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魏晋时期的临沂及周边自然环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魏晋时期的临沂及周边自然环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魏晋无论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魏晋时期的状况与现今的状况都存在种种的不同,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魏晋无论是自然或人文地理因素,魏晋时期的情况和目前都不同,所以,不能以今天的地理解释魏晋的历史状态;再加上魏晋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地理位置本身就是魏晋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狭义”的历史研究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一、气候

寒冷气候是魏晋时期的基本特征。寒冷的气候既反映农业物候,但也反映在气候事件的极端情况下个寒冷这期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前后持续近600年。东汉建都洛阳,由于冬季寒冷直到暮春,洛阳仍然有下霜降雪的记载。三国时,魏文帝曾观兵广陵(今江苏扬州市),由于天气寒冷,淮河结冰,十万大军的演习不得不取消,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淮河结冰的第一次记载。南京是六朝故都,南朝曾在覆舟山设有冰房,其所需用的冰应该就取自当地。因为南北分裂,不可能每年从北方运冰块到南京,这就说明当时南京的冬天比现在要冷2℃左右,年平均温度比现在低1℃左右。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求》一书所记载的杏花盛开和枣树发芽的时间比现在要晚15――30天,说明这一时期的气候是相当寒冷的。

二、河流

魏晋时期的水系也和现在不一样,沧海桑田的变化,体现咋河流湖泊方面,历史的记载和今天的大不相同。

魏晋时期的淮河,干流相对稳定,独流入海。依据《水经・淮水注》的记述,淮水干流源出桐柏胎簪山,上中游流路与今淮河基本一致,下游自今盱胎以下,与今流路完全不同,它穿过今洪泽湖,东北至今淮阴市,沿废黄河流路至今涟水县东境入海。

淮河是支流众多,这是和黄河不一样的。魏晋时期,黄河下游的分流和汊道逐渐淤浅和减少,南岸分流除了漯水外,主要分流是鸿沟水系,内岸则基本上已无分流和汊道。淮河支流却相当密集。魏晋时,反映湖泊状况最为全面的资料,当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共记有湖泊500余个,其名称各有不同,据统计,有湖114,泽100,陂160,池117,淀12,薮11,海7,其它38。

三、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魏晋时期,自然灾害相当频繁,对此,邓云特有较为全面的说明:“终魏晋之世,黄河长江两流域间,连岁凶灾,几无一年或断。总计二百年中,遇灾凡三百零四次。其频度之密,远逾前代。举凡地震、水、旱、风、雹、蝗螟、霜雪、疾疫之灾,无不纷至沓来,一时俱见。以言旱灾,则二百年间,见于史书者,凡六十次;以言水灾,亦达五十六次。至于风灾,共达五十四次;次为地震,计五十三次,频度亦密;再次为雨雹之灾,计亦五十三次。此外疫灾十七次;蝗灾十四次;歉饥十三次。他如霜雪、‘地沸’,各仅两次,不足述矣。”

魏晋时期的自然灾害,不仅次数频繁,破坏程度往往是非常严重的。这种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再加上人为因素的战争频繁,往往是造成灾害和流行病的灾难原因。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之间,往往是许多复杂的联系结果。

西晋末年,匈奴刘渊立国于今山西,开五胡十六国局面。刘渊的顺利立国,与山西民户的流失、并进而使当地胡汉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有关。山西民户的大规模迁离本土,始自西晋末年,引发原因既有“人祸”,也有“天灾”。“天灾”如元康五年(295),新兴、雁门、太原、上党大风,伤禾稼;永宁元年(301)自夏及秋,并州等地大旱,并引起大蝗。此后至于永嘉,疾疫兼以饥馑,灾害不断。永兴元年(304),刘渊遂反于山西,自号大单于。

事实上,不仅是自然灾害和人类社会之间有一个复杂的互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气候、动植物,河流和湖泊、沿海岸的变化,等等也都密切相关。例如魏晋比较寒冷干燥的气候和五胡长期入主中原,不能被认为只是一个偶然的巧合,临沂琅琊的各大家族南迁,也正是这个时期。因为相似的历史格局的变化,如女真越过原先的居住地向南扩,宋室的恐慌;满洲的入境和明帝国解体,分别对应于气候寒冷,或者说是越来越冷的天气,是促进原本位于高纬度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一个重要动机。

(作者单位:王羲之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