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镇国魂 第9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镇国魂 第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为了寻找放翁这两句古诗的最佳理解感觉,内心深处,就像寻找其他千古名句的感觉一样,我不知留意了多少年。这种留意找“感觉”,其实是一种心灵的寻找,一种灵感的捕捉,一种精神的呼唤,一种境界的渴求。它不同于拍电影找外景地,既没有周密的计划,也没有既定的行程,更没有某个特定的目标,完全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其特征是常怀心中,不期而遇。而一旦碰巧遇上,那便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愉悦,乃至一次心灵的震颤!因而我就经常借助工作之便,有意无意地在祖国各地寻找着,一次次,一回回……

当我来到朱仙镇的时候,几乎是一钻出汽车就惊住了:这不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感觉”吗?我没有想到,位于北宋都城西南不过20余公里,曾经是我国四大名镇之一的朱仙镇,不知何故,正在告别繁荣,走向衰微。街市飞“胡尘”,店铺丛草生,码头已凋敝,货栈早废弃……一时间,我有如身临其境,恍若回到当年那个时空,正在南出故国东京的途中……我由此而认定,数百年前,诗人笔下描述的那一幕,定然就出现在这里:无数衣衫褴缕的中原“遗民”,从汴梁逃到此地,在漫天的胡尘里,凄凉悲苦地扶老携幼,眼含热泪面南而立,在刺骨的寒风中,望眼欲穿地期待着“王师”,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终于,父老们绝望了。这种始料不及的感觉,令我最直观最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悲愤,“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人的悲愤格外揪心,使我一下子想起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同样是悲愤,两位诗人,一庄一谑,形成极大反差,将斯时之国情国貌渲染揭示得淋漓尽致,让你欲哭无泪。

同伴们说,这种强烈的悲愤情结,骨子里是爱国的极至,每一个接受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几乎无不有之。此话极有见地。其实,何止是知识分子?千百年来,这种强烈的悲愤情结,化作春风细雨,化作慈母血乳,悄然无私地滋润着神州大地,哺育着炎黄子孙。因此,华夏儿女,谁又不是这样?

我们热议着中国式的“悲愤情结”,准备穿镇而过,打道回府时,却蓦然发现,镇中有座岳王庙。这真是无巧不成书,令人击节呵!岳飞是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爱国故事百代相传,不知影响过多少人,以至成为孕育国魂的经典。经过如此一座千年古镇,又发现如此一处岳庙,说句虚妄之话,恐怕是与他们二位爱国先贤的缘份到了吧,焉有不谒不拜之理?

我对岳庙知之甚少,只听说明代起天下岳庙有四:始建于鄂(古鄂州),再建于杭,三建于汤阴,今建于汴梁南之朱仙镇。这四处岳庙时空、意义各不相同:在鄂者王开国地;王冤白时,已建于杭者王墓存焉;在汤阴者王父母之邦;而朱仙镇者王之功于是为极,王之忠愤所不能忘者也。

很显然,此处之岳庙,可谓集辉煌与悲愤于一身,最是令人百感交集处。

人们不会忘记,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将军第四次北伐。郾城大捷后,岳家军乘胜追击,挥师北上,前锋直抵朱仙镇,与金军激战于故国京师门户。岳云、狄雷、何元庆、严成方四员小将挥动八柄大锤,冲向十万金兵,如入无人之境,直杀得金兵鬼哭狼嚎,人仰马翻,溃不成军。此一役被后世称作“王之功于是为极”。将军正欲马不停蹄,一鼓作气夺回汴京的时候,殊料已成惊弓之鸟的高宗赵构,在奸相秦桧等人的挑唆下,一连十二道金牌,严令大军南撤,班师还朝。眼看就要重光的河山,功亏一篑,可怜将军的一腔热血付诸东流!这便是“王之忠愤所不能忘者也”。次年农历腊月,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的一代民族英雄,“还我河山”的吼声尚在响遏行云之际,便以所谓“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毒手,被赵构残忍地杀害于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人们绝没有想到,曾几何时,一个壮怀激烈,啸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将领,正当其效命沙场,浴血奋战,为国为民报仇雪恨的时候,一转眼竟成了屈死鬼。国人闻之,无不痛哭失声!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后世为了纪念这位爱国民族英雄,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在此私建岳庙,设香火供奉。

此庙规模宏大,占地一万二千多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外廓呈长方形,殿堂雄伟,碑刻如林,铸雕塑绘,十分壮观。经明、清两代奉灯添油,香火颇为旺盛。但到了清末及民国时期,内忧外患,频繁的天灾人祸使得该庙坍塌颓废,无人过问。到开封解放时,已破败荒凉得不成样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地方对岳庙进行修复,新修了山门 、拜殿、大殿、五将祠、五子祠等,才使其重获新生。

此庙地处当街口,门前就是大马路,很容易看到。

它古朴端庄,没有丝毫的威赫焰势,与将军的一贯平和为人十分吻合。而高悬于山门之上的“精忠岳庙”门匾,则不怒自威,凛然不可侵犯。很显然这种风格和格局,是建造者们的匠心独运,更是他们崇敬心情的艺术再现。

步入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明代铸造的“五奸跪忠”铁像,其工艺精湛,形象十分逼真。尤其是遭万世唾骂的老贼秦桧及其妇人王氏,其相互攻讦的表情更是令人捧腹:哼!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呸!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穿过拜殿,可见院中立着几块古碑,其中气吞山河的《满江红》等两碑,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岳飞手迹石刻,十分珍贵。

迈进大殿,只见新塑的将军彩绘塑像端坐正中,帅盔金甲,气宇轩昂。塑像上方,高悬一匾,内容正是岳飞手书、最能体现将军平生之志的“还我河山”。

与岳武穆一墙之隔的是另一位忠勇侠义之士,他便是海内外华人无不敬重的云长公。其神坛关帝庙位于岳庙东侧,始建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崇祯年间又增修了一座大舞楼。随着商业文化的逐步兴盛,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三次修建增扩,作为赶街庙会及年节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关帝庙达到了鼎盛时期。可见其在弘扬民族精神,锻造华夏国魂中曾发挥过何等重要的作用。现今关帝庙仅存卷棚主殿及东西厢殿,但飞檐叠起,气势雄伟,仍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瑰宝。只是,如今它已变为朱仙镇的木版年画社了。

国粹不唯京剧,年画亦不失为之。而朱仙镇则因木版年画久负盛名。木版年画在我国源远流长。北宋时期,京城开封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间木版年画业开始发展兴旺起来。公元1127年遭靖康之变后,先前在京城从事年画创作的民间艺人,一部分被金人北掳,一部分随宋室南迁,留下来的则大都转移到朱仙镇恢复生产。随着朱仙镇的逐步兴旺,木版年画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最盛时年画作坊多达300余家,其产品不仅畅销国内,甚至还远销南洋等地。

朱仙镇木版年画之所以极受欢迎,是因为它构图简练精巧,线条朴拙粗犷,讲究对称,大多取材于惩恶扬善、匡扶社稷等方面的民间传说,包括历史戏剧,深得人们喜闻乐见。此外,其人物造型打破常规,不求比例,着力突出人物性格,浓重艳丽的色彩经久不褪,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也是一重要原因。鲁迅先生生前就曾给朱仙镇木版年画以很高评价。据介绍,俄罗斯亚历山大三世博物馆收藏的一幅价值连城的《四美图》年画,便是金代朱仙镇所产。

……

回首渐行渐远的朱仙古镇,我忽然感到,此行不虚,并非古风古韵古建筑,亦非风景特产古传说,更不是找到了两句古诗的“感觉”,而是古镇里有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