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持续创新动力迎接多核时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持续创新动力迎接多核时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开放互连架构,赛灵思为系统加速提供解决方案

在目前的服务器市场中,高性能计算(HPC)日渐成为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在科学研究、石油勘探、航天国防、金融、政府信息化、教育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人们对于服务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高性能计算加速技术尤为关键。FPGA加速模块是一种新的提高服务器性能的方法,采用FPGA作为CPU的协处理器,充分利用FPGA并行能力强、可灵活配置的特点,能够大大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并降低功耗。

顺应潮流,此次IDF峰会上,英特尔提出了系统架构开放计划,正式宣布将向赛灵思、Altera等第三方FPGA生产商开放其前端总线授权,以使这些FPGA芯片能够通过前端总线和内存控制器(MCH)的直连与英特尔处理器协同工作,实现计算加速。英特尔称其为QuickAssist技术,将为基于IA架构的多核处理器加速器和与基于IA架构的服务器协同工作的第三方加速器提供支持,在基于IA架构处理器内部开发全新集成加速器。

赛灵思作为合作厂商,于第一时间推出了全新的计算加速平台ACP M1,该平台基于65nm Virtex-5 LXT FPGA,完全支持前端总线,并与英特尔Xeon CPU插槽相兼容,能够实现在英特尔多核处理器平台上的即插即用。赛灵思计算平台总监Ralph Witfig介绍说:“这款平台专门面向英特尔的Harwich 4路高性能服务器平台的加速应用。通过前端总线在系统存储器和FPGA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总线速度可达800MHz,并可实现高达6,4Gbps的数据传输率。”

赛灵思的FPGA解决方案中使用了SelectIO和RocketIO技术,可以支持众多的高速并行和串行连接功能标准。通过并行执行大量指令和大量的数据吞吐操作,新平台能够极大地提升科学研究、石油和天然气、金融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中所需要的高性能计算应用的速度,同时还可以大幅降低功耗、空间以及冷却要求。

目前,全球X86服务器市场每年的出货量约为1000万台,其中用于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约为300万台。Ralph Wittig表示,他无法预计在这300万台服务器中,目前有多少需要部署ACP平台。但他预计,到2010年,ACP的市场规模-将有可能达到80亿100亿美元。

英特尔在本届IDF会议期间也了下一代四路服务器平台Caneland的信息。与Harwich中的双独立总线架构不同,Caneland中将会采用4条1066MHz的前端总线,在4个四核Xeon处理器与MCH之间实现专用的独立连接通道。英特尔先进架构总监Dileep Bhandarkar解释说:“双独立总线架构要求每两个处理器共享芯片组连接,因而带宽不足,容易形成访问瓶颈,专用连接架构则会有效改善这一弊端。”这一新平台预计将于2007年第3季度推出。Ralph表示:“赛灵思已经做好准备,可以在英特尔Caneland平台的同时推出针对新平台的ACP模块,在1066MHz的总线速率下,数据传输率将能达到8.5Gbps。”

博锐平台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信息管理

平台解决方案是英特尔专门针对特定市场的系统解决方案,博锐是英特尔推出的与迅驰、欢跃平台并驾的针对企业市场的解决方案平台。和其它两个平台一样,博锐不仅仅是一个处理器产品,而是包含了处理器、芯片组、网络和软件的系统产品。博锐平台的关键在于包含了新一代的英特尔主动管理技术(AMT)和虚拟化技术(VT)。主动管理技术可以使维护工程师提前发现感染病毒的计算机,预先隔离而避免感染整个网络系统的其他用户,帮助企业减少了硬件维护成本。虚拟化技术是在同一个电脑中虚拟创建相互独立的区域来执行任务,工程师可以为某一个特定的任务设定一个虚拟分隔区域,从而防止没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改动应用环境。博锐平台实现了对计算机进行远程管理、资产评估、检查维护,甚至是在系统关闭或操作系统和硬盘遭到破坏后也可进行管理的能力。

