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英语教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能力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英语教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能力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题对现今教育资源化中出现的一些照搬西方模式的教学改革提出质疑。尝试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出发,通过教学实践访谈与学生需求问卷调查了国内高校英语教师整合信息技术课程能力。研究结果发现高校英语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整合程度不高,显示TPACK能力不足。而新兴的信息化课程,如翻转课堂等不能迎合教师与学生的期望。教师持反对意见,或只支持网络公开课形式,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课内外引导。

关键词: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资源化;自主学习;教师引导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在国内的高校教学中,近年如火如荼地开始反思教育资源化稀缺的问题,从而引入了许多国外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但这些新兴的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支持者积极实践与尝试,甚至有人认为不久的未来,课堂将不再需要教师。而反对者坚持英语是工具性、交流性强的语言学科,通过人与人的交流才能使学生真正系统地掌握英语知识。甚至有人认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只是WebQuest或TELS(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in Science)信息技术提升科学课程学习的延伸,过分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与课外自主学习。

解决这场争论的关键点在于研究当前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学科教学即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整合得如何。基于TPACK的英语教学实践是课内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常态模式,也是当前国内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本课题通过调查高校英语教师的TPACK能力与英语专业学生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接受度两个层面,目的是要了解高校英语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机遇与挑战。研究结果期望能对今后教育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教改政策、对高校的英语学科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改革研究能提供一些教学与研究启示。

二、 研究内容

研究的基本思路基于理论基础与研究内容。研究基于TPACK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理论、高校英语学科的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政策理论支撑的基础上,结合统计分析与内容分析的研究分析理论,运用访谈与问卷工具,分别对高校英语教师的TPACK能力与英语专业学生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接受度进行研究。研究预期的目标是发现高校英语教师的TPACK能力的特征与问题。

研究方法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运用问卷与访谈工具,从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进行研究。研究在杭州市内一所省部级共建高校中进行,问卷随机发放给该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份。访谈为半构造式,按照年龄与性别的最大差异化选取了7名英语专业教师进行采访。访谈内容录音并在之后转录。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1.阐述整合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起源与发展理论,综合当前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建立文献理论框架。2.之后,要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问卷与访谈研究分别从学生与教师两层面进行数据收集,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问卷数据,对访谈按主题解码的形式进行内容分析。3.除了进行问卷与访谈各自数据的分析外,数据的问卷与访谈结果之后要进行对比,以发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对待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问题上的差异需求。4.最终通过研究结果,提出整合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学科的教学改革建议。

三、 研究发现与讨论

教师的半构造式访谈因无30岁以下的男教师,所以按照性别和年龄的最大化差异选取了七名教师作为采访对象,从T1至T7分e编号,内容包含课内授课、新兴的信息化模式课程、课外作业、信息设备维护、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共五方面。归纳可见课内授课主要以PPT为主,加一些视频等其他辅助内容,课外作业纸质与电子稿兼有。显示信息技术主要是作为教学辅助,高校英语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整合程度不高,显示TPACK能力不足。教师反映对信息设备的维护不满意,影响到了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主要在课程内容、讲课思路、学生的互动参与上。对于新兴的信息化模式课程,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师们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可见表1。

除T1表示不评论,T4表示支持外,表1展示了大多数教师对新兴的信息化模式课程的两种不同态度,分别为折中与反对。反对的教师,如T2从英语学科的性质出发,解释英语语言教学与其他一些学科不同,并不需要运用非常前沿的信息技术。新兴的信息化模式课程反而会损害教学内容。T7同样也认为不能照搬西方信息化课外模式作为课内模式,因为这会令学习从探索性变为接受性,无法实现创新学习。折中的老师,如T3与T5认为通过新兴的信息化模式课程,可以在网上听到其他高校的课程,实现“全面与终身教育”是好的方面,但是这类课程实际上是“网络授课”的远程课程,不一定适用于课堂学习。

自行设计的六级问卷包括30项,问卷题目基于学生访谈结果,为调查影响学生个体通过信息技术使用和接收课程知识的途径与影响因素。主成分因子回归后KMO=.79,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为近似卡方2087.88,df=435,p=.000

综合学生需求问卷与教师访谈结果,可得到的教学启示有:1.整合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学科教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2.整合的过程中,不能过分注重信息技术的作用,而需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动态的教学环境进行适应性的主导教学。

四、 结语

本课题立足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辩证性地提出现今信息技术需要与学科教学知识紧密联系的现实需求,创新点在于运用TPACK理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高校英语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整合程度不高,显示TPACK能力不足。而新兴信息化课程不能迎合教师与学生的期望,特别是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课内外引导。

参考文献:

[1]AACTE.Handbook of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CK) for Educators[M]. New York: Routledge,2008.

[2]Koehler,M.J.& Mishra, P. What happens when teachers desig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2005, 32(2): 131-152.

[3]Shulman, L.S.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2): 4-31.

张露茜,女,1983-,汉族,浙江杭州,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育、教育测量和话语分析。

本课题获2015年“浙江工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资助(编号Xgy15091),课题负责人张露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