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初步了解国内报废血液的基本现状,为充分利用报废血资源提供参考和建议。 方法 首先,通过问卷发放、实地调研等形式对全国部分大型血站进行调研;其次,采用统计分析中定性与定量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结果 血站报废血量占全年采血量的比例平均为5.4%;血液报废原因主要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脂血;约53.85%的血站对报废血液进行了少量利用,其余血站对其销毁处理。在调研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报废血液的监控流程图。 结论 得到的相关分析结论,对国内报废血液的总体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报废血液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关键词] 报废血液;问卷调研;报废原因;报废处置

[中图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6(b)-0004-04

血液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报废血液通常是指献血后经检查判明不符合输血标准的不合格血液以及在安全性上得以保证的但已经超过使用期限的临床用血等。此类血液存在重大隐患,严重威胁着我国公共卫生的安全。对报废血液的统一销毁,又是有效资源的极大浪费。较早期的文献研究血液报废原因[1-2],随后也有文献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3-11],还有文献对某一类特定血液报废原因[12-17]及医院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研究[18-21],在报废处置与报废监管等方面也有文献研究[22-25]。然而,关于国内报废血液的总体情况以及区域内报废原因、血液报废监控体系构建等的文献较少。因此,就需要对国内报废血液的总体情况有一个了解,并且在血站间能有横向对比,本文以此出发进行调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了解国内报废血液的现状,调研组在2009年9月~2010年7月对全国不同行政区划的13个大型血站进行问卷调研,通过问卷发放与填写、实地调研等形式收回全部问卷。参与的各个调研单位以其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都相应填写了调研问卷。调研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问题:每年采集多少单位的血,是否采用集中化检测;每年报废血液大概有多少,占全年采血比例的多少;报废血液中不同报废原因所占的比例为多少;报废血液目前如何保存,如何管理,如何销毁等。

1.2 方法

将收回的调研问卷分别用血站a、血站b、血站c……来标识,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录入,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初步分析。与此同时,在了解与掌握国内血站报废血液的基本情况后,绘制出报废血液的管理与监控流程图,可对全国范围内的血站报废血液的情况进行较好的管理与监控(图1)。

图1 报废血液监控体系流程图

由图1可知,报废血液监控体系构建目标在于以下两点:第一,对报废血液进行有效管理并减少血液报废量;第二,合理利用报废血液,提高血液综合利用效率。共包含了三大模块。

1.2.1 报废血液监控体系的数据管理模块 模块内容:以国内中心血站报废血液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报废血液数据管理平台;以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为基础,建立报废血液数据相关指标,并依据该指标对实时数据进行监控与预警;分析并研究最新数据所反映的报废血液现状、存在的问题等,结合现有国家关于血液管理的法规,研究并制订我国报废血液收集管理方面的政策(规范)建议。目前,需要录入的数据暂包括:采血量、报废量、报废原因及类型的相关指标、再利用的相关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

1.2.2 报废血液监控体系的用户管理模块 报废血液用户管理模块的主要对象是科研单位及质控品制备企业。这些需要将报废血液进行有效再利用的用户,都要经过用户管理模块的资质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才能成为报废血液再利用的真正用户。当然,这些单位与企业要能够随时接受相关审核部门的检查以及公众的监督,一旦发现不符合的情况,报废血再利用资质应当立即取消。

1.2.3 报废血液监控体系的再利用模块 首先,需求预约:科研单位、质控品制备企业的需求通过报废血液信息平台进行预约请求的登记。其次,需求满足:报废血液信息平台相关管理人员就现有报废血液库存量及预约量上报上级管理部门批复,由各家血液中心配给。最后,需求反馈:得到报废血液配给的相关单位和企业,需要将报废血液的具体用途统一报备到报废血液信息平台。

通过上述监控体系的构建,上述3个模块有序进行,报废血液信息管理系统顺畅运行,可以实现报废血液信息数据的标准化统一管理、报废血液再利用单位及企业的资质审核和报废血液再利用的调配与管理。与此同时,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血液中心报废血量的全面了解、有效管理并减少血液报废量、合理利用报废血液,提高血液综合利用效率。

2 结果

2.1 年报废血量与年采血量的总体情况

通过问卷中“基本情况”等相关问题,得到参与调研单位的年采血量、报废血量(图2)。由图2可知,调研单位年采血量最高约85吨,最低约13吨,参与调研的大型血站年采血量平均水平约为31.4吨;报废血量最高约2.5吨,最低约0.37吨,报废血液平均水平约为1.7吨。将其报废血液占全年采血量的百分比更清晰地展现出来,结果显示,调研单位的报废血量占全年采血量的比例从2.4%至10%不等,报废血液所占比例平均水平约为5.4%(图3)。

图2 报废血量与年采血量的数量比较

图3 报废血液占全年采血量的百分比

2.2 血站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按照问卷中的排列顺序,血液的报废原因共有12种可能,分别为:脂血、溶血、凝块、破袋、容量不合格、过期、HBsAg阳性、抗-HCV阳性、抗-HIV阳性、梅毒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和其他。在下列图中,分别用Ⅰ、Ⅱ、Ⅲ……Ⅻ进行标识。

