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难为”到“善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难为”到“善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习作教学中,我们常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俗语,来形容学生习作素材匮乏。然而,在平时习作教学中,我却发现另一共性的问题:很多学生的习作选材很好,但就是写不出质量高的习作来。仔细分析,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构思欠佳,即谋篇布局能力较弱。如习作开头结尾的设计、围绕主题的剪裁、过渡烘托与照应等等,学生习作大都是信马由缰,泛泛而谈,写到哪儿算哪儿。二是缺乏细节。习作中记叙的铺开往往重内容的陈述,对人物、事件的描写粗略,以至于人物形象不够鲜明,事件记叙不够具体,留给人的印象也不深刻。三是遣词造句能力不强。缺乏语言的积累,“肚子里没货”。怎样让学生成为“巧妇”,让习作由“难为”走向“善为”?

一、 在学习教材中领悟写法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非常有效的一条途径。叶圣陶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中入选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具有语文教育功能的、典范的文章,教师要深入钻研这一个个“例子”,寻找“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去鉴赏品味,领悟其中的写作秘妙。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上《虎门销烟》一文为例,我在深入钻研后发现,本文是一篇指导习作活动、写场面的典型例文:

A. “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环境烘托)

B. 文章按“销烟前、销烟时、销烟后”的顺序记叙,有条不紊。(有序记叙)

C. 销烟过程,先“撒盐巴”,再“抛鸦片”,然后“倒生石灰”。(具体描写)

D.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点明意义)

联系我们平时的习作《记一次升旗仪式》《记一次拔河比赛》等,就是以场面描写为主的习作。此时,指导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四要素”:(1) 写一写场面里的环境与景物,烘托心情(操场上的人、物、景);(2) 分步有序记叙活动过程;(3) 对活动过程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活动细节;(4) 文末点明活动的意义。经过这样的写法指导,学生非常轻松地完成了一篇关于活动的习作,并掌握了场面描写的一些写作技巧。

在四年级教材中,我进行了大量的读写结合训练:《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由“破败的古寺”、文末“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等描写,学习环境烘托的写法,为习作《爬山》补写一段烘托心情的景物描写;《珍珠鸟》《九色鹿》中,由小珍珠鸟以及九色鹿外形的描写,学习摹形状物的写法,写一写小动物的外形;《天鹅的故事》中,由老天鹅破冰与整群天鹅破冰的描写,学习“点面结合”叙事方法,写一写《大扫除》《大课间》;《三顾茅庐》中,由张飞鲁莽急躁的语言描写与刘备诚心求贤的动作描写,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方法,写一写《我的同学》,把自己写进去进行侧面烘托……通过多篇例文的反复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习作水平也有明显提升。

二、 在优秀习作中揣摩技巧

我曾让学生用“采蜜集”专门采集习作开头、结尾、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等,通过分类讲评,使学生悟出写作技巧。譬如习作开头的方法有:总起开头法、抒情开头法、倒叙法、环境烘托法、先声夺人法、类比开头法等等;又如结尾的方法有:抒情式结尾、点题式结尾、修辞式结尾、环境烘托式结尾、意味深长式结尾等等。

再以心理描写的指导为例,学生采集了各种心理描写的片段,我引导他们梳理出心理描写的几种方法,如描写考试考砸后的紧张难过心理:

A. “我心里不停念叨着:老天呀,请保佑我吧!我以后再也不沉迷于电视和游戏了。老师呀,请手下留情,我以后一定专心听讲,不讲闲话,认真复习,千万别让我丢人现眼……”

――内心独白式。常用“我心里不停念叨着”“我心中在默默地念着……”等句引出来。

B. “老师在发试卷了,我紧张得手心直冒冷汗,脸上一阵阵发烫,心跳加速。我低着头,恨不得把头钻进课桌肚里。试卷发下来了,我不敢正视,但‘丑媳妇终究要见公婆’,我只好眯起眼,留一条眼缝,哆嗦着翻开试卷的一角,呀,82!顿时大脑‘轰’的一声,一片空白。”

