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标点也传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标点也传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孙权劝学》一文中人物对话只有四句,但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却让读者如临其境。这与文章句式,特别是标点的运用关系莫不大焉。我借用两句例谈。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在吕蒙身负重任之后,孙权希望部属有进一步的提高。其切切之情,亲亲之态尽在言间。但我们细细品来,又无不感受到孙权作为人主的一份威严。“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句后面是一个感叹号。这个感叹号让这句话亲切中带着一丝严厉,传达出的是说话人在要求,在期望,更是在命令。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是被吕蒙借“军中多务”婉拒后,最能表现孙权善劝的一句――有限的要求、有力的反驳、有效的“现身说法”――容不得吕蒙再有半句推拒之辞。仅此而已吗?非也。孙权有几分责备,几分不满,还有几分生气。何以见得?试看标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是反诘疑问,本已具备了几分严厉,但应该用的问号没用,而用了感叹了。让语意在勿庸置疑之上又多了几许强烈。“孰若孤?”依然是反问,依然是不满与责备,但再没用感叹号,愠怒稍平,甚至让我们想到孙权在说这些话时一定不是板着面孔的,可能还是微笑着的,笑不由衷的那种。因为在这两个反问句的后面是两个语气平缓的“。”可见孙权说话时抑扬顿挫张弛有度,正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喜怒不形于色的襟度。

你看,几个小小的标点,却让我们品到了多么丰富的内容。还有《故乡》: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学生往往觉得这句中的问号,用得蹊跷,明明是个陈述句啊,怎么用上问号?将这个问号细细品味:文中的“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突然面对曾经美丽、充满希望而现状却是荒凉、萧条的故乡,真不敢相信却又不得不信,他的内心充满失望亦充满悲凉。人物的这种复杂的感情就从这个问号中凸显出来了。

《故乡》中在描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语言时用了许多省略号。少年闰土说了很多话,几乎每句话中都有个省略号,中年闰土也说了些话,几乎每句话中也都有个省略号。我们如果单品这些省略号,我们也能感受到发生在闰土身上的巨大变化。前者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活泼可爱、见多识广,说起话来就滔滔不绝的农村少年形象;后者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被生活重压得迟钝、木讷、谨小卑微,说个话来吞吞吐吐的劳苦农民形象。

真正是一“点”胜千言啊!

老师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这样品读,相信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地在作文中重视标点的运用,让标点为自己传情达意,作文也因此而增添色彩。

我们班有位同学写《我们班的“怪”老师》写老师用左手写字:“按说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可定睛一看,你便发现:这老师竟……竟然用左手写字!”你看这“……”和“!”用得多好。将老师的“怪”带给“我”的震撼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言“怪”而“怪”在其中。

我们班裴子同学在《无语的距离》中的一段对话因为几个标点,让文章显得意蕴丰富,含意隽永:

“在新学校你感受怎么样?适不适应?”

“嗯。”

“你们老师好不好?你们作业多吗?”

“还好。”

“哦,那――你交到新的好朋友了吗?”

“很多。”

“哦……哦……”

我情愿是你正在吃早餐,不方便同我说话。

小作者要表达的是“我”和朋友别后重逢,却已人是“情”非,疏远了,隔膜了。文中没有一句话一个字表达这个意思,但我们却理会得出。前两句“我”都是两“?”,与朋友重逢,兴奋急切之态尽现。朋友两次回答,一次一个字,一次两个字,都用的是“。”朋友波澜不惊,甚至是无所谓。与我的热情急切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当“我”再说话的时候就“哦,那――你交到新的好朋友了吗?”这个“――”将“我”遭遇冷遇,意识到朋友的变化后,再说话时的迟疑、失落、伤感显露出来。朋友依然是平静的“。”,于是“我”也只有无言的“哦……哦……”了。这里标点的运用,我们是不是要为之拍案叫绝呢!

[作者通联:湖北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