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职场妈妈凯瑟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场妈妈凯瑟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档案:

毕家妈妈和她的跨国家庭俱乐部

毕家妈妈:

全职母亲, 酷爱旅行、 摄影以及社交。和澳大利亚丈夫共同抚育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跨文化的经历和背景使她的育儿观赋予独特立场和视角。

跨国家庭俱乐部:

这里有从国外回来的中国家庭, 有定居上海的西方父母, 有海外的职场妈妈, 他们都与毕家妈妈志同道合, 以新时代的、跨文化的方式抚养下一代。

在德国读书的时候,夜晚我们出去喝酒,凯瑟琳总是说一不要结婚,二不要生孩子,自由到底。我彻底赞同她这样做。但7年后,凯瑟琳把自己变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凯瑟琳怀上第一个孩子阿旖霞的时候32岁。当然不是计划之中的,但年龄到了,工作生活也都稳定,就要了。怀孕的前3个月,凯瑟琳的女性主义自我意识还一直在延续,不愿承认自己正在成为一个母亲的事实。这时,她的父亲患上了一种叫做重症肌无力的疾病,全身肌肉逐渐失去力量,整个人慢慢地衰弱衰竭。凯瑟琳和伴侣布鲁斯从悉尼返回故乡佩斯,照顾父亲。阿旖霞出生1个月之后,父亲去世了。凯瑟琳的眼睛是绿色的,布鲁斯是黑色的,而阿旖霞却有一双蓝色眼睛。注视着孩子和外祖父一模一样的蓝色纯净的双眼,凯瑟琳在生死之间感受到命运的轮回,心情从此安定平静下来,专心哺育阿旖霞。

3年过后,第二个孩子琅妮出生了。也是一模一样的蓝色眼睛。但凯瑟琳没有更多时间去感慨,因为她除了做母亲之外,还要去工作。

“在讲台上”比“在灶台前”有自信

凯瑟琳是悉尼麦考瑞大学传媒系的讲师。每个星期为3个年级的学生上3种不同的课,内容从澳大利亚电影和电视研究、世界电影特别是土耳其电影分析(顺便提一句,凯瑟琳自学成才,能说流利的土耳其语)到用文化学和女性主义理论对传媒进行批判,一共9个小时。她同时还在写一本关于澳大利亚女性导演的书。

一贯超然的凯瑟琳当然不是要做女超人,她解释说自己在照顾两个孩子的同时还要辛苦去教书做研究,这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凯瑟琳至今仍坚持部分女性主义精神,反对女性成为男人的附庸。她和布鲁斯至今未婚,因为凯瑟琳相信婚姻其实是一纸经济合约――女性牺牲自己可以被社会承认的价值(比如有薪的职业等),为男性提供性和后代;而男性则以提供长期稳定的经济支持来交换。凯瑟琳并不打算40岁就当教授,但她也不愿意生完孩子之后把自己牺牲得一无所有,事业上一事无成。另外,做老师做惯了的凯瑟琳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做全职妈妈的料。她笑着说,“我在讲台上比在灶台前可自信多了,我怎么就觉得自己做起家务事来那么笨手笨脚呢?”

当然,凯瑟琳在规定的产假到期后休就接着工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布鲁斯目前事业刚起步,开了3年的公司还没有进项,凯瑟琳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全家人。

车到山前必有路

凯瑟琳是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最喜爱我介绍给她的这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对她来说,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男女平等,责任均担

生了阿旖霞之后,凯瑟琳和布鲁斯商量好,在照顾孩子上,第一年因为要哺乳等,凯瑟琳挑重头,除了上课和必要的准备之外,要花尽量多的时间在家看孩子、做家务;第二年,布鲁斯将办公室迁到家中,负责照顾孩子和家务,让凯瑟琳全力以赴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这可能对我们双方的工作都有一定影响,但两年下来的结果是我们俩的事业都没耽误,谁也没埋怨过谁牺牲得太多什么的。”

