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高三数学复习实效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高三数学复习实效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高三数学复习效率不高是普遍存在的事实,究其原因,可能是复习过程缺乏整体规划,概念复习罗列化和习题训练表面化的现象频发.要走出高三复习的种种误区,我们首先要从第一轮复习做起.

关键词 一轮复习;整体规划;深化概念;解题训练

一、一个令数学教师尴尬的话题

就全国范围看,绝大多数省区的数学高考试卷,都是试题稳定,知识点分布合理,基本题比例偏高,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考查,如基本计算、直观感知、数形结合、逻辑判断,对课堂教学有强力的素质教育导向.即使是压轴题,也往往不偏不怪,体现出对考生构建模型、一般与特殊间相互转化等综合能力的合理考查.

针对这样一份试题,笔者与许多同行交流过意见,大家的共识是,对数学成绩中等的考生,只要训练得法,考120分左右,不是很高要求.但事实上,除个别地区的顶尖中学外,大片地区的成绩反差令人讶异,以2004年的课标1卷为例,一个地区的资源优质校,数学平均成绩仅90分左右,个别数学成绩在100出头的考生,就可以被名牌大学录取,这从一个角度反映出整个地区的数学教学水平.

再看看我们广大的高三一线老师,他们与学生一道加班加点,不知批改了多少作业,讲了多少习题,不能说不敬业;最后没办法,只能是不情愿地挤占学生的睡眠时间,不能说不奉献.他们都有一个迫切的愿望,那就是拼一个过得去的成绩,给社会一个合理的交代.但严酷的事实不得不使我们拷问自己,大家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地高三一年复习,效果都去哪了?客观现状给我们的当头棒喝是:大面积的数学复习效率不理想,对于占考生多数的中、差生来说,大量的难题训练纯属“陪绑”,容易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严重,120分的预期成了天方夜谭.

二、症结剖析

探寻高三数学复习效率不高的原因,是一项大工程,仅凭笔者的思考,难免挂一漏万,但有一点可以确信,那就是与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水平有关.通过笔者对大量高三数学复习课的调研,初步做出如下判断.

1.一年复习缺乏整体规划

从当前教学实际看,“三年功课两年完,留下一年做复习”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无意评判它合理与否,只想尊重现实,把一年复习时间充分利用,合理规划,提升复习效率.而笔者看到的事实是,一、二轮复习基本无区别,复习资料差异不大反复用,囫囵吞枣、夹生饭反复炒的现象严重.为此,笔者曾在文中[1 ],把高三复习比作“盖大楼”,一、二、三个轮次的复习分别相当于“打地基” “建主体”和“精装修”.

所谓“打地基”,意指侧重整体布局,构建知识网络,强调知识的逻辑化、结构化把握.要实现这样的预期,就要根据学生情况,控制习题难度,降低技能、技巧的要求,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落实通性通法,强调用“小问题”,说明“大道理”(基本规律、思想方法).而“建主体”通常以专题复习的形式,构建知识主干,通过解一定量的综合题,达到巩固知识、熟练技法、提炼思想、发展能力的目的.“精装修”则是收官阶段,通常围绕模拟考点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讨论,同时注意查漏补缺,根据模拟考试的情况,加强教学诊断,对同学实施有针对性的考前辅导.所以,三个轮次的复习目的要求不一,内容错落有别,难度循序渐进,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更不是“夹生饭”反复炒.

联系目前大多学校的复习现状,三个轮次的复习做到内容错落有致,循序渐进,并非易事.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高三一年的复习,绝大多数教师要以一本或多本教辅资料为依据,组织复习课,虽然这些教辅资料,良莠不齐,但形形、分门别类的题型应有尽有.所以,这对于以解题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二、三轮复习来说,影响不大,而按照“打地基”的要求做一轮复习,我们需要追求知识的逻辑化、结构化把握,需要体现控制习题难度,降低技能、技巧的要求,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落实通性通法的教学意图,恐怕绝大多数教辅书的编写,并非遵循这样的理念,所以,一轮复习的备课需要教师做深度的加工和再创造,这无疑对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准和工作负担,形成较大的挑战!于是,多数教师都选择了“随大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熟悉的、重复性的工作.一些老师经常这样议论,在高一、二两个年级,还需要做一些教学设计,而高三备课要轻松一些,甚至有时不用备课,这些议论的背后,显然佐证了我们的判断.

