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筑节能住宅彰显优势轻钢结构材料撑起一片绿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筑节能住宅彰显优势轻钢结构材料撑起一片绿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是中国未来的住宅建设方向,而发展钢结构住宅建筑,则是解决高能耗建筑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拓展绿色建材和节能设施、最大限度利用和发展有效空间等,都是钢结构住宅所能呈现出来的优势。实行工厂化生产,推动住宅钢结构建筑的产业化,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轻型钢结构住宅的结构形式,不仅能够给用户营造更舒适、安全的使用空间,而且在提高住宅建设质量和产业化方面可发挥重要、积极的作用。因此,轻钢结构住宅“浮出水面”,成为社会关注的“绿色话题”。

倾心打造轻钢结构建筑的前景光明

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建筑在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以上,建筑节能已迫在眉睫。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有20亿平方米左右的新建建筑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水泥和钢材。据悉,欧美国家(地区)建筑的平均寿命在80年以上,而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50年。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潮中,“短命建筑”层出不穷。人们在炫耀GDP的同时,没有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给社会、给子孙后代所留下的灾难。可喜的是,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明确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并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工作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同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以及千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建筑产品在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新建工程的工程设计、建筑施工,要100%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另外,提高建筑结构配件的工业化制造水平,促进结构构件集成化、模块化生产,鼓励和推动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菜单式全装修交房。相关政策的出台,已充分表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决心。众所周知,住宅建设中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问题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住宅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涉及到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目前,我国近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99%属高能耗建筑,每年新建的近2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有95%仍属高能耗建筑,其单位面积能耗约占总能耗28%,再加上建材生产的能耗,用于建筑的能耗已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0%。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建筑业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如果节能省地型建筑能大力推广,其社会效益和资源有效利用的意义重大。

多年来,我国住宅建设主要是粗放型生产,钢结构房屋建造以现场手工湿作业生产方式为主,不仅生产效率低,建设周期长,而且能耗高,环境压力大,住宅的质量和性能难以保证,寿命周期难以实现。随着这几年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需要大量人工的混凝土建筑与钢结构建筑,在价格上已不具备优势。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将试点采用钢结构。此外,钢结构建筑还将应用到学校和医院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当中。另外,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具备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设周期短、使用空间大等一系列优点。比如,钢结构住宅与混凝土住宅相比,可增加大约6%的使用面积。

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钢结构住宅建筑形式主要有:普通钢结构住宅工程、国外引进的冷弯薄壁型钢低层住宅工程、自主研发的轻钢框架配套复合保温墙板的低层和多层钢结构住宅工程等。目前,国内钢材产量充足,有了一批轻型钢结构住宅试点与示范的建设经验和科技成果,轻型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已具备了较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安全住宅、舒适住宅、健康住宅、绿色住宅等高品质住宅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也已经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规程》的出台将标志着我国轻型钢结构住宅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住宅向产业化、集成化发展,从而减少住宅建设对资源的浪费,尽早实现中央提出的建筑节能目标。

根据专家分析,中国的住宅产业在今后20年中,仍然处于快速增长期,并且中国住宅价格的25%将会来自科技含量的提升。如今,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不断提升住宅产品的科技含量,钢结构住宅以其独特的抗震能力强、施工速度快、交房率高等优势,契合了绿色环保住宅的要求。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建设,由此可能产生的建筑垃圾必须要考虑在内,否则若干年后,数千万套公租房、廉租房就成为大量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而钢结构住宅可以重复利用,应该成为更好的选择。由于我国钢材产量居世界首位,并且国家也在逐步调整政策,鼓励发展钢结构住宅,我国大力发展钢结构的条件业已成熟,正迈入钢结构发展的黄金时期,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优势逐渐体现与发挥出来。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资源缺乏,低层低密度的小住宅不可能成为中国住宅产业发展的主流,但是在钢铁资源较为丰富的部分小城镇及农村,这种低层轻钢住宅有着一定的发展潜力。

