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务经济,盛开在环保春天里的一朵奇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务经济,盛开在环保春天里的一朵奇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2007年的中国水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节奏变化,整个行业犹如绚烂缤纷的盛宴,新旧交错的企业形态以及日新月异的市场状况让人目不暇接。整个市场风起云涌,形成了国际国内各种类型各种规模企业同台竞争的市场格局。外资的卷入,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在引发水业的工艺技术升级和造价成本的调整的同时,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技术型企业进而从众多的环保小作坊中蜕变整合出来,促使水业设备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但是其高溢价介入的形式也给其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引起了业界的广泛争论。

外资的进入大大激活了中国水务市场。国际水务巨头多数有着成熟的水处理技术和运作管理经验,其“技术溢出效应”也可使本土公司受益。但在这场水务业的改革中,留给国内企业发挥的空间却似乎愈来愈少。

县里引进的第一家外资公司

2005 年春节过后,经过几轮谈判,河南省唐河县政府终于签下了一个重要的招商引资项目,为县里引进了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香港积维集团在唐河县湖阳镇投资兴建外商独资的“唐河积维水务有限公司”。

选址、建厂、注册登记。到了2006 年初,镇里的一些主管道铺设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因为不太熟悉在中国内地做生意的路数,起初的业务由积维公司全权委托湖阳镇政府代劳。根据合同,湖阳镇政府每天保证800 吨的用水量。如果用不到,镇政府以财政补贴的方式补足差额。吃了这颗定心丸,积维就放开手投资,让镇政府去管理。虽然在居住比较分散的镇里,做主管道铺设的工程没什么利润,但迫于县政府等各方面的关系疏通压力,镇里比较集中的地带仍然有1300 多户实现了管道入户。可是,直到2006年的8月份,除了少部分人反映水质甘甜并愿意缴费外,大部分用户都想不通为什么要放弃原来成本低廉的机井打出的地下水,而去用要按量缴费的自来水。镇政府专收水费的工作人员每月只能收回三千多元水费,不要说运转的成本了,连水厂基本的人员工资都顾不住。

国际水务大鳄在中国东北的遭遇

在此之前的2000 年,在国际水务市场占据很大份额的法国苏伊士公司在东北某市建造了一个合资水处理厂。

苏伊士公司得到了一张由某市政府签字的协议,协议中承诺该市自来水公司(国有)作为苏伊士的中方合作伙伴,每年从合资水厂购买一定数量的自来水。然而,合同执行的第一年,自来水公司称因财政困难,没有向苏伊士投资的合资水厂支付自来水费。由于没有资金,合资水厂无法支付税费、设备维修、员工工资等费用。

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水业遭受打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英国泰晤士水务、香港汇津水务以及其他一些金融投资者在经历了类似失败后退出了中国水业。

水务市场也能做成大蛋糕?

水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的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基础资源和基本支撑要素,随着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地区不断扩大,如何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中国拥有世界第四大的淡水储备,但是,飞速的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使得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匮乏。事实上,全国660 个设市城市中,有400个城市水资源缺乏,在这些水短缺的城市中,只有31个城市的缺水是由绝对缺乏水资源引起的,其他大部分都与环境污染相关。触目惊心的统计数字还有很多:中国90%的含水土层遭到了污染,中国七大水系及其支流中有30%不能用于工业和农业生产。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许多地方政府都已制定了庞大的治水计划,如深圳、上海、武汉等地,已陆续设立水务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专门机构。与此同时,国家也大力投入水务经济工作,《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 为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全国环境保护投资约需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5%。政府规划的全国环境保护总投资将达13750亿元。

水质下降,人民生活需求却在提高,特别是占据重要人口比例的广大农民的饮水问题尚未有效解决。

在此背景下,一个新的市场―――“水务市场”正在形成,与之伴生的即是水务经济,即由城市原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构成的产业链。这些都为水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外资介入:吹皱一池春水

然而,和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其他领域相似,水务资本市场上,外资独大的情况亦是十分明显。

水务投资企业的综合能力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考察,政府资源、融资能力、投资战略、技术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品牌战略以及内部机制。从这七个方面对中国市场上的各类型水务公司进行分析,很容易看出,无论是项目融资模式下还是股权收购(整体经营)模式下,以柏林水务,汇津水务、威立雅、中法水务为代表的专业外资水务公司都处在排名的前列。在刚过去的2007年,外资水务可以说是风光尽显,在各大水务项目的竞标场合中出尽了风头,并成为多项招投标项目的大赢家。

