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研究了《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现有的课程质量标准,提出了针对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重新构建的方法与途径,探索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为其它课程质量标准的中高职衔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机床电气控制技术;中高职衔接;课程质量标准
0 引言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或者相关的课程,该课程是机电、数维、模具等多个专业或专业群的技术平台课。目前的课程设置一般较倾向于电气控制的原理与设计,理论性比较强。因为不够重视与中职学校的课程衔接,未能充分考虑中职毕业学生的基础与特点,这门课以往的教学标准,中职毕业生和高中毕业学生几乎没有区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中职毕业生学习时比较吃力,实践部分又往往因为难度不高而兴趣不足,严重影响了高职阶段的教育质量。
1 对课程标准中高职衔接的分析
中职与高职的课程往往是彼此分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难免出现重复,人才培养的层次上难以体现明显的差异。所以设计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结构, 实施一体化教学计划, 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的应有态度。
2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中高职衔接的思路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不断的尝试,得到了以下的思路:
1)与普高毕业生的课程标准分离,准备更多备选教学内容,提高操作技能要求,适当降低理论与设计要求。在授课前,与学生做双向的沟通。一方面,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课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与数控装调维修工岗位的密切关联;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学过哪些电控相关的课程,掌握的程度,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知识点等。最后教师全局的考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同时把握课程的完整和连贯性,再确定“量身定做”的教学内容。
2)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考虑到中职学生具备初步的操作技能,而且也更加擅长实践型的学习。可以在教学中安排学生通过实习实训的形式,直接参与完成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使学生明确认识到课程在岗位的切入点,以及自身学习的差距。再次回到课堂学习,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会有明显的提高。
3)推行新颖合理的教学安排。备课时教师好比是编剧,要把各种资源合理充分地调配运用,以求发挥最大效果。授课时教师好比是节目主持人,要善于调动现场气氛和鼓动学生积极参与。授课后教师还要及时主动听取学生的反馈,记录分析并对随后的教学适当调整。
4)“亲其情”才能“信其道”。中职学生相对于高中生,在青春叛逆期受到的关注和鼓励要少一些,表面上看来他们对此无所谓甚至冷漠,实际内心却非常敏感。有一个段子:一个学生说,老师讲课像是在放录像;另一个说,才不像,录像里的老师怎么会表现出不耐烦和蔑视。毋庸多言,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会对教学效果有多大的影响。
3 实施过程中的做法和困惑
按照以上的思路完成了专门针对中职毕业生的课程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尝试着解决。
1)大胆采纳“课证融通”的方式,将相应的职业岗位技能的标准纳入到课程标准中。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职业技能的要求更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可以使学生的课程学习有更强的目的性。
2)实践操作训练中发现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单一的任务难以协调每个学生的需求。因此尝试给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并让他们参与组织管理;对能力中游的学生指导其尽快掌握拟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及技术要点;对学习水平较弱的学生重点辅导,找到并补习教学项目所欠缺的知识、技能与方法等,使其能尽快通过努力进入角色。
3)因材施教的方式要求教师更高的能力更多的付出,甚至要承担出错的风险。因此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真正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显然至关重要。
4 结论
中高职的衔接一是要充分发挥高职教师的专业优势;二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设备优势;三是要充分利用高职学生已经具备的专业基础。而最重要的当然是三者的协调。
对于工科类学生,尤其是逻辑思维不占优的中职学生,授课重点不应在抽象的专业知识,而应在具体的方法解决了具体的问题。当然解决问题不只是讲解方法,更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思路。
中高职的衔接中,高职必须有清晰准确的定位。如果中职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高职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如果中职教育给予了学生就业能力,高职教育就应该给予学生专业提升和发展的能力。这样高职教育才能站稳脚跟,谋求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家寰. 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37-39.
[2]陈晓琴. 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 职教论坛, 2011(14)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