解读国外节能轻钢住宅

所谓钢结构住宅,是指用钢结构做承重,用环保、轻体、节能材料做围护结构的住宅。从建筑高度上讲,钢结构住宅大体可分为低层(3层以下,包括别墅和联排别墅)、多层、小高层(6~12层)和高层(12层以上)等。其实,钢结构住宅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就开始推广。由于环保意识的加强和木材短缺等因素,因此,世界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钢结构住宅的发展,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正积极推动中低层轻钢结构住宅的应用与发展,日本和欧洲甚至还提出用钢结构建筑来储备钢铁资源。

据资料显示,美国是最早采用钢框架结构建造住宅的国家和地区之一,鉴于经济性、安全性能(抗震、防火)以及耐久性能的综合考虑,越来越多的房屋开发商转而经营轻钢结构住宅,轻钢结构住宅的价值很快得到普遍认可。轻钢结构在美国发展最快,1965年轻钢结构在美国仅占建筑市场15%,1990年就上升到53%,而到1993年则已上升至68%,到2000年已经上升至75%。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以及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仪器等租赁化非常发达,商品化程度达到40%。在美国,采用该体系建造的房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55,000栋住宅,剧增为2000年的325,000栋。因此,这种轻型钢结构己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建筑结构形式。

瑞典是世界上钢结构住宅最发达的国家,其80%的住宅采用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住宅通用体系。美国、法国等国家,钢结构住宅占到全部住宅建设比例的40%左右,这些国家有政府主导实施,并由行业组织牵头,研究开发了一整套成熟的钢结构住宅设计、建造、产品配套体系及工艺,已经到了相对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低层轻钢住宅作为主流住宅产品,在欧美等国经过几十年发展改进,已具备非常完善的技术生产体系和丰富的配套产品体系。如澳大利亚早已将采用G550高强钢建造的轻钢龙骨作为承重体系,应用于住宅建造,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化住宅体系。在不降低结构可靠性及安全度的前提下,可以节约钢材用量30%。要将这种体系引进国内,首先要和我国国内的行业技术规程相配套,同时尽量把使用的产品国产化,以降低造价。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还在提出了“快速安装预制住宅”的概念,但由于市场尚未成熟,并未得到很好发展。到了1987年,高强度冷弯薄壁钢结构出现,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联合规《AS/NZS4600冷弯成型结构钢规范》于1996年实施。这种钢材承载力高,与相同承载力的木材相比,只是木材的1/3重,表面经镀锌处理,在免大修的情况下,耐久性可达75年。在澳大利亚,每年约建造6亿美元的轻钢龙骨独立式住宅120,000栋,约占澳大利亚所有建筑业务产值的24%。

钢结构住宅有利于保障生命安全,这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日本发生的地震、海啸让世界惊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的地震牵动国人,缅甸强震接踵而至。地震灾害让钢结构住宅价值凸显。中国汶川“5·12”地震与“3·11”日本地震相比,中国、日本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相差悬殊。撇开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建筑界人士认为,住宅结构的不同也是伤亡人数差距悬殊的因素之一。日本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因此钢结构住宅的普及率极高,公共建筑中学校的抗震能力达到10级,普通居民住宅也能够抵御7级以上地震。实践证明,日本钢结构建筑对减缓地震造成的伤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钢结构建筑自重轻,其优异的抗震能力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有专家指出,从地震引发印度洋大海啸的2004年开始,地球再次进入地震活跃期。仅2010年,全球就记录到28次7级以上地震。按照地震活跃期持续10年以上的规律,近几年地球仍处在地震多发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刻不容缓。

反观我国现有的住宅建筑中,钢结构所占比例不足1%,公众对钢结构住宅的概念还很模糊。在5·12大地震发生后,曾有多名建筑专家呼吁,在灾后重建阶段,政府应大力推广钢结构建筑,尤其是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除抗震效果好外,钢结构住宅施工速度快,能够隔音、隔热,可循环利用。钢结构住宅属技术密集型产业,结合保温隔热、废旧利用的新型墙体建材开发,能够达到节能省地的目标。审视这些年地震带来的教训,改变传统的住宅建造方式,大力推广钢结构住宅、提高防震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全社会必须共同直面的重大问题。毋庸置疑,推广钢结构住宅是对生命的庇护与尊重。我国钢结构住宅的相关标准规范日渐完善,在黏土砖被禁用以及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大力开发建设钢结构住宅恰逢其时。