外资的大量进入大大激活了中国水务市场。国际水务巨头大都有着成熟的水处理技术和运作管理经验,其“技术溢出效应”也可使本土公司受益。但在这场水务业的改革中,留给国内企业发挥的空间却太少。运营能力和技术水平虽然也是促使市场主体分级的主要因素,但是真正拉开差距的却是企业的融资能力。国内企业在融资方面,无论从经验上,还是实际运营水平上,都大大逊色于外资企业。

面对着形若庞然大物的外资水务公司,尚有一些躲在地方政府羽翼下的本土企业还未察觉危机的到来,纵是有个别国内企业抓住时机、积极介入水务市场,但它们所要面对的确是以单枪匹马来应对诸多外国资本的汹涌来袭。

从以上这些角度来看,国内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水资源“争夺战”中无疑是占据着下风的地位。

高溢价:看起来很美

仔细观察外资介入中国水务市场的过程,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外资收购、并购都呈现一个共通点:高溢价!外资频频出手无非希望分享中国水务市场的大蛋糕。然而,高溢价这种方式在中国是否能够行得通?外资企业在这场与中国各地政府的政策的博弈中是否真的赚取了他们想象中的可观的利润?

外资以高溢价介入,看重的是中国水务未来全方位服务的前景。但正如本文开篇时所提到的苏伊士公司那样,很多外资企业目前并没有获得他们想象中的丰厚利润。

对此,有专家分析说,看似利好的投资需求也有不利于市场的因素。一是巨大的投资规划和需求很大比例是政府主导的投资理想,并不一定都能转化为有效市场,二是政府投资等非市场资金在部分地区的不合理使用一定程度地挤压了有效市场空间;三是巨大而盲目的投资规划降低了项目运作 的规范程度和市场机制的引入。

原水污染日益严重,太湖蓝藻暴发只是冰山一角。与此同时,民众对于水质的要求也在随着社会发展而提高,2007年7月正式施行的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增加了71项。即便按照1985年的旧标准,我国还有1/3的饮用水不达标。这使得供水经营企业成为夹缝中的矛盾体。也迫使通过高溢价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对他们的投资行为事先做了深思熟虑。

苏伊士公司的境况也警戒其他外资企业,在与各地政府打交道时,要注意当前一些政府政策的相对多变性,谨慎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不能盲目地一头迎上,尤其是一些企业还冒着高溢价的风险。如何处理好企业与政府、民众之间的关系,在赚取更多的利润的同时应付中国企业的崛起所带来的竞争,是摆在通过高溢价手段介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市场运作+ 政府扶持= 一石三鸟

2006 年9月,按捺不住赔钱的尴尬和受尊重的寂寞,积维集团向唐河积维水务有限公司派驻经理,向湖阳镇政府协商收回了管理经营权,进行市场化运作。一个月内,积维就收回了前7个月的水费。经积维公司给镇上用户进行水质宣传,邀请防疫站工作人员对用户培训,向百姓公布水质化验报告,制定业务人员绩效挂钩制度,加上镇政府开会动员党员带头,制定鼓励政策等行政手段,到了2006年底仅仅3 个月时间,亏损的局面就得到了扭转。2007年,积维公司又进行扩大投入,向周边分散的农户发展,目前已增加用户一倍以上。经常有周边的百姓及外乡人咨询要求安装入户。至此,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一石三鸟实现了:镇政府成功完成了招商引资并有效运用了行政手段,镇里居民用上了放心的自来水,积维水务实现盈利。

积维集团的老板陈继雄先生在香港商界的一些朋友,纷纷托陈先生给介绍中国的水务投资项目。

开在环保春天里一朵奇葩

2007年,对于中国的水务经济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以完全物权为基础的供水企业产权转让,已经完成了以资产为标尺的中国水务市场主体第一梯队企业的产业分级,并进而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市场细分。

说它是一朵奇葩,奇就奇在市场空间巨大却同时也瓶颈多多,外资高溢价介入却得利不多甚而亏损狼狈撤出,少数本土企业面临危机而不知,一些国内资本面对机遇却不觉。

2008年,水务市场仍有不少事情值得我们期待:直接影响价格形成机制的供水成本监审办法出台,价格政策的改革将改变水务投资的经济测算模式和方法;水务投资体制的改革,政府水务投资的加强,将改变以往城市水务市场的投资结构,而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将促使水务经营后产权的分离,进入“新资本”时代,这也有利于特许经营制度的完善。

中国的水务经济犹如盛开在环保春天里的一朵奇葩,在水业产业链中成为权重进一步加大的重要环节。而对于走过的路,我们也要不停地回望、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