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生的出与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生的出与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习作三】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于宇宙,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位国学大师独特的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蕴的人生智慧,人而为事,出能观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谓“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进去”,做事时全身心投入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成事的决心和做事的效率,而浮于表面则是成功的死敌,浅尝辄止的结果终将使我们如寓言中的鼹鼠一样,门门懂却样样瘟,终究做不好一件事。

有一则故事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讲的是罗丹在工作时差点将他的客人茨威格锁在工作室中。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罗丹对工作投入到了何种境界,他“钻进去”工作,竟然忘记了整个世界,后来茨威格在回忆的时候说:“那天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东西比我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是的,这种“入”的境界和知识是同等重要的。纵观古今,大凡成事者无不有“入”的决心,“入”才有王羲之以地当纸写完的十八缸墨水;“入”才有玄奘取经跋涉几万里的行程;“入”才有陈景润伏桌挑灯演算的几十麻袋的稿纸。有了“入”,一切才有成功的可能。

或许我们时常抱怨说:“这次的失败只是一时的疏忽,凭我的聪明才智,下次一定能取得成功。”这样的态度何尝不是对自己人生和光阴的一种践踏,成功与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聪明的人不少,但成功的人却不多,因为有些人拥有很高的天赋,却不付诸任何努力,其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那些真正的成功者是靠付出辛苦的汗水才获得成功的。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赐予人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善待自己,用“入”的境界去演绎年华,不要让自己最终被时间所湮灭。

当然,这里所说的“入”并不代表一味蛮干,而是要与“出”相协调。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如此大的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常常听人说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要知道,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有这样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对“出”的必要做了最好的阐释。我们做事,主观意识起着主导作用,而人的想法谁也不能保证不出一丝纰漏。晏子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我们出现失误时,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就可能误入歧途,等我们醒悟过来时,也只能哀叹“一失足成千古恨”了。所以,在做事、为人时,跳出主观的圈子,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少犯错误,这样才是善待自己,而不是在错过之后用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

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却能增加生命的深度;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数量,却能提高生命的质量。用“入”的境界来增加人生的深度,用“出”的精神来提高人生的质量,相信我们会品味到“桃花流水睿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盛景。

一开篇,王国维的那一段话就已先声夺人。而接下来从“入”与“出”两个角度来行文,不但一一解读了“入”与“出”的意味,甚至谈到应灵活地在生活中“出入”,即“用‘入’的境界来增加人生的深度,用‘出’的精神来提高人生的质量”,可以说是对这个作文题中“走进自己”和“离开自己”的一种思考与提升。作者同样运用了大量的名人事例,但这样的文章是有重量的,因为有作者真实而深入的思考、挖掘,而不是浮在一堆素材的表面去空喊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