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调查各大院校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其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变处理能力。
方法:制定一份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调查问卷表格发送给1640名高校大学生,对自然灾害以及突发事件过程中避灾自救互救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统计。
结果:接受此次调查的1640名在校大学生中,对常见型伤害(鼻出血、煤气中毒、食物中毒、中暑等)的自救互救能力高达87%左右,但在一些复杂性,具有专业医学性(骨节挫伤或关节扭伤;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如擦伤、刺伤);意外落水;游泳时肌肉抽搐)的意外伤害时,处理能力大概在4.98%~33.57%左右。在突发性常见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方面,除地震的正确率较高(73.2%)外,水灾、火灾、雪灾、泥石流的正确率均较低(14.5%~37.1%)。
结论:自救互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大学生中还存在普遍的不确定、不合理性,普遍缺乏较专业性的医学自救互救能力,由此可见,国家政府教育机构要加大对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的培养以及安全教育知识的宣传。
关键词:大学生 自救互救知识 掌握 调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29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41-01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自然社会资源的大量采伐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以及近乎毁灭性的破坏。导致近年来地震、雪灾、火山爆发、海啸、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性的发生,其给人类日常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生命的健康安,给人类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心灵创伤,然而在针对一些(火灾,煤气、食物中毒,中暑等)普通常识性灾害的同时,当代也很少有自救互救知识能力极强的大学生。为了了解大学生对自救互就知识的自身实际掌握程度,我们特地制定一份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调查问卷表格,相关研究人员,根据其收回的具有有效参考数据价值的1640调查表格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各大院校根据其得出的具体数据,从而制定出一套针对大学生自救互救的知识课程安排,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变处理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制定一份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调查问卷表格发送给1640名高校大学生,对自然灾害以及突发事件过程中避灾自救互救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统计,主要采用问答的形式,帮助在校学生掌握一些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的知识和应对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突发事故现场救护知识,遭遇水灾、地震食物中毒等避灾自救互救措施,传染病、环境污染防控措施和大学生必知防患措施。
1.2 方法。在本次回收的存在有效研究价值的1640份调查问卷中的1640名高校大学生,其年龄大概都是在18到25岁之间,平均(21.3±1.7)岁;男生有1100人占总人数的67%左右,女生有540人占总人数的33%左右,其中理科生有328人占总人数的20%,文科生有491人占总人数的30%,医学专业学生有213人占总人数的13%,研究生有296人占总人数的18%,博士生有312人占总人数的19%。其中有72%的学生来自城市,他们大多数从幼儿园起学校就对其进行一些常识性突发伤害的自救互救知识教育,28%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过过多的安全知识课程教育,在其遇到突发性灾害以及日常伤害事件时,都无法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由此可见,加强对农村学生自小的安全知识教育是农村学校必须重视和实施的方案。
2 结果
接受此次调查的1640名在校大学生中,绝大多数针对常见型伤害(鼻出血、煤气中毒、食物中毒、中暑等)情况下都具备较正确、合理的应对措施,其自救互救能力高达87%左右,但在一些复杂性,具有专业医学性(骨节挫伤或关节扭伤;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如擦伤、刺伤;意外落水;游泳时肌肉抽搐)的意外伤害时,很多学生对其的处理能力明显下降,大概在(4.98%至33.57%)左右。在突发性常见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方面,除地震的正确率较高(73.2%)之外,水灾、火灾、雪灾、泥石流的正确率均较低(14.5%~37.1%)。其具体表现情况由表1可见。
3 结论
据国外研究调查数据表明,在灾难中青少年是高发的受伤害人群,意外型伤害是直接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近年来,伴随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力以及社会突发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加之其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体力充沛的身体成长期,喜欢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以及户外探险训练活动,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受伤害的概率,青少年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是人类社会可持续文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必要解决措施[2]。
根据调查数据的整体显示结果得出,由于大部分学生在成长阶段中在学校和家庭都对其进行或多或少的安全知识教育,在其身体遭受一些常规性伤害的情况下,基本都是可以做出合理、正确的应对解决措施,但是在遇到复杂性,医学专业知识较强的安全隐患下,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做到合理、正确的处理方式,且都没有冷静的处理心态,对其遭受的伤害也不能以正确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解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待其常见的伤害和灾害的能力也完全不在统一处理水平上,一般理科学生在处理灾害问题过程中具有条理性,其理性的缜密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冷静的对待其灾害的发生,同时做出合理,正确的判断,在自救互救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引导性的作用。且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对其常见伤害及灾害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也存在不同的表现结果,男生在很大一定程度上的自救互救能力远远地高于女生,由于其男生平时多喜欢打球、登山等运动,所以在处理一般常见伤害存在一定的经验,女生则不同。
综上调查结果证明得出,自救互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大学生中还存在普遍的不确定、不合理性,普遍缺乏较专业性的医学自救互救能力,由此可见,国家政府教育机构要各地区加大对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的宣传,特别是在偏远山村地区,培养其自救互救能力。尽快使他们学会自救互救的多种技能,从而影响帮助身边的人,有利于起起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 万荣,郑慧瑛,曾韶美.76名基层官兵自救互救知识的现状调查[J].护理杂志.2010(11)
[2] 王强,杨士宝.江苏省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自救能力的现状调查[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