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和抒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和抒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文学作品中的非直接描写。它不像直接描写,直接写出人物、环境和事件的状态,而是用其他人物的反映和其他事件的烘托,从侧面描写人物、环境和事件;抒情也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但直接抒情不能简单地看作"直抒胸臆",而是要把情感转化为能够激发读者情感的意象,抒情效果才可以产生。

关键词:非直接描写 直接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3)11-0200-01

小说和国画是两个不同的艺术品种,但也有与其相通的地方。例如国画中,画家常常把生活中毫不相干的东西画在一起,在"次要"的东西上不惜花费笔墨。这不是节外生枝,而是对主体的衬托和渲染,恰如绿叶陪衬,花朵愈加鲜艳;云彩掩映,月光愈加明丽。

高明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如此,他们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突出,更显豁,往往不在主体上一味地下功夫,而是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一些仿佛是非直接的东西,从别的侧面烘托主体,加深读者的印象。古人说:"没色于浓淡之间,遣调在深浅之间,固佳矣"[注1]。汉乐府诗《陌上桑》描写采桑少女罗敷的美貌,既有直接描写,又有非直接描写。"头上倭堕髻,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即为直接描写她的服饰之美。接着是"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未归相怨怒,但坐视罗敷",则是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看见罗敷时的情态和动作,间接地写出了罗敷的美。尤其那少年见了罗敷,既艳羡不已,但又用脱帽搔头发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的神态,可谓传神写照,惟妙惟肖。

小说家非直接描写的例子就更多了。清人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从老残游览中的所闻所见来写白妞说书的绝技,堪与《陌上桑》媲美。从老残所闻中,充满了街坊茶房的追捧。老残游"铁公祠"时听到两个挑担子的说:"明儿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更令人振奋的追捧是:"他十二三岁时就学会了说书的本事…什么西皮、二簧、梆子腔等,一听就会……。仗着他的喉咙,要多高有多高;他的中气,要多长有多长。他又把男方的什么昆腔、小曲等等,都拿来装在这大鼓书的调儿里面。不到二三年工夫,创出这个调儿,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他唱书,无不神魂颠倒。"这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让我们未见其人、未观其艺之时,白妞的唱书已在我们心中声态并作、技艺毕现且神韵飞动了。老残到现场所见,则是无处落脚,而等到落脚之后,又不见其人;好不容易等到帘子里走出一姑娘,歌声果然婉转清脆,但却不是要见的角儿白妞,而是比白妞差一节的黑妞。且听一个观众道来:"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她的调子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她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她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说不出"、"学不到",虽然很有点玄乎其玄,但这些侧面描写,给足了读者美的期待和美的想象,比直接描写则避免了滥捧之嫌。

我们再来说一个当代作家的例子吧。当代湖南作家彭见明有个获奖小说《那山那人那狗》,其主体当然是为了写"那人",但写着写着,作者刻意盘旋开去,把读者引向主人公乡邮员和跟随他爬山涉水的"那狗"。这条狗,被赋予了人的灵性。它太了解老乡邮员对山的年深月久的痴情。乡邮员老了,它懂得以老人的速度在前面慢慢走;它伴着老人过河,用自己的身驱吃力地抵挡着水流;上岭时,它预先让主人在它的颈上系一根皮带,以便让主人抓着皮带的另一头。不仅是狗,那山、那树都有着活脱脱的容貌特征,有着供我们玩味不已的神气,都是为着人的形象,既在更广阔的背景上衬托出老乡邮员的善良、至诚和尽职。因为那山那狗是常年累月地见证了老乡邮员的一切的。正如一位论者所说:"狗是了解它的主人的,了解他的依恋,了解他的痴想"。"当然,树的神气、山的神气、狗的神气,是为观照人的神气而设的"[注2]。

直接描写,又称正面描写,就是作者直接写出人物、环境和事件的状态。非直接描写,又称间接描写,也叫侧面描写,就是用作品其它人物的反映,包括议论、评价、态度等等以及其它事物的烘托,从侧面描写人物、环境和事件。《老残游记》和《那山那人那狗》就是这样的例子。

直接抒情和非直接抒情也是一样。直接抒情,是作者在作品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即直抒胸臆。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是通过记叙他的父亲在浦口车站送他去北京的事,抒发自己对父亲的深厚感情。非直接抒情,又称间接抒情,即是借作品中描写的客观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谓"借景抒情","托物咏志"就属这类写法。词《卜算子.咏梅》将梅花拟人化,借寒梅报春不争春来抒发作者的革命感情。

不过,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并不专指情感状态的直接描述或情感的直接宣泄。对于情感状态的直接描述,哪怕是"痛不欲生"或"乐不可支"这样强烈的情感也不大可能感染读者,起到抒情作用。文学的直接抒情要求把感情转化为能够激发读者情感的意象,读者在接受这种意象时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共鸣,作品的抒情效果才得以产生。例如艾青的诗《给乌兰诺娃》:"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亮更亮,比夜更静"。乌兰诺娃是新疆出色的女演员,如果诗人不把情感转化为能够激感的意象,那就变成了不能打动读者的文字:"你多么柔软,你多么轻盈,你那么亮丽,又那么安静"。而当诗人抓住了"云"、"风"、"月亮"、"夜"这四个意象,我们在接受这些意象时,情感也就得到了巨大的激发,毫不待言地就产生了共鸣。所以,直接抒情必须要选择贴切的意象,不可直截了当。这是直接抒情时需要切切牢记的。

参考文献

[注1 ] 祁彪佳,《远山堂剧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第151页

[注2] 胡宗健,《他从沸腾的生活中脱颖而出------评彭见明的小说》,《文坛"湘军"》,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4 6页。

(鸣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湖南科技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胡宗健老师的精心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