2.概念复习罗列化

大量复习课上,教师对概念复习的处理,不外通过学案填写关键词,或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甚至勾画逻辑框图,虽然形式不尽相同,但都没有摆脱“罗列”的实质,就拿含金量最高的逻辑框图来说,如果仅凭在教师主导下勾画,学生只能从表面上了解概念与概念的联系,不可能有很深的内化.何况更多的课堂表现为 “罗列”,这对优等生来说,不新奇,无刺激,不会积极参与;对后进生来说,光凭“罗列”会不了,记不住,所以,也无兴趣.我们不妨把“先罗列概念,再对应性的例题选讲”型的复习课,戏称为“油水分离”课,这类复习课方式偶尔一用,也无可厚非.但一味这样上复习课,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数学学习离不开推理,推理离不开判断,而判断是以概念为基础的.” [2 ]所以,理解概念是一切数学活动的前提,从这个角度说,发生在学生身上同类问题反复错,甚至“讲n遍还不会”的现象,很难完全归咎于学生的“技能”,而学生领会概念的先天不足,恐怕是更重要的原因.下文将介绍复习概念更好的方法.

3.习题训练表面化

纵观高三一年的复习,我们绝对把教学重心放在解题训练上,那为什么还能冠之“表面化”呢?这种“表面化”来自两方面弊端.

其一,由于高三概念复习难以达成逻辑化、结构化的预期,再加上高一、二概念学习的先天不足,我们的解题训练不可能以坚实的概念理解为基础,难以提炼解题活动背后的思想方法,也无法实现思想方法调控解题策略的稳定状态,只能依靠大量练题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全面覆盖,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方法乃至原则的记忆与模仿.[3 ]

其二,复习课上,“罗列考点、讲解例题、强化练习”三部曲方式屡见不鲜.一些教师不考虑“罗列考点”对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何实际意义,不考虑例题教学中的解法罗列,强化识记模仿,对学生提升解题能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味采用“大容量、高起点、快推进”的课堂节奏.殊不知,量大不等于质高,如果教学过程缺乏点滴入地、润物无声的细腻,学生不能亲历解决问题策略的制定,不能在执行方案中质疑、修正与完善,解题效率将大打折扣.

两大弊端,都反映出解题训练的表面化,最终造成学生过分依赖题型对号、机械模仿,对熟悉的题型依靠本能反应,对不熟悉的题型绝难做到凭借相对稳定的思想方法,独立思考、攻坚克难,平时还可以消极的等待外援,但考场上,题型一变,束手无策.

三、对一轮复习的建议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迫切需要大面积提升高三数学复习的实效.而高三一年中,一轮复习的效果至关重要,它制约着后续复习的成效,所以,要走出高三复习的种种误区,我们必须从一轮复习做起.为此,笔者谨对一轮复习如何实现“打地基”的教学意图,提几点教学 建议.

1.复习目标的制定宜实不宜高

为宏观调控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复习实效,我们提出几条目标供参考:

(1)追求相关概念体系的逻辑化、结构化把握.

(2)降低综合性,强调“小问题,大道理”,重心放在各知识板块的基本思想、基本技能与通性通法上.

(3)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养成落笔有据、会而必对的思维品质方面下功夫,使学生凭借严密的思考,规范的表达,会到哪做到哪,不会不做心里不慌.

(4)培养学生面对陌生的问题情景,挖掘直白与隐含信息,实现信息直观化(图形、图像)、符号化(代数表达)的能力,最后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实现化简、划归,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四个目标实而不高,但揭示了一轮复习概念复习与解题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2.追求相关概念的逻辑化、结构化把握

为什么要实现相关概念的逻辑化、结构化,这是复习课目的、意义所决定的,相关概念的提取,等价命题的划归,无不与此有关.而要实现这样的预期,凭借“罗列”基本无效,笔者的经验是,凭借“问题驱动”,把学生推至问题解决的前沿,让学生在解决系列问题中相对独立地获取概念,以实现逻辑化、结构化把握.

案例1:“三个二次”概念的复习

问题1.已知三个正数a,b,c成等比数列,判断下列命题正误.

(1)方程ax2+bx+c=0有实数根;

(2)二次函数f(x)=ax2+bx+c无零点;

(3)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

(4)不等式ax2+bx+c

(5)抛物线f(x)=ax2+bx+c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

问题2.请同学尽可能多的写出,与“a>0时,方程ax2+bx+c=0无实根”等价的命题.

设计意图:问题1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如能相对独立地完成五个问题的正误判断,再完成问题2,写出下列等价命题,当问题不大.

当a>0时,方程ax2+bx+c=0无实根 b2-4ac

>0 f(x)=ax2+bx+c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且在x轴上方 ax2+bx+c>0的解集为R ax2+bx+c≤0的解集为空集.

案例2:立体几何平行关系的复习[4 ]

问题1.如果直线a//b,经过b的平面M在什么条件下,满足a//M?问题2 在a//M前提下,如何找到M中与a平行的直线?