对所有中心血站收回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为ALT不合格和脂血,其次为HBsAg阳性、抗-HCV阳性、抗-HIV阳性和梅毒阳性。再通过简单频率分析得到:ALT不合格所占报废比例主要分布在20%~40%,有部分血站的比例达到50%以上;脂血所占报废比例主要分布在5%~30%;HBsAg阳性所占报废比例主要分布在4%~16%;抗-HCV阳性所占报废比例主要分布在4%~14%;抗-HIV阳性所占报废比例主要分布在2%~8%;梅毒阳性所占报废比例主要分布在2%~18%。

按照我国行政区划6个地区的划分,分别用地区1、地区2……表示,在同一区划内有多个血站参与调研的,分别画图分析属于同一区划的血站。图4~图7均为同一区域内的多个血站血液报废趋势,结果表明,在同一行政区划内的血站,其血液报废原因趋势基本相同,共有10家血站,其余3家血站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此处暂不单独分析其报废原因。

图4 地区1血站血液报废原因趋势图

图5 地区2血站血液报废原因趋势图

图6 地区3血站血液报废原因趋势图

图7 地区4血站血液报废原因趋势图

2.3 报废血液处置情况分析

通过调研问卷得到血站报废血液再利用的情况,结果表明,约53.85%的血站对报废血液进行了少量利用,其余血站对其销毁处理(图8)。

图8 报废血液再利用情况

2.4 报废血再利用的途径分析

通过调研问卷得到血站对报废血再利用的用途,结果表明,血站将报废血液全部用于科研,并且同时有57.14%用于质控品的制备(图9)。

图9 报废血液再利用用途

2.5 报废血再利用中报废血类型分析

通过调研问卷得到血站对报废血再利用的主要类型,结果表明,血站主要对报废血液中的全血、血浆进行了少量再利用(图10)。

图10 报废血再利用的主要类型

3 讨论

通过此次对我国部分大型血站报废血液情况的初步分析,得到了以下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报废血液所占比例的平均水平约为5.4%,其中,报废的主要原因为ALT不合格和脂血,其次为HBsAg阳性、抗-HCV阳性、抗-HIV阳性和梅毒阳性。在同一行政区划内的血站,其血液报废原因趋势基本相同。通过此次对我国部分大型血站报废血液的调研与初步分析,大致了解了血站中报废血液的总体情况,建立了报废血液的监控体系流程图。尽管调研数据并不是近期数据,但是据后期跟踪与访谈了解,采血量以及报废血量略有浮动变化,但总的发展态势基本相同。随着无偿献血在我国日益普及,献血人群不断扩大,报废血数量将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含有传染性病菌的报废血液一旦处理不当或外流入社会,极大地威胁着公共卫生的安全;然而,对报废血液的统一销毁,又是有效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初步了解国内报废血液的现状,建立并完善我国报废血液监控体系,对预防重大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充分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效率都有重大的意义。通过本次的初步调研分析,国内大型血站的报废血液因过期、理化检测不合格、血脂含量过高等原因而导致报废的血液也占有着很大的比例,如果建立本文所描述的报废血液管理与监控体系,此类血液完全可以回收再利用,进一步提高血液的使用率。

另外,本文所得到的结论只是简单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由于时间与地域等方面的局限,本文所调研的大型血站数据还不够全面,仍有待完善与改进。然而,本次调研的总体思路与初步分析仍可为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报废血液资源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琳伟,于秀燕.医院报废血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4):275-276.

[2] 陈颜,傅雪梅,郑家生.医院报废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四川医学,2004,25(10):1110-1111.

[3] 刘英杰,张玉华.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控制[J].河北医学,2009,15(10):1249-1250.

[4] 苏静.某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01-402.

[5] 姚艳华.血液报废的生化原因和非生化原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90-91.

[6] 仇建周,荆梅.血液报废的趋势性研究及预防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8):2115-2117.

[7] 冯飞,符慧杰,章雅清.2006~2010年海南省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4):382-383.

[8] 郭丽玮.2009年血液报废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7):273-274.

[9] 王平,单桂秋,丘金浪.采供血机构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8):544-546.

[10] 焦丹梅.十堰市2008~2012年血液报废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7):760-762.

[11] 李翠,刘丽丽,宋丽芹.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1):66-67.

[12] 何伟胜,唐荣辉.血站血浆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J].广西医学杂志,2007,29(3):442-443.

[13] 何争荣.夏季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22(10):562-563.

[14] 孔福珠,胡翠薇,吴金仙,等.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1):72-73.

[15] 袁小玲,吴立炯,杨卫红,等.宜春市非检测因素引起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8):865-867.

[16] 汤传敏,洪缨,席光湘,等.采血不足量的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228-1229.

[17] 张良,王小芹.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5):120-122.

[18] 赵彩萍,王雪峰.无偿献血者ALT增高的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0,(9):2582-2583.

[19] 王洪波,林园,周菁,等.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北京医学,2010,32(2):145.

[20] 周立军.季节变化对献血者ALT初筛结果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5):1901-1902.

[21] 邓素容.医院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J].重庆医学,2013,42(22):2661-2662.

[22] 赵同刚.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依法做好血液安全监督工作[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6,13(6):406-409.

[23] 吴立炯,段琳,舒轶,等.吉安市中心血站医疗废物处置环节的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09,1(2):50-51.

[24] 姜拥华,潘维平,曹鹏远,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存在的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4, 21(1):96-99.

[25] 王拥军,孟忠华.统计过程控制在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149-1151.

(收稿日期:2015-03-27 本文编辑:卫 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