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海发展转型中经济稳定增长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发展转型中经济稳定增长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未来上海的经济增长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通过梳理上海近20年经济增长数据及相关重要组成部分的规律性特征,分析各种因素对经济稳定增长产生的关键影响,并为上海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发展转型;稳定增长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6-0108-05

经济稳定增长是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稳定适度的经济增长对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顺利推进各项改革,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内部转型压力和外需持续疲弱的双重背景下,上海的经济增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在减少“四个依赖”的同时保持经济稳定适度增长,是上海落实稳中求进总基调、顺利推进转型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上海经济稳定增长阶段性特征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上海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浦东开发开放之后,经济增长速度一度连续16年保持在两位数。在近2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上海经济在不断调整转型的同时自身也经历不同的发展时期,根据稳定性形成了六个相对明显的经济增长阶段。

1.1 经济增长稳定性阶段划分方法

分析对象。文章选取自1992年起至2012年上海GDP增长速度为分析对象,一是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综合性指标可以全面地反映上海经济增长情况,二是1992年是继浦东开发开放后GDP增速第一次开始跨越到两位数的年份,三是分析最近20年经济增长数据的规律对上海未来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分析方法。文章采用自1992年开始,以每4年GDP增长数据为一个样本进行标准差的计算,并每年依次向后计算至2012年(计算样本容量小于等于3时,样本标准方差统计意义不强;由于总样本容量为21,计算样本容量大于等于5时,区间过大,不能足够清晰地反映发展过程,因此选择4年为计算样本数据采集区间。同时这也符合我国发展规划通常为5年,1年过渡期,4年发展期的一般规律)。利用标准差数值小能够反映区间内经济增长稳定性高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计算所得的移动标准方差来确定数据稳定性情况,总结归纳上海经济增长过程中表现出的发展规律,并以此对上海1992-2012年经济增长过程进行阶段划分。

1.2 形成六个稳定性特征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

1.2.1 数据结果

通过分析计算所得的移动标准差结果(见表1),可以清楚地发现移动步骤1-3具有都小于1且较为相近的标准差,移动步骤4-6的标准差开始陡然增高至1.5附近,移动步骤7-9的标准差又恢复到1之下,移动步骤10-13的标准差重新升至1.5附近,移动步骤14-16的标准差陡然突破至3之后,移动步骤17-18的标准差又回落到1附近。

1.2.2 结论分析

由于采用区间数据,数据的稳定(不稳定)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采用标准差第一次出现较大变化的时期作为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标准(见表1,如图1所示):

1992-1995,GDP增速变化非常小并始终保持高位,是经济稳定高速增长期;1995-1998,GDP增速4年单边下滑4.1,经济增长出现不稳定,是进入下一增长阶段的过渡期;1998-2001,GDP增速重新稳定,但增速较第一阶段有所下降,是经济稳定次高速增长期;2001-2004,GDP增速快速上升,重新回到较高水平,是第二个过渡期;2005-2008,GDP增速大幅波动,出现从高速-次高速-高速-中速的陡增陡降现象,是经济增长的剧烈动荡期;2008-2012,GDP增速仍然小幅波动,速度降至中速附近,是不太稳定的中速经济增长期。

2 上海经济稳定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2.1 从第二、三产业看

三产增速稳定性不强,但对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二产增速周期性波动,基础作用举足轻重通过分析上海在每个经济增长阶段二、三产对GDP的贡献率(如图2所示),可以发现第三产业贡献率在大部分时间内都高于第二产业,对上海经济稳定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1995-1998年间第二产业增速快速回落的情况下,第三产业的有力增长避免了GDP直线下滑导致经济危机的风险。在2008年经济危机附近的经济增长动荡期,第二产业受到较大影响后,也是第三产业的稳定增长降低了GDP波动的剧烈程度。比较第二产业贡献率和GDP增速曲线,可以发现两条曲线走势基本一致,这表明第二产业的贡献对经济增长起到基础作用。虽然第二产业在GDP的比重已经从1992年60.8%降至2011年的41.3%,但其增速的波动对经济稳定增长仍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1995-1998年间的快速下滑和2008-2012年间的陡起陡落都对GDP的走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稳定性方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稳定性总体标准差相当(见表2和表3),第二产业增速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GDP周期基本同步,如1996-1999年间第二产业和1998-2002年间的GDP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增长期,说明第二产业增速波动规律对GDP增速趋势起到重要的影响。第三产业增速波动一直较大,没有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稳定性较差。第二产业增速周期性波动规律是GDP形成不同增长阶段的主要原因,虽然在GDP中的比重已经降至40%左右,但是对上海经济稳定增长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基础作用。第三产业持续的脉冲式增长为上海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产业内部潜力的进一步挖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将会更加稳定,见表4。