事实上,这一方案的效果如此之好,让凯瑟琳觉得养孩子好像不那么困难,结果,2005年在土耳其进行5个月的调研的时候,她动了怀第二个孩子的心。

她笑着回忆:“当时在伊斯坦布尔,布鲁斯看着孩子,我成天做研究,顿顿出去吃,也不用做饭,生活好像容易得很,我一时飘飘然,就怀上了,等回到澳大利亚,孩子生出来,才知道带两个孩子的工作量不是加倍,而是乘以三乘以四……”

独立能力早培养

幸好这时阿旖霞已经3岁了,并且从小养成了独立自主的能力。阿旖霞每晚7点半自己上床睡觉;早上起来,自己从房间里的小衣柜中选喜欢的衣服穿上;吃饭自己吃,坐在垫高了的椅子上,拿刀拿叉,像模像样――当然习惯是养成的,阿旖霞不吃饭的时候凯瑟琳绝不捧着碗满地追着喂,到时候饭菜就撤了,零食也没有,下一顿阿旖霞自然就积极地坐到餐桌前来了。

阿旖霞的独立性给凯瑟琳帮了大忙,至少在她给小女儿喂奶的时候,不用操心给要上厕所的阿旖霞脱裤子。

毕家妈妈感叹:其实养孩子最难的就是睡、吃和玩。睡和吃上面不操心的话,母亲的任务就轻松和愉快多了。

得过且过家务事

凯瑟琳觉得自己做家务笨手笨脚不是谦虚。在澳大利亚,我还没看到过那么凌乱的家,当然也没看到过在一堆凌乱之中照样那么坦然自若又自信快乐的主妇。凯瑟琳的理论很简单:收了还会乱的,短暂的整洁带来的快乐实在抵不上收拾的时候耗费的时间和麻烦。

凯瑟琳和布鲁斯租的房子在New Town,周围住的都是有文化的年轻人,住在这么个热闹又有趣的地方的代价是租金很贵,房子很小,房间很少。阿旖霞出生后,凯瑟琳就把自己的书房贡献给她当卧房了,而凯瑟琳三年多来就在客厅堆满杂物的餐桌上用手提电脑进行研究和写作。

他们给孩子买的玩具很少,既免得收拾,也免得孩子过早被花花物质世界照花了眼。小女儿琅妮目前就住在客厅里――一个高悬的蚊帐罩住小床,没有着意装饰,朴实随意得就像她的父母。凯瑟琳的意见是:“现在的条件就是这样,没有必要强求。”

毕家妈妈不得不感慨:在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之外,给孩子以实事求是的待遇是诚实的态度。国内许多家长恨不能把星星摘下来给孩子,其实孩子可能并不需要,满足的不过是大人的虚荣心。

两难之时,曙光在前

凯瑟琳也有为难、觉得对孩子不公的时候。

有一次布鲁斯出差,凯瑟琳必须带两个孩子去大学工作。阿旖霞放在大学的幼儿园里没有问题,朝九晚五,到时候去接就是了;但琅妮那时候第一次去托儿所才8个月大,完全不适应。托儿所就在凯瑟琳的大楼对面,凯瑟琳能听见孩子的哭声。每次听见琅妮哭,凯瑟琳就丢开手上的工作,飞奔去安抚琅妮。第一天她去了大概有30趟,第二天20趟,第三天,孩子基本上不哭了。“我要做研究,不能随时陪伴她,亲抱她,只能尽量让她知道她是安全的,任何时候她需要我,我都会在那里。”提起过去的艰难时刻,凯瑟琳的神情有些黯然,但很快她就重新开朗起来:“有时是有点困难,但熬过这两三年孩子就大了,而那时,我和布鲁斯谁也不用回到事业的起跑线上重新开始……”

是的,而且我还相信,拥有一个勤奋工作的、快乐而自信的母亲,对孩子也是一种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