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途径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途径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在阐述了高校教学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论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提出了高校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必须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强师资队伍建设使高等教育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教学质量;途径思考

作者简介:戴世英(1964-),女,山东莱阳人,沈阳工程学院教务处,统计师。(辽宁 沈阳 11013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33-02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育人是高校永恒的主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高校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进一步更新,形成了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格局,并正在逐步完善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但随着招生规模逐年增加,我国高校普遍显现师资力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校还需在发展过程中审慎地处理好需求与可能、眼前与长远、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如何才能确保高校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一、高校教学质量的内涵

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更是高校需要面对的主要抉择。高等教育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处理好质量、规模、效益之间的关系,狠抓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这两个关键,提升内涵,增强实力。

1.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

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6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从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4条规定中不难看出,“本科”特有的规定性就是大学本科教学所固有的研究性和创造性,这是高校本科教育固有的特性。

通过对本科“内涵”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是指教学科研活动及其结果中固有的学生和社会需求获得满足的程度。

2.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

高校本科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和社会需求的满足,那么本科教学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体现在企业对学生适应工作能力的满意状况;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高层次教育对低层次教学的要求,即高校中较高层次的硕士教育对本科教学的要求;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法规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具有其“特殊性”,特殊在学生这个“消费群体”,他们既是知识的承载者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产品”,他们既参与教学实践又是教师教研活动的“客户”。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增强高校教学质量的困难程度和高等教育教学的复杂性。诚然,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满足以上四个本科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就是要提高这四个方面的满意度。

二、高校教学质量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高校扩招后,教学质量下滑问题凸显,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使高校教学质量大幅下滑。但高校的教学质量又与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高校的实验实习基地等配套设施是否完备等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缺失:

1.与市场需求脱节,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由于高等教育的内容受相关法规的约束,导致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主要表现为:一是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的不配套。大部分专业延自于20世纪60~70年代,与现代社会需求不适应。二是专业类同严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对各种类型的人才需求是不同的,而我国的高等教育忽略了社会实际需求。三是专业设置迟滞,学校自不足,学生无法自主选择专业。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就会使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配合教学,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2.不合理的课程安排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知识面窄等缺陷

课程是教学的核心,课程体系是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目前高等教育自身正处于不断完善的改革时期,很大一部分课程体系都不尽完善。突出表现为课程结构的安排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课程总量不足,门数太少;课程结构不合理,公共课程安排过多,专业课程的重要性相对不够突出;教材老化,无法反映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课程之间关联很少,知识分割严重,忽视了不同课程知识间的综合;汉语和英语的“不平等”对待。这种态势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种的选择,学生的知识难于拓展,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更无法满足创业和就业的需要。

3.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满堂灌式”教学,启发性不足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主要模式,同时也是高校改革的核心问题。把教学过程单纯理解为知识传授或知识传授加能力培养的过程,在教学时采用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方式已经被证明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首先,高校减少了助教岗位,本科生一毕业就独立主讲课程,有些刚毕业的新教师一上岗就被安排2、3门课程。其次,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淡化了,大班上课、不布置作业、没有辅导答疑、论文抄袭现象频现。再次,在扩招大潮中进入高校的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风滑坡。以上情况如不采取措施马上解决,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4.教育理念存在问题,注重知识传授,忽视素质培养

目前在高校中依然存在“重知识传授、忽视素质教育、重智力发展、忽视非智力因素”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是高校在教育理念上出现了偏差。由于过分强调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恰恰忽略了教育教学的探索性,进而使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态度等被忽视。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所。教师按教学计划上课,过程严谨,内容紧凑,使得授课成为机械性的程式。教师的作用不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却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统一的结论,导致学生的思维转向为定向思维。试问这种缺乏生气和乐趣的课堂模式怎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针对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缺失,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掌握高校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以及时空拓展

首先,因为专业教育是高校反哺社会的主要模式之一,所以专业的设置就必然要顺应社会的需求;同时高校还应具有引领社会发展的职能,必须研究并把握社会需求发展的规律性,使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专业的设置还应考虑学生的爱好和就业需求,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向未来、面向市场、面向学生应是当代高校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其次,专业设置的时空拓展要把握好。入学后学生专业定向的推迟是目前各国高校中较流行的趋势,我国大部分高校也是如此。但专业定向的推迟对高校的师资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所有的高校马上做得到的。专业设置空间弹性和时间弹性是互补的,我国高校在专业设置空间方面有了较大拓展,学生转专业有了一定的自由度,但很多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现在还难以做到。专业设置空间保持一定的弹性,有助于未来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2.完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建设,树立全新的课程观

课程安排的完善必须要有一个新的课程观。作为人才摇篮的高校,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承知识,更主要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作为学生不仅要回报社会,重要的是促进社会发展。因此,高校要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全新、优化的课程体系。

一个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与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和培养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课程体系构建是否科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构架是否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今后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的实现。基于高校课程体系的现状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各门课程的安排比例要合理。既要狠抓专业课建设,又要抓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对于计算机操作技能、英语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要着力培养。其次,要注意更新课程内容,协调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联系。最后,要保证各门课程知识间的衔接和递进关系。只有构建了完善的课程体系才可能培养出发展全面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3.转变教学理念,重视互动式教学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学任务、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促使教学质量大幅提高。首先,课堂上教法的变革需要教师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需要创立新的教学观。另外,教师的职责既是“教书育人”,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素质、品格”的塑造。其次,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传授学习方法,树立新的师生观、教学观,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逐步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使课堂教学活动向知识传授与问题探索相结合的互动型转变。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分析特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也使得教学活动更有效率。

4.转变教育理念,指导教师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学习兴趣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各高校都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只有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彻底变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才能使创新人才的培养得到落实。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客观要求。知识能够影响一个人素质的形成,但没有非智力因素的介入,科学知识无法为学生所掌控。体验、愉快的教学模式所以备受学生推崇,在于它既可以使学生享受到求知的乐趣,又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一种教学模式。同时学习兴趣与学习志向也是紧密相连的,所以,高校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督促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刻苦地学习专业知识。

四、创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管理

1.运用现有教育技术,创新教学管理方法,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以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平台,结合教学管理原则,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而达到提高本科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首先,高校要加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电子图书馆等现代化教育设施的建设,彰显校园内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系统,方便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学习使用。尤为重要的是,通过校园网络的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决策系统的构建,达到教学管理的动态化,进而使高校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2.创新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管理部门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本科教育质量宏观监测和评估机制,不定时地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估,优化过程控制,深化教学管理的改革。同时针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指导,规范和引导用人单位对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活动,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要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在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顺应高校改革发展的方向,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五、结束语

本科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在我国毕业生供给与社会需求错位的大环境下要深刻反思本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当前,只有继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大力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促进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忠梅,李振华.大众化时代本科教学质量管理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2]白春燕.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

[3]孙元宾.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1).

[4]闵桢.关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任晓红,涂建山.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研,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