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灵的笔记”道德评价方式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灵的笔记”道德评价方式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心灵的笔记”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新型学生道德评价方式,它强调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为根本目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结合自身学校实际,对“心灵的笔记”这一评价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学校将其分为日常评价和总结评价两个部分,日常评价通过日志完成,分为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相互评价;总结评价通过总结评价报告书完成,分为学生总结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家长总结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提高了学校德育效果。

[关键词]学生道德评价;评价方式;心灵的笔记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9-0077-03

“心灵的笔记”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学生道德评价方式,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与自己内心对话”进行自我评价,并记录从中产生的感受。其中,“心灵”是针对以往学生道德评价只注重对学生言行的评价,却很少顾及到学生的内心、言行背后的动机而提出的;“笔记”则凸显了评价的过程性,注重记录学生的心路历程。“心灵的笔记”注重个体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强调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它的根本目的不是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终极性的诊断、甄别与分类,而是为了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使其形成独立、完善的道德品质。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对“心灵的笔记”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探索,将其分为日常评价和总结评价两个部分。日常评价分为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相互评价三个阶段,它与总结评价的实施时间不同,但评价主体和实施过程基本相似。本文主要就日常评价部分来阐述学校是如何对学生实施“心灵的笔记”道德评价的。

一、自我评价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学生通过日志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并将所思所想写进日志中,从而养成客观的自我评价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一阶段可划分为阅读文本、反思内心、记录感受三个阶段。

(一)阅读文本:阅读日志中道德内容说明

日志由道德内容说明、提示语、记录栏三个部分组成。其中道德内容说明的题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情境性;同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内容表述采用文字、插图、表格、数据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阅读文本可以由学生独自进行,也可以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前教师可以提出几个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但是不向学生暗示自己的意向或态度,也不灌输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二)反思内心:根据提示语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反思及评价

教师的提示语一般只有一两句,主要是给学生提出简单易懂但又引发思考的问题。比如,“为了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你都作了哪些努力,你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你发现朋友有哪些优点呢”“你认为你是正直的人吗,什么时候,通过什么事情你觉得自己正直”等。

为了使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能起到预期的积极作用,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比如,对“你觉得最需要遵守的规则是什么”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明确最需要遵守的规则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最需要遵守”“以前你是怎么做的”“以后你打算怎么做”等几方面进行思考,并要求学生先思考后记录,思考成熟之后再动笔。

(三)记录感受: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

“心灵的笔记”有专门的记录栏,用来记录学生的内心感受和自我评价结果,有时还可以记录教师的评价或者同伴的评价。不管多好的体验和感受,如果终止于体验、感受本身,其结果只能是以浪费而告终,所以把体验语言化,进行整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记录,学生有机会反思自己的生活,整理自己的想法,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比如,以“我们一起遵守规则”为主题的记录栏里,一位学生写到:“我觉得在家里最需要遵守的规则是不蹦蹦跳跳、大声喧闹,因为这样会影响别人的休息。我以前就常蹦蹦跳跳,有时还在屋里打篮球。但是从现在起,我要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因为我家楼上新搬来的人总是深夜唱歌,这很影响我和家人的休息,我讨厌他们。我不能让楼下的人因为我在屋里打篮球而讨厌我。”还有一位学生写到:“不能随地扔垃圾。社区的垃圾堆成山会影响市容,也会影响地球的环境。以前,我找不到垃圾桶,就会把垃圾扔进路边的坑里。后来我发现,那些坑是用来种树的,一想到我扔的垃圾可能会妨碍树的生长,就很内疚。我以后再也不那样了,我会把垃圾一直抓在手里,等找到垃圾桶再扔进去。从今天开始,我要保护环境,也希望其他人能跟我一样,保护环境。”虽然这些只是只言片语,但是我们能从中看出学生在认真地反思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评价。

二、他人评价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教师通过点评学生日志中的自我评价结果,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整。同时,教师依据学生的表现反思教学过程,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这一阶段可以分为点评日志、个别交流、反思教学三个步骤。

(一)点评日志:对学生日志中的自我评价进行点评

为保证学生评价的相对准确性及实现评价对下一步道德教育的导向作用,他人特别是教师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评价可以使学生客观、清醒地认识自我,修正自我评价的主观性。每周的固定一天,学生从上一周内写的日志中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篇,或者自己觉得写的最好的一篇交给教师确认。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的确认,不设定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有差异地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态度等。道德认知方面主要了解学生有没有正确理解、掌握主题所包含的道德内容;道德情感、态度方面主要了解学生有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本主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有没有流露相对应的情感、对日志的重视程度、思考的认真程度,等等。

