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年轻人爱吹牛的心理剖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年轻人爱吹牛的心理剖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一:

25岁的罗庆华在公司庆典上吹牛说自己在铁路部门有熟人,想买火车卧铺票随要随到。结果,公司经理安排罗庆华买4张卧铺票。根本没有熟人的罗庆华只好排队购票,排了一个通宵也只买到了座位票,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向经理说自己拿不到卧铺票。本来想通过吹牛博得经理好感,现在反而失去了经理的信任,罗庆华懊恼不已。

案例二:

15岁的张磊读初三,他对爷爷、奶奶吹嘘自己经常考第一名,很受老师、同学的欢迎。但是,家长会上老师反馈说,张磊从未考过第一名,而且成绩很一般。爷爷震惊不已,他不明白张磊为什么要吹牛骗家长。

心理分析:

吹牛,又叫“吹牛皮”,比喻那些不自量力或信口开河说大话的人。据说,“吹牛皮”一词起源于黄河上游一带。古代的交通不发达,当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时,因沿途水急、滩险、多流沙,很难行舟。同时因为木制船难操纵还常被撞坏,当地居民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办法。有些地方的牛皮筏是把整牛皮做成袋状,然后向里面充气,再由几个这样的牛皮袋联结起来做成的。向牛皮袋里充气,需要肺活量大的人轮流往里面吹。这就叫“吹牛皮”。后来,有人说他自己能吹起牛皮袋,大家就会认为他是在说大话。而对喜欢夸口的人,大家会说:“你要真有本事,到黄河边上去吹牛皮好了!”于是,“吹牛皮”成了“夸口说大话”的代名词,并逐渐流传开来。

罗庆华的行为是想在领导、同事面前显示自己有能力,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张磊吹牛也没有什么恶意,目的仅仅是为了弥补落差,在心理上达到理想自我的境界,也是出于显示自我、获得别人的关注和重视。

说大话的人通常可以从自己的大话里获得一种满足感,自己也以为是真的,自己在自己的大话里完成了心理满足的羽化,降低了不安和焦虑情绪。

年轻人爱在以下方面吹牛:人脉关系(65.4%)、经济收入(64.7%)、消费情况(62.1%)、家庭背景(54.2%)、个人经历(44.5%)、婚恋关系(30.9%)、读书学识(26.0%)。

年轻人爱吹牛原因有:社会风气越来越浮躁、吹牛可以增加自信和面子(59.5%)、吹牛可以获得人际交往中的优势(51.0%)、通过吹牛减轻压力(45.0%)、别人吹牛自己也吹牛(28.2%)。另有19.5%的人认为,谁年轻时都喜欢吹牛,不只是现在的年轻人。

吹牛说大话容易影响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一方面,经常吹牛让真实的自我越来越小、虚假的自我越来越大,从而极少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吹牛或许可以获得他人暂时的虚假尊重,但牛皮一旦被戳破,别人就会认为被愚弄了,从而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心理处方:

改掉爱吹牛的习惯需要长期努力,其中减轻压力是关键。首先,要从自己擅长的小事做起,认清自我的能力。其次,要清楚做事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自我充实、自我满足。如果凡事都要别人肯定自己才能高兴,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是很累的。最后,要学会释放心理压力。具体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找到压力来源。解决压力就需要找出具体的压力来源,可以列一个压力来源表给自己。

2.学会暂停。在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给自己按下“暂停”键,让自己等待几分钟再做再说。

3.降低对自己的期待值。一个人不能总是成功,放低对自己过高的要求,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4.学会转移。当感到压抑时,可以适度转移注意力,如听听音乐、看看书或唱唱歌;也可以多想想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少想自己“走麦城”的失败,给自己增强自信心。

5.集中注意力。不要让徒劳的想象干扰自己的心情,专心于当前的学习和工作。

6.换个角度看问题。任何事情都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虽不能控制事件本身,却能控制对事件的认识,要用积极的心态应对消极的事件。(作者为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