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言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方语言哲学发展由于起源于哲学的流变,其根基是哲学的可知论。从这个理论出发,在对待语言上有某种依赖感,用语言认知世界,是言说的工具。这种研究的目的倾向于哲学领域的问题,属于哲学范畴的论题。如上世纪末期西方学者通过语言学中的语用思维和理论构建了认知哲学,使哲学研究有了突破,形成了新的研究范畴。如果长期致力于语言哲学经典论题的探讨,不利于语言学在语言哲学中的地位提升,也不利于真正实现语言学和哲学的共融共生,语言学研究从语言哲学这个土壤里生出别样的新苗就会化为泡影,使语言学真正变成了纯粹的哲学嫁衣。所以说,无论对于西方还是中国学者,转变旧的传统理念,重新思考研究目标,对于语言学在语言哲学中的发展至关重要。语言具有先在性,语言使世界出场。按照钱冠连先生的观点,从语言下手,对新思想进行哲学思考。应该说,这个思路在国内的外语研究中还未形成主流。以语言学切入哲学有别于国外的从哲学切入语言学,这是两种路径,但并不排斥,实际上是彼此相通的,只是不同的思考和研究范式而已,不拘泥于旧有模式,各有千秋。从英语语言学本身来说,也确实存在很多这样的语言问题。离开哲学视角,也很难做其他学理性的解释,或者很难搞清楚。“逻辑学家的主要任务就在于从语言中解放出来,哲学家工作的主要部分在于与语言的战斗”。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语言作为一个学科来讲,也不是独立的存在,也必须关注人及这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关涉哲学问题是顺理成章的。西方学者洪堡特认为语言世界观是探讨语言和思维之间关系的论点之一。他认为,“语言的差异不是声音和符号的差异,而是世界观本身的差异”;而个人的世界观更多地是通过语言形成的,……也就是说,“学会一种外语就意味着在业已形成的世界观的领域里赢得一个新的立足点”。虽然斯塔博斯(Stubbs.M.)认为:语言主要是人们在自然状态下发出的比较连贯的口语或者是书面语,不过在这种不自主状态下产生的语言却实在地传递了某种信息。这就说明了研究语言哲学,通过深入研究语言,形成一种世界观,并通过科学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发挥语言的社会作用,从而也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的。
二、后语言哲学研究内容的转换
从已有的成果来看,外语界相关学者在语言哲学方面对西方主流思想研究比较清晰,阐述也足够详尽,应该说对语言哲学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但由于研究目的等范式的转换,要求后语言哲学的研究内容应开拓视野,逐步丰富,并且应该体现我们本国的研究特色,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语言哲学的特有魅力。从我国的语言哲学研究来看,语言哲学既重视语言形式,又比较看重语言的功能,注重语言中内含的哲学思想表达。春秋时期墨子就十分强调并重视言语的成事作用,主张“取实予名”,即把名称这样的概念推及现实的思考,注意事物变化及其他因素的逻辑关系。另外,儒家的孟子就十分重视语言的伦理意义,注重语言表达的道德哲学功能。孟子曾经指出: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说明语言不详实、没有好的内容,没有达到内容充实饱满,是语言表达的不当。这里就传递了语言哲学中的伦理问题。如果语言缺乏道德标准,所以表达的涵义不会深远。我们总是倡导学以致用的理念和为我所用的方法论,这与西方的语言哲学观有所不同。这也必然在语言哲学研究方面要与西方的发展方向分道扬镳。从研究内容方面来看,后语言哲学应该体现语言哲学功能和中国特色,体现中国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后语言哲学研究的内容应该是开放和多元的,既要立足语言学的本身,又要关注语用学发展;既要关注语法逻辑,又要分析推论反映出的哲学问题,并且要继承和借鉴已有的优秀研究成果。如对于语用研究中语言的伦理研究,就是语言哲学研究的一个具体问题。有学者用语言哲学视角分析了礼貌用语表达方式,既以后现代视角指出礼貌的动态性和两面性。语用语言礼貌(pragmalinguisticpoliteness)独立于语境(context-free),主要包括句法、词汇、语义、音系特征等语言选择,礼貌表达就是如何使用它们,这属于语用学与语言学之间的问题;依赖语境(context-sen-sitive),这是在社会文化语境下因人际距离、受益与受损、权力与义务等因素影响下语言选择的恰当性,涉及一定的社会规约,这属于语用学与社会文化之间的问题。
以上研究说明作为哲学伦理学层面的礼貌问题的语言现象具有多维性,存在与我国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契合问题。另外,要注重古代语哲思想的探究,把英语语言现象与中国的哲学很好地结合。如英语字母本身就隐含中国传统的五行八卦原理。英语中元音字母A、E、I、O、U代表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模式;中文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分类组成世界的物质,正与英语元音字母相对应。这种研究紧贴哲学源头,有内涵、接地气,意义深远。
