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知识管理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在教育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策略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维的教育知识管理策略,并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教育知识管理教育知识管理策略

教育知识管理是运用信息技术对来自教育资源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序化,通过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提高知识的使用率,实现知识创新,在价值上实现个人和组织的提升,以促进教育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目前,在知识管理领域根据知识管理的两个维度:人和技术提出了两种策略,分类编码策略和个人化策略。事实,知识管理的组成要素:KM=(P+K)S,包含有四个内容:人、技术、知识和分享。因此,在现状研究基础上笔者把教育知识管理的维度扩充为四个,即:人、技术、知识和文化,由此构建了四维的教育知识管理策略

一、以技术为主的策略

技术在教育知识管理整个流程巾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知识的编码、存取依赖于信息技术,知识的获取、共享和交流也要借助技术手段和工具进行设计实现。因此,技术是教育知识管理的重要维度之一。以技术为主的策略主要体现在编码上,因此也称为编码化策略,它是指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把知识与知识开发者分离开来,使知识独立存在,再按照一定的标准编码并存储于知识库或资源库中,以实现人与编码知识的连接,便于组织成员的共享或随时反复调用。具体策略如下:

1、制定编码标准

编码标准便于对知识进行统一编码,给知识的存储和访问提供方便。如:对知识的编码格式做统一的要求。使不同的知识工作者在编码时都能做到有据可查,有椐可依。

2、建立分类标准

教育知识的范畴很大,因此应该对此进行非常详细的分类,按照类别进行编码存放,以便实现快速访问。

3、编码简洁化

在对知识进行编码时,力求做到剔除多余信息,将关键知识经过精心编码储存在知识库中,使教育组织中的成员能够方便的获取并利用这些精简的知识。

4、促进隐性知识交流

隐性知识的转化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适度投资于信息技术,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便于组织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以技术为主的策略使所有成员可以搜寻和提取经过编辑存储的知识,而无需与最初的知识生产者接触,使得知识可被反复使用,不受任何限制。

二、以人为主的策略

在教育知识管理中,人是最关键因素,不仅仅因为人是知识的载体,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内生力量,更重要的是教育组织产品本身也是人一人才。在知识的转化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在社会化阶段,人们通过师传生受的方式传播隐性知识,人的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技术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在知识的组合阶段,人们应用知识进行知识创新和教育创新,这一阶段人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人为主的策略是指知识与知识生产者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知识主要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进行共享,信息技术的作用只是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知识,而不是储存,具体策略有:

1、提供多种交互方式

知识与知识生产者不分离,为进行知识共享必须和知识生产者进行交流,因此要提供交流的环境。目前常见的有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在线交流,如聊天工具、论坛、留言簿等。

2、交互工具简单实用

交流工具应该是给人带来方便,如果过于复杂无论是教育者和学生都可能对此失去兴趣,造成交互不利,影响教育知识管理的实施。因此,在交互工具设计时应以简单实用为准则,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促进知识的流动。

在这里知识并未被编码,知识是在交流与实践中发生转移的。为了让该策略行之有效,需要建立网络系统,扩大交流的范围,使知识不仅仅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还通过电话、电子邮件、视频、论坛、博客等形式进行交流与共享。

三、以知识为主的策略

知识是教育知识管理的客体,也是一个重要的维度。教育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知识创新就是知识转化的螺旋上升过程。因此,以知识为主的策略就是促进知识转化的策略,具体有:

1、从教育行政的角度促进知识转化

通过教育行政引导资源积累和配置,它可以从激励、培训制度以及设立教育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及知识资本的有效互动,提升知识的价值。建立平衡高效的组织激励机制,一般从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对那些为知识转化作出较大贡献的个人、团队和部门进行相应的物质或精神激励,促进知识的流动和转化。切合需求的高质量培训,可增加成员的知识存量,提高成员的经验技能,因此组织必须为成员提供持续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让他们有能力不断获取知识并创造新知识,丰富组织知识资源。同时设立以知识校长为首的组织结构,各负其责,实现合理、有效的知识转化。

2、构建知识转化的价值和规范的组织文化

“认知影响行为”,组织要想鼓励成员进行相互之间的知识转化,就要从整个组织的认知入手,建立支持知识转化的价值和规范的文化氛围。组织文化和知识转化联系得非常紧密。组织文化是决定知识转化是否能够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同时文化问题也是教育知识管理中最难处理却又必须处理的问题。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气氛的组织文化,由文化驱动知识转化。

3、加强合作与科研兴教的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开展科研活动,它不但代表了组织的科研水平,也意味着组织的知识水平。科研活动不是一个人来完成的,一个科研任务需要多种不同的技能,围绕每项任务建立相应的科研团队。在团队内,各种具有不同技能的教职员工被组织起来,运用各自的特殊才能完成特定的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成员要分工合作,完成共同的项目。通过合作研究一方面可促进组织向民主、合作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成员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有效地实现知识的交流、共享、转化和创新。因此,合作与科研兴教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转化,特别是隐性知识的转化,而且更有利于实现知识的创新。超级秘书网:

四、以共享文化为主的策略

在知识管理要素中,知识分享处在指数级的位置,表明了分享型的组织文化的重要性,组织可以通过创建适宜的组织文化来强化和推动知识获取、分享、应用和创新的程度和速度。因此,在教育知识管理过程中,共享的组织文化也是重要的一维,经研究笔者认为构建共享文化的策略有:

1、创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组织成员不断学习而达到改革组织本身的目的,学习和工作同时进展,且两者统一。教育组织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可以促进内部知识的流通、隐性知识的外化、知识的共享,从而提高教育者和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形成有利于知识共享和创新的组织文化。

2、建立教育知识管理系统,营造共享环境

面对面的交流非常有局限性,为不受时间、空间和人员的限制,教育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最有效的工具。因此,建立教育知识管理系统,提供多种知识获取和交流的方式,不但可以实现显性知识的共享,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交流工具,实现异地、异步,与陌生人的知识交流。

3、简化教育组织结构。使共享渠道畅通

传统的组织管理结构等级分明,信息传递慢,在低层和高层人员沟通上存在很大弊端,无法真正实现共享。因此,设计简单的组织层次结构,利于教育组织中成员的沟通,从而形成开放型的组织结构。

4、建立激励机制。促进隐性知识共享

隐性知识是以经验、技巧、信念等存在于个体头脑中,不容易共享。一方面为保障知识生产者的权利,另一方面为达到知识共享,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以实现知识共享。教育组织是知识分子汇集的地方,隐性知识特别丰富,因此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针对教育者和学生的激励制度,在最大范围内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

实施教育知识管理策略时必须与组织目标相结合,选择合适的策略,才能获得最大的绩效。在四维策略中,技术主要是在知识获取、存储、传播和共享过程中起作用。与人相比,技术只不过是一种使用工具,而人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内生力量。因此,人在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中起着决定作用。知识转化在教育知识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特别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而知识转化过程和人总要处于一定的组织环境中,即利于知识获取、分享和应用的组织文化,因此,组织文化不可忽视,它在其它三维中都有涉及。就教育知识管理目标来说,四种策略都比较重要,但是在制定策略时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有所区分,做到有重有轻,量身定做,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