2.2 从三大需求看

消费贡献稳定而持续,投资增速波动较大、影响力显著。在驱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增速波动较小(见表5和表6),总体标准差与GDP相近。消费依托自身相对平稳的增速为上海经济发展一直提供稳定而持续的贡献,对GDP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左右(如图3所示),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起到了支柱作用,2010年贡献率达到了80%。投资增速稳定性整体较差,总体标准差约为GDP的5倍(见表5和表6),波动幅度呈现前大后小的趋势,整体动荡程度趋于缓和。投资由于增速的波动导致对GDP的贡献浮动也较大(如图3所示),但由于其超过GDP40%的比重,对GDP走势的影响力非常显著,如1992-1995年间,投资和消费共同的高速增长,弥补了净出口的下降,形成了GDP高速增长的阶段;1995-1998年间,在消费贡献稳定、净出口贡献提升的情况下,投资贡献的大幅下降导致了GDP单边下滑阶段的形成;2004-2010年间,GDP的剧烈动荡也主要是由于投资不稳定造成。消费作为长期对经济增长贡献最稳定的动力,随着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的增速还会持续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在未来经济环境复杂的情况下仍将是上海经济稳定增长的支柱。投资增速虽然波动较大,但稳定性不断加强,在消费、净出口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投资增速波动振幅的大小将会对上海经济稳定增长起到关键的作用见表4。

2.3 从六大重点工业行业看

自身增长稳定性一般,对整体经济稳定增长具有一定影响。

2000年后,上海工业形成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大重点工业行业,对上海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其增长速度的比较和计算,发现最高增速和最低增速相差37.2%(如图4所示),移动标准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也相当大,总标准差也远远大于同期GDP(见表7和表8),这表明六大重点工业行业增速波动性较大,增长稳定性不强。由于六大重点工业行业占工业生产总值比重超过了60%,因此其剧烈的增长不稳定性也对GDP具有较大波动的增长阶段做出了贡献,如2001-2004年间,六大重点工业行业处在高速增长但增速极不稳定阶段,而GDP这时处于单边上升的过渡期,2007-2010年间,六大重点工业行业增速产生较大的波动,这也加剧了同时期GDP的剧烈震荡程度。因此,六大重点工业行业由于自身发展阶段特性,对上海经济稳定发展贡献有限,随着进一步发展转型和结构调整,六大重点工业行业增速和内部结构也会产生较大变化,对经济稳定增长产生积极作用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2.4 从服务业重点领域看

批发零售业相对稳定,金融、房地产波动较大。

在上海服务业中比重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通过分析它们2001年后的增长情况可以发现比重最大的批发和零售业增长相对稳定(如图5所示),总体标准差与整体GDP相近(见表9和表10),同时其在2002-2004年间增速保持低幅度波动、在2005-2008年间开始剧烈震荡的阶段性特征与GDP相符,说明它的增速稳定性对GDP具有相当的贡献。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自身增速都具有很大的波动性,金融业总体方差是GDP的6倍,增速在阶段性特征上与GDP波动大体一致,都是在小幅波动之后产生了较大幅度的震荡,因此金融业也是对GDP稳定增长起到一定作用的关键行业。房地产业的总体方差超过GDP的8倍,发展过程中还曾几度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在2006年后震荡幅度进一步扩大,加剧了同期GDP剧烈震荡的的趋势。批发和零售等服务行业每年有相对稳定需求,受经济环境影响有限,其增长波动幅度较小,随着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批发和零售行业仍将能够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受经济环境和政策影响较大,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处于相对动荡期,随着它们在服务业中比重的越来越大,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干扰影响会更加明显。

3 保持上海经济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

综合考虑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上海发展转型关键时期的阶段特征、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发挥现代服务业的

