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卢梭智力教育观及其道德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卢梭智力教育观及其道德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18世纪,《爱弥儿》这部举世闻名论教育的著作问世。卢梭提出按年龄分段进行教育及遵循儿童自然发展进行教育的思想对人类教育有重大影响。但关于卢梭的智育教育,如12岁以前不让爱弥儿读书也不教他认字等,有学者认为这是不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认为卢梭没有尽到一个老师的责任,是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本文首先介绍卢梭智力教育观,继而对卢梭智力教育观进行评价。

【关键词】卢梭 智力教育 道德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2-0006-02

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家,对儿童进行智育时仍然是按照自然的顺序进行的,即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所实施的智育方法是不同的。智育是人类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教育活动的中心位置。但是,卢梭没有传授学生很多知识,没有指导他们读书,基本没有做到传道、授业,我们是否就可以认定卢梭没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他是个不道德的老师呢?

一 儿童期智育及其道德评价

1.智力教育

卢梭认为,2~12岁是儿童期阶段,这段时期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不对其进行智育。卢梭认为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在人的一切官能中,理智这个官能可以说是由其他各种官能综合而成的,因此它最难发展也发展最迟。此时,学生心智处于蒙昧状态,没有判断的能力,不能接受观念教育只能通过锻炼身体、器官、感觉和体力而进行形象教育。卢梭认为此阶段的学生尚处于幼儿期,还没有达到懂事的年龄,对精神存在和社会关系是没有概念的。这一阶段,应当尽量避免概念灌输,真正使他们产生观念是通过感知周围事物得到的。卢梭的智育是让学生从实践中去学习,无为而为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更加忠于真理,不弄虚作假。实践过程中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制造、创造能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有特有的天资,老师应该对学生充分了解之后,才能知道他适合哪种教育方式,哪种教育方式对他的身心发展更为有效。卢梭认为学生对同他有直接关系的事物进行判断,思考他们之间的联系,他所获得的经验来源不是老师而是自然。这一过程,身体和头脑结合起来共同起作用,他会越来越聪明,会发现更多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及规律,即使老师不教什么,他的心思也不会变得迟钝。

2.道德评价

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使年轻一代掌握自然、社会、思维方面的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卢梭把智育推至少年期,而把12岁以前视为“理性睡眠期”没有客观依据,此结论难以令人信服。智育应是传授科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能力的教育。智育的任务方面卢梭过分强调科学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把知识和能力完全割裂开来。片面强调心智的发展,忽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将使学生失去形成辩证思维的机会,与最终目的背道而驰,更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加批判地按照卢梭的思路教育爱弥儿,他是不会成为一个同时有知识有德行的人,不会是一个“劳动者”又是“思想家”的全面发展的人。卢梭说:“智育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学习内容,即选择哪些学科让儿童学习。”卢梭认为应该打破原有教育的体系,清除知识中的残渣,重新选择教学形式与内容是非常必要的。传授给学生的内容要有用、有益及易于接受。卢梭指出:“大自然就是一本有用、真实、易于理解的书。儿童的学习应该是实物而不是书本。”卢梭批判了教育中书本脱离实际的现象,无论在当时儿童心理学不发达的时代还是在现在有较发达的儿童认知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时代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个积极引导。但是在对书本知识的态度上卢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于轻视课本知识,这一点是不可取的。

二 少年期智育及其道德评价

1.智力教育

通过上一阶段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身体活力发达之后,精神也随之活跃起来。此时,大脑已经转动起来了,寻求知识的动力在内心已经蠢蠢欲动。教师作为向导,引导学生寻求知识。向导的作用是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向学生提出一些可以理解的问题,由他们自己解答。为了让他养成事事留心的习惯,使他把真理铭记在心,就必须给他时间进行思考。

体力的增长带动了精神的需要,学生对与他们有联系的事物都很好奇,这时就需要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卢梭认为不在于老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获得的知识对自己有没有用。在这为数不多且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知识中,如果是需要成熟的理解力才能懂得的、涉及学生不能理解的,或者会促使他们产生错误想法的都不能教给他们。即便把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限制在一个小的范围内,但仍然是一个很宽阔的境界,传授时仍需要老师进行谨慎的筛选。卢梭所实行的教育目的不是教孩子许多知识,而是让他在头脑中获得完全正确的观念和价值,向他头脑中灌输少量真理,是为了保证他心中没有填充谬误。

2.道德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尊重同事,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下面主要讨论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这一维度。教师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培养一代新人的教育重任,以自己的学识、学识、智慧、世界观去教育塑造人,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灵的培育。

卢梭主张幼儿期的儿童从实践中去学习,感知具体实物。学科里代表事物的符号如果不具有它们所代表的事物的观念,那就是毫无意义的。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已经具备可逆性,并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思维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是能动的,用身体感官感受周围的一切,断断续续接触他能理解的东西远比枯燥的符号有意思得多,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大有裨益,而且能够培养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和头脑都健康的人。

教育过程中,学生虽然是受教育者。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权利,我们应该做到尊重。由于教师始终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的学生,所以,当把许多真理告诉学生的时候,也就在学生的头脑中灌入了谬误的东西。其次,老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儿童是有自己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应该尊重他们这一特征。在卢梭智力教育中,首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而不是凭借自己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

三 总结

是否热爱学生,这是对教师做出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

卢梭重视儿童的个性、年龄特征,重视实物直观,启发儿童的兴趣,寓教育与自然。我认为卢梭作为教师是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他教育的精神不是教给学生许多知识,而是让学生收获幸福,同时在他们头脑中形成正确观念。“填鸭式”教学的确可以让学生在无边无际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多少知识是未知的,但这种超负荷的学习量让他们的童年不幸福不快乐是肯定的。幸福快乐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如果为了以后未知的生活而放弃童年期宝贵的幸福是得不偿失的。

教育不是批量生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卢梭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实施独特的教育。学生不会像执行程序的机器人一板一眼都是那么标准规范同时又没有生机,而是开朗活泼、头脑聪敏。培养有思想的人是教育的任务,他可以不按公式办事,也不怕冒犯权威或先例。学生的思想有时会让成年人匪夷所思,引起教育者的不满,这时,学生会遭到批评、训斥。因为成人与学生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换位思考一下,或许会理解学生这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就会保护他们这种奇思妙想的思维。实事求是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做学问更要如此。卢梭培养的学生是不畏权贵和权威的,他们忠于知识本身,谬误就是谬误,学生是敢于说出来的。卢梭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保护他们这份纯真,是很多教师做不到的。

教育就是服侍自我成长的生命,并且协助生命顺利地发展并使其开花。教育在知识的海洋中都是沧海一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使他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钥匙,获得无限的知识。恩格斯指出:“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卢梭所在的时代对儿童各个时期心理发展还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致使他在按儿童年龄进行智育时的确有所偏颇。但这并不影响他是一名有道德的优秀教师,他所倡导的智育观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法〕卢梭著.爱弥儿:论教育(上卷)(李平沤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杨燕钧主编.教师伦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