除了硬件上采用了创新的技术以外,博锐平台还集成了各大软件公司的产品,为用户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提升电脑安全性和可管理性,英特尔还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下一代博锐平台处理器技术(研发代码为“Weybridge”),它将采用全新的英特尔3系列芯片组(此前研发代码为“BearLake”)。该处理器将在英特尔迅驰Pro专业版处理器技术之后推出,届时首次把博锐平台系统以商务为中心的特性引入到笔记本电脑之中。

深耕嵌入式计算领域携手工控厂商共庆30岁生日

今年的IDF峰会期间恰逢英特尔在嵌入式计算市场走过30年时间,英特尔嵌入式产业部特意举办了主题为“嵌入睿智尽现精彩”的庆祝活动。英特尔亚太区嵌入式产品事业部总监陈武宏首先回顾了嵌入式发展的历史,从最初的8048等单片机产品到以后的PC架构产品,嵌入式产品也从最初的只具备简单控制功能到集成高速缓存、I/O功能、一直发展到最后的由通用处理器构成的平台系统。

之所以以转向采用复杂指令的通用处理器,陈武宏指出: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因为通用处理器大量量产而产生的经济规模,促使平台产品成本不断下降;第二是厂商生态系统的支持,如著名的Wintel模式,强大的软件支持大大方便了基于英特尔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第三是基于通用处理器的嵌入式平台产品可以非常方便地接入互联网,而这对于如今的嵌入式产品应用正变得愈加重要。

如今,英特尔嵌入式平台产品已经遍地开花,其中包括酷睿微架构处理器、网络处理器、闪存和I/O处理器等产品大类。在全球15个行业中拥有超过3000个客户,广泛应用于车载信息及娱乐设备、自动柜员机和信息亭等交互终端、无线和有线通信设施、打印机、网络存储系统、工业自动化和医疗设备等行业和领域。

此次活动推出了嵌入式平台最新产品,包括四核至强处理器E5335和E5345,主频分别为2.0GHz和2.33GHz,1333MHz前端总线,8MB高速缓存,功耗分别为40W和65W。支持虚拟技术和I/O加速技术。同时推出了配置该处理器的全新IP网络服务器NSC2U。英特尔中国区嵌入式产品线总监程宇木梁表示:“嵌入式至强处理器5300系列是业界第一款四核嵌入式处理器,采用了领先的酷睿微体系结构,它的到来无疑将推动整个嵌入式应用市场进入四核时代”。来自英特尔嵌入式和通讯部门的总经理兼副总裁Doug Davis还介绍了一个采用该处理器解决方案的全定制摩托车案例,他表示:“这个250马力的定制摩托车使用嵌入式至强四核处理器设计,具备指纹识别安全认证和一个数 字控制板,数字控制板上面有点火控制装置、数字式仪表、可替代后视镜的照相机、集成音视频系统以及GPS导航和无线通讯功能。”

当前英特尔的嵌入式处理器产品线,不仅包括了针对15W-75W总系统功耗应用市场的Xsce系列产品;还包括针对50W-200W总系统功耗应用市场的酷睿2、奔腾M、赛扬M等系列产品,以及针对200W以上总系统功耗应用市场的高性能四核和双核至强处理器。同时芯片组方面也适应集成化、低功耗的趋势不断推出新品,3100芯片就是将内存控制器与I/O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单芯片解决方案,与奔腾M、赛扬M配合使用可以实现更小空间更低功耗应用的嵌入式产品。

为了加大对嵌入式应用市场的支持,英特尔还成立了通讯联盟,汇聚了全球众多知名企业。深圳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其中一员,也在IDF峰会期间向公众展示了最新研制的基于酷睿双核技术的嵌入式主板和整机产品,其MEC-9201小型工业计算机更是秉承研祥“长征”系列主机产品优良的外观设计和卓越的工作性能,在展会上得到了国内外观众和厂商的一致青睐。另外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威达电公司也在随后举办的产品会上了基于英特尔最新至强处理器的产品。