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

增长贡献

一是深化落实国发19号文件,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吸引投资银行、股权投资等总部性金融机构落户,积极引进央企总部、金融机构二总部;加强人民币跨境融资、担保等方面金融产品创新,扩大人民币债券发行,积极稳妥推进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币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继续优化航运集疏运体系,完善航运服务产业链;加快推进贸易方式转变和贸易功能提升,推动服务贸易、离岸贸易、进口贸易发展。二是突破瓶颈制约,加快高端和新兴服务业发展。以开展国家和本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积极推进服务业增值税扩围试点,研究扩大服务业营业税差额征收范围,进一步扩大先进制造业主辅分离试点实施范围,鼓励发展专业服务、高技术服务和生产业。三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产权制度安排,建立技术成果的发现、评估、筛选、转移机制,完善人才户籍、居住证、住房、子女教育等政策措施,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制约,充分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加快转型的内在动力,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集聚和提升发展。四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加大技术改造投资,滚动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项目,鼓励企业借助新技术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支持企业进行布局转移。

3.2 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努力提高各类居民收入,发挥消

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一是提高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各类退休人员养老金,继续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劳动生产率提高挂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结合国企整体上市和事业单位改革,破除制度,逐步和同步提高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和一线职工工资,完善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三是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推进镇保、综保向城保平稳过渡,全面推进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逐步缩小不同群体保障水平的差异,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四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切实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同时,顺应居民消费从日用品类消费向耐用品类和服务消费的升级趋势,加快新兴服务业态集聚,促进消费需求特别是服务性消费需求的全面释放。

3.3 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发展,加强重大项目招商和项目

落地服务,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围绕全市功能布局,加快推进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争取落地和开工一批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项目,引导各类功能性机构加快集聚。一是世博园区要加快推进央企总部基地的主体引进和相关配套完善,加快推进“一轴四馆”的后续功能开发和能级提升,加快推进文化博览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并加快实施相关区域的过渡期利用方案。二是虹桥商务区要加快推进国家会展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的开工建设,围绕国际贸易中心的功能提升,加快推动各类专业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集群发展。三是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要在确保迪士尼主题乐园重点项目工程按节点安全优质完成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度假区大市政配套、二级市政以及主题乐园各项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6平方公里核心协调区的规划开发建设,同时积极布局引进主题乐园和度假区相关的产业项目。四是黄浦江两岸地区要围绕高端服务集聚带和旅游休闲集聚带的打造,聚焦世博会及周边地区、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地区、徐汇滨江地区、杨浦大桥周边地区和吴淞口-三岔港地区等重点区域发展,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吸引金融服务、文化创意、航运服务、现代商务、新型商贸、专业服务、旅游休闲等服务业态集聚,完善交通路网、公共空间、滨江景观、生态绿化等配套设施,打造高品质的公共活动空间。五是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核心,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加快推进落实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进一步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和平台,带动“大张江”各园区的全面提升。六是临港产业区要探索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以提升现代装备制造业能级为核心,着力引进重点产业的大企业、大项目,着力推进重点区域的功能开发和产业集聚,实现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相关的生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同时,要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定期研究项目进展情况和解决存在问题;加强重大项目储备研究,编制和启动一批重大产业投资项目、重大贸易平台建设,带动城市功能提升和结构转型升级。

3.4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服务扶持,优化中小企业

发展环境,形成支撑经济增长的市场基础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域、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上海国资国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二是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中小企业运用企业债券、票据融资、资金信托等直接融资工具,发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直接投资形式,建立中小企业的市场化担保机制,完善新设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加大对处于初创期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财政扶持力度,积极推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科技保险等试点。三是加强创业创新支持政策,设立创新人才创业资金,聚焦能够抢占战略制高点、具有先导型带动作用、“市场失灵”的项目等,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四是优化中小企业服务环境。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完善投资政策和信息制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自。

3.5 加快外向型经济转型发展,扩大对外投资,拓展对外

贸易增长新空间

一是加快高端引资,把握发达国家产业、人才、资本等在危机中加速转移的机遇,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金融、航运物流、现代商贸、信息服务等服务业领域,以产业链高端和技术创新为重点,加大先进制造业招商引资引智力度。二是加快“走出去”,积极运用现有产业引导资金,探索政府购买境外投资中介服务,或已设立种子基金方式成立一批境外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本地企业加强对外兼并收购,特别是高端跨国并购项目和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三是加快发展新型贸易,大力吸引和拓展面向国际市场的研发外包、软件服务等服务外包离岸业务,创新培育以国际商品检测、维修为重点的新型技术服务贸易业务模式。四是扩大进口,抓住发达国家放松技术管制机遇,加快进口先进产品和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环节取得突破;推动外高桥保税区进口集散基地建设,做大做深进口贸易专业化服务平台,推动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业务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艳娟.中国经济增长问题探究[J].北方经贸,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