确认学生的自我评价后,教师可以在空白处写上简单的评语或者写一些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话,然后把日志还给学生。比如,教师在看完上面“我们一起遵守规则”主题中两个学生的自我评价后作了如下点评:(写给第―个学生)能够通过别人的过错,反省自己的行为,你真了不起;(写给第二个学生)是啊,爱护地球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老师很高兴你能想到这些,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对于只能泛泛写出几个字的学生,教师要写出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评语,可以问他们所写的某些内容是否经过深思熟虑,要求他们界定某个词或解释某个观点,或者确认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与其所写一致。比如,有些学生在“我们一起遵守规则”主题的自我评价中写到:“在家里不能乱放东西,我以后再也不乱放东西了。”教师的点评是:“乱放东西给你带来了哪些麻烦?你打算以后怎么做?”对“在学校不能乱跑,以后我会听老师的话,

再也不跑了”的记录,教师的点评是:“在走廊乱跑会出现哪些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在跑,学校会变成什么样?”

(二)交流思想:与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

教师在确认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极有可能碰到对某些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特殊情感问题或困惑的学生。遇到这种学生,教师要主动找他们进行交流。与学生交流思想是为了让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时能顾及教师的意见,而不是用教师的话来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所以,教师应避免说教、批评、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或进行评价,而应该循序善诱,使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明确自己的选择。

(三)反思教学: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

教师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自我改进,也有助于教师利用评价结果改进自己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位教师在点评“我们一起遵守规则”主题的学生自我评价之后,作了如下反思:从学生的自我评价记录中看出,大部分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已经很清楚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应该遵守什么规则,也开始思考遵守这些规则的重要性和原因,但是却迟迟不能落实到行动中。学生不能落实的原因在哪里?他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认识与行为脱节?有没有办法让孩子们自觉遵守这些规则?在今天的课上,由于时间的关系,只有几个学生有机会联系生活谈了自己的感受,而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讨论中,并且谈话的深度只限于“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不遵守规则会产生什么后果”的层面……这些问题要在随后的相互评价阶段集中解决。

三、相互评价

相互评价主要通过全班学生的交流讨论实现,它的目标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了解别人对此事的观点,并给有疑问的学生以明确的答复。这一阶段被称为“思想交流时间”。这个阶段可分为独自思考、交流讨论、整理思维三个步骤。

(一)独自思考:根据教师提出的主题或者问题思考一两分钟

在每周一次的“思想交流时间”里,教师要向全班学生朗读几篇具有典型意义的日志,当然是在不公布写作者姓名的前提下。这样会促使写作者积极参与到交流中。交流讨论之前,教师要先让学生独自进行思考。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安静地坐着思考一两分钟,也可以让学生动笔整理思路。如果不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那些思维缓慢的学生、有服从倾向的学生或者那些以复杂的方式进行思考的学生,就很难在讨论中发挥富于创见的作用。

(二)交流讨论:全班学生就教师提出的主题或者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交流本身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次表达、倾听、反思、讨论的机会,互相交流思想和观点常常对我们大有裨益。不同的学生面对相同的道德情境,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就这些体验进行交流汇报,他们会发现活动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同伴,而同伴的良好行为表现会成为其他同学的比照标准。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不断取得进步。

交流活动有小组间交流、小组面向全班交流和个人交流等几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在大范围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不偏不倚的方法,确立一种可接受的氛围,使学生基于他们自己的思维和评价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整理思维:把讨论中产生的想法、收获进行整理

此阶段要求学生独自思考从之前的讨论中学到了什么、评价讨论的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提示语,比如我认识到、我发现、我从来不知道等,并且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感写在日志的空白处或者背面。除了全体学生交流、讨论特定的主题外,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互换日志了解别人的观点。每周一次的“思想交流时间”不可能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所有问题,通过互换日志,学生可以了解其他学生是如何理解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的,或者对方是怎么做的,从而积极地调整自己。

学期末,学生、教师、家长对学生一学期的成长各作一份总结评价,见证学生的成长。总结评价是“心灵的笔记”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分为学生总结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家长总结评价等三个环节。首先,学生把这学期写的日志从头到尾阅读一遍,根据教师提供的提示语整理日志,并将内容扩展成一篇总结评价报告书。教师在阅读学生按照一定主题整理的日志和学生总结评价报告书的基础上,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为参考,针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写一份总结评价报告书,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和接受自我。家长在详细阅读学生的日志、学生自我总结评价报告书、教师总结评价报告书的基础上,以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为参考,针对每个学生不同方面的成长写一份总结评价报告书。

最后,学校将学生整理后的日志、学生总结评价报告书、教师总结评价报告书、家长总结评价报告书一同放进档案袋中。这样,一张张日志和一张张总结评价报告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心灵的笔记”。通过翻阅“心灵的笔记”,教师和家长都可以亲历学生心灵发展的轨迹,欣喜地看到学生的成长。它不仅描述了学生的成长、展示了学生的成就,而且为学校和家庭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借助“心灵的笔记”,对于学生在情感、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教师和家长可以随时沟通,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