“绿色”钢结构住宅

的利用率极高

被誉为“绿色建筑”的钢结构住宅革除了将生产砖、瓦、石灰、沙等建材对环境的破坏与影响,建筑垃圾、建筑施工噪声都减少到最低程度,抗震性能好,改建和拆迁容易,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率高,是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钢结构建筑具有轻质高强性。钢结构住宅的重量是钢筋混凝土住宅的50%左右,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住宅提高4%左右。钢结构建筑的工业化程度高,工期短。在同等条件下,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期相比,钢结构仅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1/3~1/2。最重要的是钢结构材性好,可靠性高。在国内外的历次地震中,钢结构是损坏最轻的结构,已被公认为是抗震设防地区特别是强震区的最合适结构。单纯从目前材料的价格上看,钢结构比混凝土结构的造价要高,但钢结构比混凝土结构建设速度要快50%左右,这会节省很多时间成本,而且房屋整体重量也比混凝土结构轻50%以上,这样基础处理、运输量的成本都会下降。建造房屋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维修和管理等诸多环节,因此,从整体上看,钢结构更“省”。此外,钢材具有可回收、再利用的特点,相对于目前普遍使用的其他建筑材料,其最有利于节能、节材、节水和节地。

据专业机构研究,钢结构住宅每平方米建筑的钢材使用量为100~120千克,各种建筑材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480千克/平方米。而混凝土结构住宅的建筑材料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40.6千克/平方米,相比之下钢结构住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35%左右。此外,钢结构住宅拆除需要较少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大量材料可循环利用;混凝土结构住宅使用大量的水泥,拆除困难,也很难回收利用,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如果我国房地产行业中钢结构住宅的比例达10%,每年减少的污水排放量将相当于10个西湖的水总量,减少的木材砍伐量相当于9,000公顷森林,节约用电量相当于葛洲坝水电站一个月的发电量。显然,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住宅相比,钢结构住宅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轻钢结构的设计是为确保达到保温效果,在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面中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能长期使用并能保温隔热。建筑轻钢结构住宅一般除了在墙的墙柱间填充玻璃纤维外,在墙外侧再贴一层保温材料,可有效隔断通过墙柱至外墙板的热桥;楼层之间格栅内填充玻璃纤维,减少通过楼层的热传递;所有内墙墙体的墙柱之间均填充玻璃纤维,减少户墙之间的热传递。

我国人口多,宜居土地少,城市人口密度高,因此住宅必然以高层、多高层为主,而这正是钢结构住宅“高、大、轻”的独特优势。除此之外,它还可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减少耕地占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综上所述,钢结构住宅与“十二五”规划中5项环境与资源的约束性指标紧密关联,让节能与环保更加实用,钢结构住宅的价值彰显无余。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要建成3600万套保障房,面对这个绝对增量,除了破解土地和资金难题,加快建设速度,保证速度与质量并举,同样是一个重大挑战。住宅产业化是一条捷径,住宅产业化发展取决于住宅工业化、部品产业化的程度和水平。钢结构住宅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突破口,是实现“十二五”保障房建设目标的有力手段。钢结构住宅将使生活和生产更加匹配,真正实现节能环保,钢结构住宅使上下游联动,必将带动钢铁、机械制造、工业化设计、材料回收等一系列产业链条的升级和发展。

改变房地产行业传统的、低端的发展方式,推进劳动密集型行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减少对劳动力和资源的过度依赖,钢结构住宅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传统的钢混结构住宅由于现浇部分很多,需要大量工人现场手工作业,钢结构住宅则实现了部品化、产业化,可以减少用工2/3。钢结构住宅将大大解放生产力,如此庞大的减员将有助于建筑农民工向其他行业流动。倘若政府将这些农民工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加大培训力度,实现行业梯度转移,鼓励大量的房地产领域劳动力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社会保障的产业工人,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薪酬待遇,而且有助于缓解“用工荒”。

