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也谈苏辛豪放词的相似之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也谈苏辛豪放词的相似之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苏轼和辛弃疾为两宋词坛上的重要人物,二人并称“苏辛”。他们的豪放词有着相似之处,二人词中都有着伤感之情和豪放旷达风格,他们都对豪放词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苏词乐观旷达,辛词慷慨悲壮。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相似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016-01

苏轼、辛弃疾为两宋词坛上豪放词并称的两位大家。首先由苏轼对宋词的全面改革,继柳永之后,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将传统表现为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之后由辛弃疾确立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一派,又拓展了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与苏轼并称“苏辛”。苏轼开创,辛弃疾继承并拓展,两者共同构成了豪放词完美的篇章。

苏词飘逸,可比之唐诗仙李白诗的风格。苏轼对其前驱范仲淹等已露端倪的豪放词风进行了发展,他变革了词风。对词的变革是在他诗词一体的基础上进行的,基于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继柳永之后,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的词为“艳科”的束缚,扩大了词的境界。开创了豪放词的风格。辛弃疾登上文坛,对词进行了全面改革,继承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一派,又拓展了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的艺术风格。他们的豪放词有着相似性和继承性。二者都为豪放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突出贡献,本文从文如其人的角度来浅析二人词的相似之处。

一、苏辛词中都有的伤感之情

苏轼生平曾两次遭受重大的政治迫害,尤其是“乌台诗案”的遭遇,使人生发生了转折,对人生的看法虽然乐观、旷达,但不免词中或多或少的拥有了一些伤感的情调。《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就从豪放之中流露出一种感伤。苏轼浸染儒家思想,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政治迫害的打击使他被迫借助于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他的词读来虽有一丝伤感之情,但整体看来却充满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处于逆境而不颓唐,这正是苏轼出入儒道,浸染佛禅的缘由。

渴望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的辛弃疾,处于战乱之中,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现实的无奈,忌恨迫害和排挤,使得英雄志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在词中虽有豪放,同时也体现了一些感伤色彩。如《锦帐春・席上和杜叔高》“春色难留,酒杯常浅。把旧恨、薪愁相间。”美好的时光容易过去,却又无法挽留。作者渴望留住美好的时光,但时光不饶人。表达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之情。辛弃疾从小受祖父爱国思想的熏陶,他借助于词来表达自己的伤感之情。他报国无门的一腔热情落空了。因此,他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二、苏辛词中都有的豪放旷达风格

苏轼和辛弃疾两人虽时代不同,出身不同,但二者的理想是相同的,精忠报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都曾被贬谪,这些相似之处,在词作中都用豪放的风格加以表达。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词作的豪放旷达风格,是继范仲淹之后,改变了词原有的柔软情调。表现了作者胸怀远大理想,乐观开朗,富有激情,是对人生的一种希望,具有生命力和勇敢进取精神。苏轼的豪放词也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了作者坚定的志气,强烈的理想信念。豪情壮志,慷慨激昂,跃然纸上。也表达了作者终生不息的报国热情。辛弃疾在词中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他性情豪爽,智勇兼具。他的词充满了理想和创造力,虎虎有生气。在他的词中表现出作者对功业、人品、才智等各方面的追求,以前人为榜样来提升自我,这些都通过词来加以表达。

三、苏辛二人都对豪放词进行了继承和发扬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词不再仅仅描写宫廷生活,妇女的生活,进而转入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其风格与唐代诗仙李白的诗风有相似之处。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表现了其创作流露出的豪放风格,其诗中充满儒道释三家思想。苏轼的豪放词,其所拥有的出仕和入仕思想正是对李白诗中所流露出的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豪放词写打猎习武,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抒发了英雄的豪情壮志。其风格粗犷豪迈,刚劲有力。

辛弃疾将宋词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的限度,继承苏轼的豪放词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与发展,对词的心灵世界有深广的拓展,把个人的爱国情感上升为民族情感,他常以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辛弃疾对民众的疾苦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又开拓了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放的英雄形象。同时,辛弃疾又拓展了词境的另一个层面,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总之,苏轼为豪放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辛弃疾把豪放词的发展推向了高峰。

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豪放词创作并峙的双峰。他们用大胆的创作思路,将自己的人生豪气注入词中。将豪放词的发展推向了顶峰,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苏辛都为宋词走向高峰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被后人并称“苏辛”,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参考文献:

[1]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2.

[2]胡寅.致堂读史管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