成立UEFl联盟力推EFl解决方案

作为连接操作系统和硬件体系之间的桥梁,绝大多数的计算机都使用BIOS来引导操作系统。BIOS技术的兴起源于IBM PC/AT机器的流行。在PC启动的过程中,BIOS担负着初始化硬件,测硬件功能,以及引导操作系统的责任。由于早期的处理器是16位,BIOS从诞生开始就以16位汇编代码,寄存器参数调用方式,静态链接,以及1MB以下内存固定编址的形式存在,在x86系列处理器进入32位时代后,由于兼容性的原因,新的处理器依然保留了16位的运行方式(实模式),处理器加电启动时仍然会切换到16位的实模式下运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处理器性能的发挥。

因此,英特尔引入了新的EFI(可扩展固件接口)概念,计划未来作为替代BIOS的升级方案。与BIOS相比,EFI采用模块化、c语言风格的参数堆栈传递方式,以动态链接的形式构建的系统。它运行于32位或64位模式,利用加载EFI驱动的形式,识别及操作硬件,不同于BIOS利用挂载实模式中断的方式增加硬件功能。后者必须将一段类似于驱动的16位代码,放置在固定的Ox000C0000至Ox000DFFFF之间存储区中,运行这段代码的初始化部分,它将挂载实模式下约定的中断向量向其他程序提供服务。BIOS的硬件服务程序都以16位代码的形式存在,这就给运行于增强模式的操作系统访问其服务造成了困难。因此BIOS提供的服务在现实中只能提供给操作系统引导程序或MS―DOS类操作系统使用。而EFI系统下的驱动并不是由可以直接运行在CPU上的代码组成的,而是用EFI Byte Code编写而成的。这是一组专用于EFI驱动的虚拟机器指令,必须在EFI驱动运行环境(Driver Execution Environment,或DXE)下被解释运行。这就保证了充分的向下兼容性。一个带有EFI驱动的扩展设备,既可以将其安装在安腾处理器的系统中,也可以安装于支持EFI的新PC系统中,而它的EFI驱动不需要重新编写。这样就无需对系统升级带来的兼容性因素作任何考虑。另外,由于EFI驱动开发简单,所有的PC部件提供商都可以参与。基于EFI的驱动模型可以使EFI系统接触到所有的硬件功能,在操作操作系统运行以前就可以实现浏览互联网功能。

EFI由Pre-EFI初始化模块、EFI驱动执行环境、EFI驱动程序、兼容性支持模块(cSM)、EFI高层应用、GUID磁盘分区等部分组成。应用时,EFI初始化模块和驱动执行环境通常被集成在一个只读存储器中。Pre-EFI初始化程序在系统开机的时候最先得到执行,它负责最初的CPU,主桥及存储器的初始化工作,紧接着载人EFI驱动执行环境(DXE)。当DXE被载入运行时,系统便具有了加载其他EFI驱动的能力。在各PCI桥及PCI适配器的EFI驱动被相继加载及初始化后,系统进而加载各桥接器及适配器后面的各种总线及设备驱动程序,直到最后一个设备的驱动程序被成功加载。所以,EFI驱动程序可以放置于系统的任何位置。在EFI规范中,引入了新的的GUID磁盘分区系统(GPT),新结构中,磁盘的分区数不再受限制(在MBR结构下,只能存在4个主分区),并且分区类型将由GUID来表示。在众多的分区类型中,EFI系统分区可以被EFI系统存取,用于存放部分驱动和应用程序。CSM是在x86平台EFI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的模块,它将为不具备EFI引导能力的操作系统提供类似于传统BIOS的系统服务。

英特尔于2000年正式提出EFI概念,后来发展成为UEFI论坛,共同开发适用于各平台的PC固件标准,同时负责新版本的制定。本次IDF大会上英特尔也为我们带了该技术的最新进展,长城公司演示了基于EFI技术开发的安全计算解决方案:开机后首先是一个多用户登陆系统,可以选择利用指纹识别技术登陆成功,由于安装了加密的硬盘驱动程序,当将该计算机硬盘拿到别的计算机后无法进行正常识别,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利用。长城公司副总裁郑路表示,这些功能的实现正是得益于英特尔提出的EFI技术方案。

此外,此次IDF峰会上,英特尔还针对数字家庭以及移动平台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和新技术,其中包括无线USB以及无线互联的解决方案必将对未来的消费市场必将产生重要影响。针对学生应用的“同学电脑”则针对教育市场应用,可以作为替代学生书包和课本的理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