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化背景下的投射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化背景下的投射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杨小荻

PAO(Projective ArchitectureOffice)普集建筑联合创始人。重庆大学建筑学学士和荷兰贝尔拉格建筑学院硕士。曾获2013dL京国际设计周青年建筑师奖提名,作品入选2012年在德国举办的建筑中国100展,201 3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他主要立足于现实主义下的建筑研究和实践,擅长通过前沿性的分析与思考提出策略性的解决方案。他关注如何在当时当下的都市情况中寻找建筑师的立场,并通过沟通各方创造积极的公共空间,建立起建筑与都市的良好联系。主要代表作品:深圳湾生态科技城、深圳湾活力中心、布宜洛斯艾利斯当代艺术馆、深圳公明特勤消防站等。

在第二现代性下的当代都市化语境下,我们一直都在不断追寻一种立足于当时当下项目(Project)中的投射实践(Projective Practice)。与批判式建筑实践飞跃现实的先锋式态度相比,投射实践建立在对现实的分析理解上,在每一个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每一个细微元素的分析与微决策,用非常详实并具体的方式去改变这个项目,使之往好的方向发展。此判断的标准将取决于现实的极致内在而不是现实的表象画面。

投射实践态度并非源于一种意识形态或一个灵光突现的想法,而是在现实中发现的数据。用图解去与现实对话,进而意识形态被务实的行动取代。与现实的“串通一气”在过去往往被视为一个问题,但在这里恰恰是唯一可能成功的机会。投射实践选择直接参与,而不是坐等一个乌托邦的出现。它从不站在场边,它就存在于大众文化中――一个包含了我们所有人以及所有新可能性的现实里。它寻求接触用户,喜欢用简单而不是困难的形式去沟通。

在这种态度下,建筑成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载体,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物件,其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属性。我们尊重每一个项目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城市、人文、气候等各方面因素,深入分析和梳理其内在联系,并对其进行重新整合,以此作为对现实及未来趋势的射影(Projective)。在此基础上开展我们有态度的逻辑设计过程,进而得出对饱含各个因素和立场表达的物化呈现,其亦将隐含大众文化与社会意义,使建筑适应“第二现代性”的当下和可预见的未来。普集建筑(Projective Architecture)正是这一价值观的现实化实践。

为了更好地表达这一种现实主义设计思想,我们采用了关联性设计的方式来指导我们日常的建筑设计实践活动。关联式设计是一种采用计算机生成技术来进行建筑城市问题实践的研究方法,概括来说是一种参数设计,用可量化的参数系统来控制不可量的参数变化。将各种环境因素建立起关联,强调非均值的复杂性与投射社会的完整性是关联性设计的核心思想,用可量化的参数系统来控制不可量的参数变化。关联式模型的建立基于关联性几何体,以关联性几何体来描述定义各个集合体之间的关系,从它们互相制约、紧密联系的互动关系来架构设计对象。

关联性设计积极地介入到城市日常中去,此种设计方式希望能挑战建筑师惯常的小山小水的小情趣语境,反对通过预设一个观众视野来简化和遮挡真实,忽略掉城市中的复杂信息。当建筑师开始醉心于展示其设计中最完美的一面,以牺牲完整性来取悦大众,就如同一个美丽而封闭的游乐场。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称这种通过减少而达到的幸福感为“可爱”(cuteness),这种简化的可爱与复杂的真实往往背道而驰,而关联性设计则是希望在这样一个重建真实的过程中实现现实主义的价值。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第二标段是普集建筑在深圳赢得的第一个国际竞赛,也是完全展示我们设计逻辑的一个案子。这是一个超高密度的高新科技园,得益于前期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和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对项目本身的定位与研究,此案在设计条件相对于传统项目来说有不少基于公共空间和城市层面上的突破,我们在此基础上也下了很多工夫,在超高密度下的城市空间的舒适性和公共性上做了不少新的研究与尝试。

本案的城市设计总体策略是创立一个开放的和充满活力的都市区域。该区域将会成为众多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的重要连接体。承载与促进此区全日24h的生活周期活动,是我们对此案的目标定位。

如何把高新人才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有效分配到高新科技园区里是本案都市策略的起点。首先,我们对基地周边的交通系统进行了分析:以基地周边的地铁站和公交车站为原点,以距离和时间为辐射半径,便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公共交通可达性在基地及周边的强弱情况。利用分析软件在地块网格上用颜色变化来表示交通可达性,离交通热点越近的地块颜色越暖,反之越冷。这些参数价值就是地块的约束参数,它暗示了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以此来确定高层建筑和高密度建筑与它们的核心交通体的位置。使用者能在较短时间内往返于交通热点,解决了基地未来大部分人的通勤问题。

多层立体城市空间是本案最大的特色,进入基地的车辆与绿色小巴直接进入地下,转用精心设置的垂直交通体方便到达各层空间,减少了尾气对园区的影响。通过采光井、下层广场与水体的多层次设计,使地下室的活动展现到都市层面,成为一个延伸的都市空间。利用基地价值参数将基地分格划分产生的人性化尺度的“街道”,鼓励了步行和使用自行车,成为光临园区的访客或园区员工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多样的中庭空间成为惊喜之处,可为花园庭院、创意集市或临时展览空间。架设在首层盒体上的都市平台层是底层活动的空中延续,它们曲折连接并统一为一个完整的体验,提供各种文娱项目,丰富时尚的都市生活在这里24h展开。

工作区域活动层是专属于园区的公共空间,给高新人才以轻松自在、呼吸清新的休憩场所,也是交流思想的好去处。沿该层走动能近看园区内下层的乐活气息,远眺高尔夫球场的休闲场景,其与办公区域的穿插并置给整个园区带来了生机与绿意。视野开阔的屋顶平台层是整个园区的空中花园,为居住和工作在此的人提供易于接近的开放空间,在可以远望海景的高度给园区提供了最丰富的景观层次和活动。

分层式、多平台以及可持续性设计理念将产业、公共与商业空间进行了有效的混合。未来感的材质提升了建筑群体的形象,整个区域将会具有高度的识别性与趣味性。一系列不同尺度、不同需求的公共空间按功能、方向以及城市设计布局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开放并具有导向性,此番朝气蓬勃的景象将通过一个开放而友好的城市设计而得到有效地刺激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