我国轻钢住宅的常用结构体系

钢结构住宅本身是一种环保型的精细化建筑。一栋24层高楼,采用混凝土建筑,其柱子边长在1米左右;采用钢结构建筑,在达到安全标准的前提下,通过优化与精细设计,其柱子边长为0.5米,整个截面只占前者的四分之一。在优化空间与降低造价方面,后者均优越于前者。钢结构住宅体系主要包括主体钢结构体系、围护结构体系以及楼板结构体系等几大部分,主要承重骨架是由钢构件或钢管混凝土构件所组成,它具有钢结构建筑的一系列特性,同时又具备一般住宅建筑的共性。钢结构体系形式有多种,但应用于住宅的房屋钢结构体系,主要可分为钢框架体系、钢支撑框架体系、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错列桁架体系、钢框架—核心简体系等。钢框架体系类似于混凝土框架体系,不同的是将混凝土梁柱改为钢梁、钢柱,其竖向承载体系与水平承载体系均为钢框架。该体系一般适用于6层以下的多层建筑,不适用于受地震作用影响较大的高层建筑,并且用于高层建筑的经济收益相对较差。钢支撑框架体系在钢框架纵、横两个方向适当部位,沿柱高增设垂直支撑,以加强结构的抗侧移刚度。支撑采用角钢、槽钢、圆钢或钢管制作,可按拉杆或压杆设计。支撑的形式可以采用X型、K型、人型、倒人字、单斜杆等。该体系比纯钢框架体系侧向刚度大,常用于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应用较广,而且当房屋层数较高时,该体系要比纯钢框架体系经济。

《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要求重点突出“轻型”,可用于抗震或非抗震地区的不超过6层的钢结构住宅建筑。对公寓等其他建筑可参考使用。需要指出的是,轻型钢结构住宅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此《规程》适用于以轻型钢框架为结构体系,并配有满足其功能要求的轻质墙体、轻质楼板和轻质屋面建筑系统,是轻型钢结构住宅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标准。轻型钢框架是指由小截面热轧H型钢、高频焊接H型钢、普通焊接H型或异形截面的型钢、冷轧或热轧成型的方(或矩、圆)形钢管组成的纯框架或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结合轻质楼板和利用墙体抗侧力等有利因素,可使钢框架结构体系不仅用钢量省,还解决了可以建造多层结构的技术问题,尤其是能与我国现行规范体系保持一致,满足抗震要求,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建筑结构体系。

钢框架-核心筒体系,在中高层钢结构住宅乃至中高层商用楼中应用最多。这种结构以卫生间组成四周封闭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与钢框架搭配成组合结构。由于该体系综合受力性能好,特别适合于地震区和地基土质较差的地区,但因为自重减轻相对较少,一般多适用于不超过12层的住宅建筑体系。总的来说,该体系比较经济,较适合我国大众的消费水平,是相当值得推广的一种中高层住宅结构形式。围护结构体系为了减轻结构自重,充分发挥钢结构的优势,围护墙体宜采用轻质复合材料。护结构主要采用的墙板有蒸压加气混凝土板(ALC板)、太空板、水泥刨花板、夹芯板等。内墙采用轻质混凝土板、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稻草板等。屋盖系统应采用有檩体系,屋面材料可与楼面相同,也可采用彩色压型钢板防水屋面系统,该系统具备了很好的防水效果,又起到了屋面的隔热保温作用。楼板结构体系在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中,楼板主要有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组合楼板、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等。钢框架——预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同钢支撑框架体系一样,常用于多层及高层结构,而且从受力特点来看,带剪力墙结构其抗震性能较好,较适用于地震区。错列桁架结构体系的用钢量可较框架结构减少30%~40%,节约造价。同时,楼板可直接支承在相邻桁架的上、下弦上,不需设楼面梁格,结构上可采用小柱距和短跨楼板,使楼板厚度减小,减轻自重。由于桁架在工厂预先预制,所以现场安装节点数少,焊接量小,桁架与柱节点可采用铰接,从而构造简单,传力明确,施工周期更短。错列桁架体系适用于多层及小高层结构。鉴于上述优点和我国人口多、居住面积小、楼层较高的国情,该体系代替传统结构体系用于住宅建筑具有良好前景。

