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智”行千里“路”无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智”行千里“路”无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我国交通的现状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一方面,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但交通供给增长的速度仍难以应对机动车保有量带来的交通需求的高速增长,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与道路基础设施的发展相比,交通信息服务的发展更处于弱势地位,动态交通运输信息既无法全面掌握,又缺乏有效的手段,使得原本可以提高道路基础设施运行效率的交通信息化手段不但未能有效应用,反而成了影响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提高的“瓶颈”所在。

因此,开展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这既是有效提高公众出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交通信息化亟待突破的重点领域。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城市面积广阔,人口流动量大,交通环境也非常复杂,这些特殊因素决定了高质量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成为必需。目前,该系统已在建设之中。

夯实系统基础

北京市在公共电汽车、地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长途客运、出租车等交通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步伐已经迈出,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这些领域中先后建成并应用的系统主要有:公交运营指挥调度系统、公交网站、公交服务热线、电子站牌和车内滚动显示屏、地铁运营指挥调度系统、高速公路监控中心、省际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出租车GPS卫星定位系统等。

另外北京市的交通调频广播、数字北京信息亭和位于环线和高速公路的可变情报板都具有较广的覆盖性和利用性。这些系统都为北京市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信息接入和的基础。

北京市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如图1所示)的建设内容包含了交通数据采集、整合、加工处理和的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交通领域集成信息化系统。因此,在建设时要注意整体规划、分期实施,为系统的完善和扩建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充分考虑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未雨绸缪

北京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在现有交通动态信息采集设施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市域范围内的干线道路网(含高速公路、主要公路、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布设交通信息采集设施,以进行交通数据采集;第二,在充分利用现有通信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北京市公众出行交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数据通信网络,实现北京市各相关政府部门及交通运输运营企业与示范工程数据处理中心的连通,以及示范工程数据处理中心与交通部信息中心的连通;第三,建设公众出行交通综合信息服务数据处理平台,接入不同来源的交通运输数据,实现多源交通数据的融合、加工、处理;最后,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信息方式,并将其进一步整合、建设、完善。

通过网站、呼叫中心、手机、调频广播、可变情报板、数字信息亭、公交车辆车载显示屏等多种方式,为公众提供含交通动态路况信息、交通事件信息、道路施工信息、客运(含长途客运、城市公交、轨道交通)信息(含票务、站务、换乘、线路等信息)、气象信息,及铁路、民航等其它运输方式信息等在内的出行交通综合信息服务。

在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上,该系统还包括了数据的接入和采集、数据的融合与加工处理、交通信息的多方式。

目前,这套系统的多方式体手段主要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其能够服务于多种出行方式的社会公众,另外一方面体现在系统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种类的终端显示信息。

图3可以清楚地看出,要实现示范工程的逻辑功能,需要在充分利用现有交通信息系统、通信网络资源和信息设备的基础上,根据需求进行完善,并适当建设必要的软硬件系统,形成为公众提供较全面和方便的服务能力。

内外兼修 差异制胜

由于软件工程的相关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因此系统架构设计应当对系统发展有一定的适应性和预见性。各种技术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成熟适用,同时也要考虑在中后期平滑升级的能力。

软件设计采用构架/构件技术进行标准化开放性体系设计,充分考虑软件复用、中间件等技术,在远期业务功能扩展时可以通过增加标准应用构件的方式实现升级。

北京市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首先实现直接数据采集和部门数据的接入,在数据深加工的基础上,构建上层的应用,并对社会公众(如手机、车载终端、PDA、固定终端用户、Internet网络用户及交通广播听众)提供信息服务。

软件系统将基于地理信息(GIS)技术、中间件技术、数据库技术、构架和构件技术及UML建模语言、XML 和Web服务技术、工作流技术等构建。通过共享数据库,将全市路网交通信息置于同一平台和操作环境下集中管理和调度,并提供交通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和综合交通信息服务。

由于该软件系统采用三层结构,相应的,系统也要求具备较好的硬件环境。比如硬件系统设计不仅考虑示范工程的业务需要,还要兼顾中远期业务的扩展和升级,因此在网络选型、设备配置选择上充分考虑采用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等原则。

另外,硬件系统在性能上也要保证最出色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网络传输能力以及优秀的安全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