问题2.在问题2中,过直线a的平面N在什么条件下,满足M//N?

问题3.在M//N的条件下,如何在M中找到平行于N的直线?

如何分别在M,N中,各找一条相互平行的直线?

设计意图:在几何单元复习中,若采用“油水分离”方式,即先复习系列定理,再配备练习的课,这样做虽也有复习作用,但却无法实现单元知识 “逻辑化、结构化” 的复习目标.而我们如此设计,四个问题渐次深入,构成“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三类关系中,任意两两之间的闭合回路,特别是把问题解决的策略与定理内容的记忆与理解融为一体,达到了“逻辑化、结构化”的复习效果.

如问题1,为学生勾勒出一个平面绕两平行线之一旋转的画面,回答了“什么条件”,即得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概括问题2中“搭平面,得交线”的解决策略,得出线面平行的性质;进一步增设条件,解决问题3,获取面面平行的判定;问题4的解决,又获取了面、面平行的性质和线、线平行的判定.

3.整体规划章节内容的层级要求

为使一轮复习课体现出整体把握,渐次提升,凸显利用“小问题”,说明“大道理”,我们一定要加强整体设计,宏观上规划好相关内容不同的层级要求.

以解析几何为例,在洞悉基本思想(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和基本方法(坐标法三部曲)的前提下,把研究的几何问题主要分为如下四类.

第1类:定点问题(中点、定比分点,可以借助利用向量)

通过此类问题的复习,让学生领会坐标法与综合法的区别,感悟坐标法三部曲的优势,充分享受“牛刀宰蚊子” 的,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 ]

例1.求证三角形ABC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例2.已知点A在单位圆O上, 是该圆异于点 的任意两点,请用坐标法证明:

①若APAQ,则弦PQ是直径;② 若弦PQ是直径,则APAQ.

第2类:动点轨迹问题

此类问题,建议大家把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求轨迹问题整合在一起复习,这样有助于把求轨迹理解成是对运动不变量的代数刻画.值得一提的是,直线上点的运动不变量是什么?斜率!以已知两点求斜率公式为基础,变一定点坐标为动点坐标,在斜率不变条件下,即得缺少一点的直线方程,再去分母得点斜式,由此强化点斜式的奠基作用.

第3类:直线与曲线间的位置关系

本类问题是考试重点,我们仍然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次,进行整体复习.

(1)研究直线间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相交),

(2)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运用几何性质和一般代数方法)

(3)研究直线与一般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中注意不要一步到位,搞得很难,实际上,从定直线与定圆、定椭圆相交,求弦长入手, 或从解决直线“y=x+b,y=kx+1,当b,k为何值时,与定圆、定椭圆相交、相离、相切?弦长为某定长?”入手,都可实现一轮复习的奠基作用.

第4类:运用函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

解析几何中的曲线方程,其本质是刻画了曲线上一对动坐标(x,y)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就为在解析几何背景下,运用函数思想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典型问题,培养学生选择自主变量,构建函数模型的意识和能力.现举一例.

例3.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1,PA、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那么PA・PB的最小值为( ).

A. -4+ B.-3+

C.-4+2 D.-3+2

解法分析:由于圆的对称性,不妨把点P确定在x轴上.于是产生几类自然的思路.

(1)以A为主动点,则可带来直线OA斜率k、或∠AOP(=x)、或点A坐标的变化,分别以k或x为自变量,都可构造函数模型求两向量点积的最小值.限于篇幅,只利用点A的坐标变化,构建函数,略解如下:

设A(x0,y0),根据OAAP,可得P(,0),再据对称性,可得PA=(x0-,y0),PB=(x0-,-y0)于是,PA・PB=2x0--3≥2-3.

(2)以OP长为自变量,设OP=a(a>0),据对称性,即得PA・PB=PA2cosθ=(a2-1)(2cos2)=(a2-1)(1-)≥2-3.

(3)以∠APB=θ为自变量,则有

PA・PB=PA2cosθ=+2sin2-3≥2-3.

4.如何实现解题教学效率最大化

如前所述,解题教学的表面化直接制约着高三复习效率.那么,什么是理想的解题教学?我们首先要解决解题教学“教什么”与“怎样教”的问题.

(1)教通性通法,尽力规避特殊技巧

通性通法反映出知识的主干功能,迁移面广泛,而特殊技巧则不然.所以,不论是从应试角度看,还是进一步学习看,体现学科素养其根本还在通性通法的掌握.

例4(福建2014.理20).已知函数f(x)=ex+ax (a为常数)的图像与y轴交于点A,曲线y=f(x)在点A处的切线斜率为-1.

