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持续恶化,发展的步伐开始放缓,如何重振实体经济已成为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国内少数企业大胆尝试,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佐证。科技创新已成为实体经济改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管控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以知识创新为动力,改变实体经济发展方式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与世界接轨,国内企业的各种技术水平也与世界接轨,国内企业原先所秉持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的作用空间也将越来越小。国内企业应率先改变创新模式,以人才为核心要素加强知识创新与探索的力度,实现企业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方式转型。

沙钢集团作为全国最大民营钢铁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其科技创新战略的成功经验就在于凸显人才核心要素的作用,强调知识创新、原始创新在企业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打造沙钢式知识创新模式。2007年,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成立,着力进行低成本、高性能的先进钢铁材料及其成套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涉及工艺优化、质量控制与改进、高附加值钢材的开发、品种钢的研发与理论探究和建模分析等多个领域。为保证研究院达到“国内领先、接轨国际”的先进水平,沙钢特聘请国际著名冶金专家江见俊彦教授出任院长,并成立了由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教授或教授级高工组成的技术委员会以及管理委员会。钢研院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人才集聚优势,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为沙钢集团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科技研发支撑平台。

以人才为核心的知识创新战略是沙钢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的关键,为企业实现新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是沙钢能够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逆流而上的成功经验,是企业发展不竭动力的来源,是传统产业改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二、以技术创新为支点,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将进入以转型升级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短时间内让企业被动式地实现从传统行业向新行业的跨越,构建并适应新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将超出一般企业的承载能力。而若以技术创新作为原发性冲动,按照创新需求主动进行要素配置,企业将可以实现技术结构、组织结构、行业结构和地区布局等的自然过渡,从而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沙钢多次承担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其中,“大型链篦机一回转窑赤铁矿氧化球团生产的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改善了圆筒造球机内球团运动学和成球动力学条件,提高了产量及生球落下强度,填补了我国圆筒造球工艺的空白,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工艺,三年来实现累计总产值122.4亿元,利润11.02亿元,该项目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铁钢工序界面铁水“一包到底”流程的研发及应用项目,创造性地实现了从高炉到转炉“一包到底”的生产工艺,使生产节奏明显加快,减少铁水热损和倒包时的环境污染,节约了人力、能耗和生产成本,也节约了厂房空间;“高炉炉顶摄像装置的开发与应用”项目,使高炉不再是黑匣子,为高炉操作人员准确判定炉况进行合理调剂创造了条件;围绕企业转型升级,沙钢积极开展“两化”融合,先后实施了“面向节能降耗的钢铁企业物料流程优化调度系统”项目、“现代化的5M宽厚板集成制造执行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项目、“钢铁企业冶金煤气动态预测与优化调度技术”项目、“X80管线钢、焊管、管件制造及集成技术”项目、“大壁厚高强韧性管线钢的开发及批量生产”项目、“面向多产线的钢铁生产集成化制造执行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等。

技术创新为沙钢的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是企业摆脱传统产业桎梏的成功经验,是传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支点。

三、以管理创新为杠杆,提升实体经济管控能力

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单纯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管理创新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它如同杠杆一样,将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以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传导,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有效的创新管理体系是提升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沙钢结合企业的实际,围绕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建设“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创新体系。公司先后制定了《科技管理制度》、《小改小革四新应用管理制度》、《产品开发管理制度》、《研究院科技项目管理规定》等,明确对技术创新的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各层次的技术难题攻关、QC、指标攻关、小改小革等项目立项评审、成果评定,为员工展示创新能力搭建平台。沙钢研发机构采取扁平化矩阵式管理模式,以保证各类研发活动和质量改进活动快速、高效地开展。对于研发和质量改进项目采取任务制和项目责任制,每个研究人员都有短期和长期研究项目。采用矩阵式的研究体系,即项目组成员来自不同的条线,同时项目组还负责研究成果在沙钢尽快实现工业化应用。为了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员工的创新热情,沙钢出台了《项目奖管理制度》、《关于实行干股奖励的暂行规定》、《关于发表科技论文的奖励规定》等制度和规定。每年召开表彰大会,重奖创新有功人员,并将员工发明和总结的先进操作法以员工名字命名,如“华德明冶炼时间管理法”、“梅成跃控制卷形操作法”等,增强了员工的荣誉感,进一步激励员工岗位创新。

管理创新为沙钢营造了和谐的创新空间,维系着企业创新的方方面面,将各种创新要素紧密而有序地联系在一起,是沙钢创新效率得以提升的成功经验,是提升实体经济管控能力,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保障。

四、突破瓶颈,解决难题,重塑实体经济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拥有了创新就将一片坦途,不再遇到难题。宏观经济的影响、生态环境的瓶颈、地区级别的差异,一直是困扰沙钢发展的难题。

企业性质决定宏观经济的影响长期存在。2012年,中国钢铁工业遭遇了30年不遇的“寒冬”,全行业进入了微利甚至亏损的时代。面对行业的不景气,沙钢采取了开辟海外基地、减少产量,以及灵活多变的价格和市场策略等措施最大程度地提升主业效益;通过资本市场的大手笔运作,涉足物流、证券、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在分散企业运行风险的同时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地区环境的制约与生俱来。沙钢的总部位于张家港市这样一个县级市,虽然能够获得张家港市各方面政策的大力支持,但却不得不面临来自于上海、南京等国际大都市的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的竞争压力。为了消除各方面的差距,沙钢采取了在外地建立分支机构、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待遇、制定创新人才激励制度等。

实体经济的发展关乎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国家竞争力,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关乎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之后,实体经济的发展将成为国家经济调控的主旋律之一,各实体经济单位应以知识创新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支点,以管理创新为杠杆,撬动、助推、重塑实体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