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养问题意识 发展学生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了解围绕中心写一段话的构段形式。
2.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提出质疑,发现问题
【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学生预习时,运用勾、画、圈、点有关字、词、句、段的方法,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各种资料等,多渠道尝试解决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留待课堂上向老师、同学提出来。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组织交流,梳理问题
1.疏通课文脉络。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课文哪里概括回答了这个问题?文章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2.总结:读这类文章,要注意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概括说出事物的特点。文章主体部分不少段落有中心句,其余文字围绕中心句写具体。
3.出示学生课前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梳理有价值的问题。
【意图:发现问题比解决问更重要。这一步给学生提供交流预习收获的平台,检查反馈预习情况,梳理学生疑难问题,将学生提出的零散、零乱的问题,进行归并、取舍和提炼,甄别选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确定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重点,围绕学生关注的疑难点组织教学。】
三、引领研习,剖解问题
1.(回顾学习方法)预习时我们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前5个问题中,有些问题用查字典、读课文、找资料的方法找到答案。自己不能解决的,大家提出来进行梳理,在小组中交流讨论,也找到了答案。第六个问题:“为什么说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需要我们一起研读课文,思考讨论,找答案。大家在剖解问题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问题。
【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这里教师强调了学习的方法,交流一些常规、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据实例讲解,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现在,我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5自然段,想想海底景色奇异在哪儿,物产丰富在哪儿?
3.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句子。看到省略号你有问题要问吗?
4.总结:在宁静的海底世界中,有那么多动物,它们发出的声音各种各样,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意图: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在引领学生研习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的教学才更真实、有效。】
5.你还从哪儿读出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这段的中心句,用浪线画出来。这段写了几种海底动物?在下面画上横线。
6.说说动物活动特点,描写方法。
【意D:根据文章题材特点,本课教学还需要注意说明方法的介绍。说明方法不能是泛泛而谈,蜻蜓点水,而是结合具体语句,让学生感受到这样描述的准确与巧妙。】
7.第四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一样,也有中心句。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画上波浪线。读了中心句,你想知道什么?
8.第五自然段写了海底地形、矿藏。第五自然段课文略写。海底有哪些稀有金属,山峰怎样,峡谷怎样?课后同学们查查资料,进一步了解。
【意图:讲、扶、放,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套“常规动作”,这样有利于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让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剖解问题这一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梳理出的问题,是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当然,问题的解决方式很多,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根据实际教学灵活选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当好学习的组织者与合作者,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给与探究方法的点拨、示范和帮助,并参与到研究中去。】
四、引伸探究,生成问题
1.学完课文,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要问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想一想再回答。
2.总结:课文开头提出问题,接着有条理地介绍了海底动物声音、活动、植物、地形和矿藏,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用一句话概括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意图:课前的“问”与课后的“问”是不同层面上的探究,生成问题,是为了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让学习突破空间和思维的局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流程里,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