――神态动作式。描摹自己的神态、动作,表现出内心的变化。

C. “看着这试卷上满满的红叉,我浑身冰冷。这些密密的红叉仿佛变成了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能呼吸。闭上眼,我仿佛看到了爸爸睁着血红的眼睛,妈妈坐在椅子上唉声叹气欲哭无泪,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竞争对手们那讥讽的眼神……”

――联想幻想式。常用“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引出来。

学生掌握了心理描写的几种技巧,在习作中尝试运用,效果明显。向优秀的习作借鉴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会事半功倍。

三、 在课外阅读中内化语言

缺乏语言营养的学生,他的言语也必然呆板,少有灵气。让学生进行长久的、大量的课外阅读,从书中找养料,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的熏陶,从模仿起步,慢慢提高写作水平,不失为一条途径。因此,让学生们“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了读书,内化了语言。

我曾布置三年级学生写一组表现亲情的习作,一位学生的习作《奶奶,我爱您》中有这样几句:“奶奶,在您眼中,我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裹在豆荚中的青蜿豆。您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我稚弱的生命擦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我惊讶于这句子的水准,特地询问该生,原来我班近阶段课外阅读主题为毕淑敏系列散文,该生阅读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一文,将其中的句子活学活用,恰到好处地抒发了真情实感,使习作更富意味和美感。可见,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促进习作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做“有心人”:

1. 给学生一个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舞台。在班上,学生最喜欢的就是“课前三分钟交流”。平时,学生在喜欢读的文章里挑选好词、好句、好段,记录在“采蜜集”笔记本上,或是做成读书卡片。每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就是“小型阅读交流会”,在精彩交流中,有诵读精美语段的,有朗诵古典诗文的,有交流读书感悟收获的,有讲精彩故事的……除了课前三分钟交流外,我们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佳作欣赏会、读书知识竞赛、美文诵读比赛等。给学生一个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舞台,使学生在阅读积累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把阅读积累当成一种乐趣。“我阅读,我体验,我积累,我快乐”,这是同学们的心声。

2. 给学生搭建一座联结“读”与“写”的桥梁。丰富的积累,大量的课外知识,为学生的写作储备了足够的材料。要使阅读得到升华,还得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勤加练笔。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解,所以读完一本课外读物或是一个故事,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用笔头记录出来。譬如可以结合课文推荐学生延伸阅读,并指导练笔。如在学习《三顾茅庐》时,我让学生提前几周阅读《三国演义》,并让学生写一写“你心目中敬佩的英雄”。有位学生写了篇题为《谁是谁的“粉丝”?》的习作。原来,当他读到书中曹操赞关羽说:“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关大将军”时,想起了“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句子,原来,是借用了三国英豪曹操的话,还是曹操的“粉丝”呢!看来,同学们读书是渐入佳境了。

3. 从互评互改中取长补短。学生互评互改习作,实现了角色转换,学生以“教师”身份来评改他人的习作,获得一种光荣感、使命感,习作兴趣会更浓,习作心理会更积极向上。不仅如此,互评互改习作,为学生之间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拓宽视野、取长补短的平台。在这平台上,从眉批到总批,从字词运用的正确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描写具体、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等方面的技巧,均在学生眼前笔下。学生耳濡目染,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必然引起习作能力的质变。诚如古人所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评改的是他人的习作,提高的是自身的水平。

当然,互评互改习作,需要教师精心指导,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三四年级可以重点评改字、词、句、标点的准确,字迹的工整,记叙的有序与具体,适当的细节描写等等;五六年级则拓展到主题的鲜明、立意的深度、选材的典型、详略的得当、语言的修饰表现等更多的写作技巧。这样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就能逐步实现质变,习作能力得以明显提升。

(作者单位: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