三、后语言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
语言具有共融性的特征,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尤其现代是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语言成为了重要的信息载体为人们广泛使用,那么语言哲学涉足的范围会不断扩大。相应地,语言哲学研究也会随着这种发展趋势,运用多学科理论、方法和成果对某一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即跨学科研究。这种跨学科研究就是语言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合璧与贯通。如从语言哲学及翻译的契合点寻找新课题的跨学科研究方面,朱志方教授从语言进化论视角重新审视了蒯因的翻译不确定理论,提出了异族语言不可能没有指称个体的语言手段的论断,证明了蒯因翻译的不确定理论存在缺陷。进化理论为此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佐证,这也表明了多学科参与语言哲学研究可以使问题的解决更有说服力。一般认为,语言哲学研究就是涉及语言学和哲学理论,没有机会运用其他方面的学科理论。但哲学作为解决人类一般问题的学科,给我们以整个世界及人生之解释,仍然可以有机会与其他学科结合,提高语言哲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因为各个学科有各个不同的视角,可以提供语言哲学开放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准备。其实学科划分以人的认识对象为依据,事物存在的本身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一定的事物需要多学科的解释。我国以往的各级各类教育在人文精神方面有所欠缺,缺乏开阔的视野。也就是说,研究语言哲学必须掌握其他跨学科理论,打破学科封闭,这可以为语言哲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根基。
四、后语言哲学研究思维的转换
(一)坚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我们知道,语言哲学兴起和发展于西方,大量已有研究成果含有西方的思想基因,其中,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对于语言哲学研究本身的影响不可忽视。这也提醒我们,在后语言哲学研究中必须坚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用科学的逻辑方法解决问题。费尔克劳福(Fairclough.N.)认为:“话语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的使用的语言,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话语即社会实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还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语言同样也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变化发展的。这样,我们就必须紧跟实践的发展,深刻认识和辨别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好语言的哲学基础。
(二)注重以人为本的思维取向语言是人存在的家园。语言哲学首先关注的是语言,这是从语言哲学的本体论地位来说的。但语言的主体是人,人运用语言这个符号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以语言哲学研究中的内容必须关注人的问题。语言哲学思想对于人来讲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以揭示人及人生活的世界为目的,探究人类生活过程中起重要沟通功能的语言在人及其生活世界中的独特存在方式。通过解释、分析语言现象及其逻辑关系等,使语言摆脱工具论的范畴,而进入本体论研究的维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应该是语言哲学研究的最大受益者。
(三)树立创新的思维理念语言哲学研究的创新性包括研究的创新和成果的创新。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语界的语言哲学研究基本以阐释国外已有理论为主,实际上是原有研究成果的重复,属借鉴理论阶段。长期以国外理论研究为蓝本的低水平重复,学术价值有限,必然会形成缺乏理论创新和研究创新的局面,也很难做到学术自觉,更难指导我国的语言实践。我国的哲学体系博大精神,源远流长,用这些哲学理论阐释外国语言现象,或者基于外国语言的中国哲学阐释应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有利于开拓学术新路,有利于学术的创新和成果的创新。
作者:曹凤静单位:阜新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