热的大街上,蒸腾着夏日的炎热。哈瓦那街头的人们却显得很欢快。据说这里的幸福指数始终居高不下,因为对古巴人来说,金钱,确乎不是他们生存中的唯一。

大街上,一座座古老的房舍,昭示着城市的沧桑。蓦地置身于美丽的哈瓦那,竟仿佛回到了我自己的城市。之所以会有这种回家的感觉,是因为哈瓦那街道两旁的老房子,竟和我生活的环境大同小异。

于是慢慢思忖,恍然意识到,我所以如此熟悉哈瓦那,是因为我的城市和哈瓦那一样,都曾沦为他国的殖民地。只不过西班牙人更早地就占领了当地土著人的家园,而我的家乡,则是在1860年至1900年的40年间,才先后设置了九国租界。于是,我生活的城市变得很丰富、也很斑驳,岁月间,至今杂糅着多国文化的积淀。这再一次旁证,一个殖民的城市,自然会有殖民地的风情。

是的,眼前的这些几百年前的老房子,始终伫立在大西洋沿岸。于是你便会想到当年的那些淘金者,是怎样依照故乡的模式,营建起他们不朽的家园。完全可以想象出,他们远涉重洋,颠沛流离,既怀着悲凉的乡愁,亦充满征服者的傲慢。眼看着那些殖民地时期的老房子,怎样慢慢地衰朽破败,在炽热的风中,追寻那曾经的绚烂。 鸟瞰哈瓦那

沿着哈瓦那大街向前,你仿佛能到路两旁的悲歌。那满眼皆是的衰败建筑中,尽是斑斑驳驳的断墙。无论是地中海的风情,还是哥特式的阴森,都曾是随风而逝的伤痛。总之这类古老的建筑,在哈瓦那几乎触目皆是。于是你无论走到哪儿,都能看到那寂寥的衰败,哪怕透过车窗,也依旧能望到那些忧戚的房舍,挽歌一般地,在做着岁月的凭吊。

明媚街道的不远处,我竟然看到了,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翻修的一些老房子,这让我心头一亮。工人们穿着工装,在炎热的骄阳下,一丝不苟地完成着他们的使命。慢慢地,那一座座辉煌的院落,似乎已开始修葺一新。让曾经壮丽的那些房舍,再现昔日辉煌。

是的,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会那么在意那些古往今来的老房子,因为我一直觉得,那年深日久的呼唤,不单单是在还原它曾经的繁盛,也在支撑着她的当下与未来。

幽深的小巷,仿佛昨日……

小街里的妖娆,让我蓦地想到了戴望舒。是因为在悠长的小巷中,走来热烈而又奔放的古巴姑娘。她们铜色的肌肤,妖娆的身姿,欢快地行走在繁华的老街上。在这里,没有蒙蒙细雨中的惆怅,只有灿烂骄阳……

是的,那迷人的午后。 正在修缮的殖民地时期的旧房子

这一刻,我们终于走进了老街。只是匆忙间,难以追寻老街迷人的历史。只觉得,在老街中慢慢行走的那种感觉,是安逸而又恬淡的。行进中,就仿佛你真的回到了哥伦布的时代,迷人的小巷,停泊的渔船……

如今老街两旁,到处是年久失修的房子,已不见当年风采。斑驳的石阶,尽管已凋零惆怅,却依旧浓郁着古巴人的风情万种,那唯有古巴人才能感知的,那浓浓的诗意。

16世纪,无疑是西班牙人最为鼎盛的时期。他们很快就占领了原本属于土著人的浩瀚疆域。从此他们在土著人的土地上进行开发,从草原,到海港,伴随着哥伦布到此,这里就更是成了西班牙人的领地。他们疯狂地掠夺原住民,将别人的土地变成自己的乐园。

早在1519年,哈瓦那就被确立为永久性的城址,从此土著人永失家园。

殖民者的到来,无疑改变了当地人生存的方式。那些骄傲的西班牙人,自踏上新大陆,就开始在老街中建造他们的家园。那些宏伟的建筑,壮丽的房舍,无疑拷贝了欧洲不同时期的蓝本。于是,我们才得以在老街中看到那些古老房舍,如议事厅、教堂,城堡。如今这些汇集在老街上的建筑,大多虽已衰微破败,却始终傲然挺立,陪伴着老街昔日的不朽。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上,放眼看去,不同肤色的人种,构图成奇异的景观。在古巴,白人占大半,小半人为黑人或混血。混血,让原本不同肤色的人种,伴随着岁月沧桑,慢慢地亲和了起来。肤色,在这个国度,在某种意义上,已几乎不再带世俗偏见的符号。(未完待续) 古巴的旗帜和古老的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