(1)求a的值及函数f(x)的极值;

(2)证明:当x>0时,x2

(3)证明:对任意给定的正数c,总存在x0,使得当x∈(x0,+∞),恒有x2

解法分析:(1)易求a=2. 所以f(x)=ex-2x, 极小值为f(ln2)=2-ln4.

(2)令g(x)=ex-x2,易证g(x)单调递增.即有,当x>0时,g(x)>g(0)>0,即x2

(3)题利用x2>或ex>x3>x2,取得x0=或x0=,当x∈(x0,+∞)时,恒有x2

题(3)设计巧妙,但入口相对窄一些.特别是放缩法的运用,技巧性强,淡化了导数的运用.而在复习中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如下步骤:

① 不应忽视直观意义的理解,如本题中,不论正数c多么小,x足够大时, cex的图像在x2图像的上方,且c越小,交叉点越远,即x越大.这种能力对解许多题目(特别是选、填题)有益.

②把求证目标等价转化:

x2x2 x>2lnx-lnc x-2lnx+lnc>0

③研究函数g(x)=x-2lnx+lnc的单调性, 得(0,2)单减,在(2,+∞)上单增,最小值g(2)=2-2ln2+lnc.

所以,当最小值g(2)≥0时,即c≥时,取x0=2,则有当x∈(x0,+∞)时,函数g(x)>0恒成立,故原命题成立.

④当极小值g(2)

据函数g(x)在(2,+∞)内单调增加,只需在(2,+∞)内找到x0,使g(x0)非负,即可完成证明.于是,假设x0∈(2,+∞),使g(x0)=x0-2lnx0+lnc≥0,因c的取值越小,x0越大,可设x0=,代入上式,即得-2ln+lnc≥0,其中0

令h'(c)=+==0,因h'(c)

h'(c)>0 c>,即得极小值h(),令()=3+ln()=3-3ln3+lnp,得p=,此时,c==,检验得-=,x0=>>>2,满足题意,故当x∈(x0,+∞)时,g(x)=x-2lnx+lnc>0恒成立,即得x2

有趣的是,我们用这样预测、检验的方式得到的x0,比放缩法得到的x0要小(x0==・

(2)把课堂还给学生,力促深度参与

先举一个几乎人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经历:当朋友带自己去某陌生的地方,自己不承担辨识方向和选择路径的责任,而下次轮到自己单独去此地,则必然遭受不得门径之苦.由此类比我们解题教学,大多教师都有能力让学生被动听明白,但这与学生主动想明白绝对是两回事.从这个意义上说,解题教学,与其说是“教解法”,不如说是“教想法”.那么,不论解决什么问题,能够上升到策略层面的“想法”是什么?笔者的给出的指导意见是:

①通过学生自己阅读理解,挖掘直白的或隐含的信息;

②把信息直观化(图形、图像)、符号化(代数式表达);

③依据自己的固有经验、思想方法,实现化简、化归.

在此基础上,大多课堂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学生审题、独立思考说“想法”(必要时教师引导); 其他同学质疑、补充,实施“想法”,落实到纸笔功夫;最后师生提炼思想方法.一个回合过后,讨论变式、一题多解、多变. 如此教学方式在生源优质校没困难,在一般学校,可先在个别班实施,基础不好的学校,不妨从课堂局部做起.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①着力改善解数学题过分依赖题型记忆、复制模仿的状况.

②尽力使学生在崭新的习题情境前,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以研究者的心态,挖掘隐含信息,分析、解决 问题.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形成解题策略的意志力需要在失败中磨砺,需要在成功中固化,更需要稳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构成心理基础的支撑.

但思想方法的获取,不是依靠教师“贴标签”就能奏效的,思想方法的获取主要靠“悟”.换言之,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思想方法往往是好题目“逼”出来的.

例5.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 f(x)=2x+2x+b(b为常数),求f(-1)的值.

本题不难,但思想方法却值得提炼,如正向思考(综合法), 从已知奇函数出发,正推,得到x

四、结束语

高三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能是简单的“点对点”重复训练,教学实践表明,仅凭“点对点”的对应性训练,一般不会培养出很优秀的学生.正像古人所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本文对高三数学复习的一些宏观思考和建议,正是基于素质教育的立意,试图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去提升应试水平,既考虑学生过“高考关”,又考虑学生的后续发展,这对于课程改革的健康、深入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连春兴,不尽相同的理念,风格迥异的设计[J],数学通报2014年第4期.

[2]曹才翰,章建跃,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师大出版社,2012年7月.

[3]连春兴,数学高考北京卷对教学的启示[J],数学通报2010年第9期.

[4]连春兴,再论“问题导学”[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5年第3期.

[5]连春兴,“坐标法”技能训练之我见[J],数学通报2014年第12期.

[6]连春兴,题型教学可以休矣[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0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