在钢结构建筑设计方面,设计师通过精细化设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上,尽可能优化再优化,既考虑安全系数,又着眼经济环保,实现美观、安全、经济三者的最佳组合。按照常规模式与手段去建造钢结构住宅,体现不出优秀之处,打造不出精品工程。钢结构建筑的支柱原来是箱形柱,由4块钢材焊接而成。有些制作方把厚厚的钢板直接轧成方管,只有一条焊接缝,承重标准与安全性能较前者大大提高。此外,结构梁全部采用H型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尽可能减少人工制作,以做到钢结构住宅结构上的轻与精,以及生产的高度自动化。在生产制作过程中,抓好产品的流程与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百分之百达到国标水平。安装工序更是制定了细致、苛刻的规范与标准。实践证明,钢结构项目的工程综合造价略低于钢筋混凝土。随着钢结构住宅产业配套的水泥纤维板、新型墙体项目产业化与规模化,钢结构住宅造价将进一步降低。钢结构住宅造价低,一般比同规模的混凝土建筑低1/3;施工快,建筑时间是混凝土建筑的2/3;隔热、保温、防震效果好,可提高使用面积率5%~8%。

轻钢结构住宅绽放“绿意”无限

可持续建筑是对可持续发展有积极贡献的建筑,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构成危害的建筑。把建筑不再视为人类任意地可强加于地球的东西,而是从更高层次综合考虑建筑所造成的更大范围的影响,是可持续建筑观的基本出发点。可持续建筑的理念要求建筑师在进行住宅设计时,首先应尽量结合气候,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的方法,减少住宅对能源的依赖,如住宅的朝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朝南。在住宅周围利用地形进行绿化,适当增加间距,夏季通风,减低周围环境温度,屋面墙面用绿化的方法降低外表面温度等。

近几年,我国钢结构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和国外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钢结构的社会认知度不高,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相关部门的领导,对于钢结构的特性和优势都不太了解,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加大宣传的力度。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钢结构,接受钢结构,只有这样,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才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当前,我国钢结构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国家应继续加大对钢结构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加科技研发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加紧出台、落实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鼓励并推广钢结构建筑,大力提倡在学校、医院、机场、车站、体育场馆采用钢结构并将以上建筑用钢列入国家储备用钢的计划中。在此,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给予中国钢结构相关单位和企业更多施展才能的机会,使大多数企业能够参与各类钢结构工程的建设。但是,当前国内一些重大项目基本都采用国外的设计方案,其中不少项目的结构方案设计得极不合理,导致用钢量太大、造价惊人,同时也给制作和安装带来很多难题。

加快钢结构住宅发展必须推动钢结构住宅系列产业化,推广集成式住宅。“集成式住宅”就是住宅建设的安装、生产摆脱了传统的水、灰、沙、石,摆脱了手工劳动以及现场湿作业生产,由工厂生产住宅部件,在现场组装生产成品住宅。住宅部件是系列的、标准的,可在流水线上生产,而房屋则可以是多样的、丰富的和多档次的,并且完全可以按照住户的要求,由建筑商提供可选择的住宅类型,供住户选择。与传统的工业化住宅不同,部件的加工、运输、吊装均可轻便灵活,其标准化单元也可由大改小,空间单元组合的灵活性、机动性大大增加。由于隔墙的轻质化和可拆改化,居住空间大小可灵活布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对功能和设备的高品位需求。

在施工中,集成住宅的大空间无阻挡为布管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条件。厨房、卫生间是住宅中最为复杂、专业化程度最高的部件,最适于工厂化生产、集成式安装。它不但可以提高使用功能,降低造价,而且可以避免质量通病。除此之外,外墙的保温构造和内墙的部件也都应当采用整合式、成套的技术。集成住宅部件的多品种、多数量,决定集成化的安装和工厂化的制造必须按照标准化的原则进行。因此采用国际通用的“模数协调”原则和方法,是最必要的手段。模数协调的任务是制定生产各种住宅部件的规格尺寸,使各种住宅部件能准确无误地安装到指定的部件,并且不同企业生产的部件可以互换。

模数协调的原则能指导建筑师和工程师在自己设计的住宅工程中,保证选择的部件、设备能合理地安装在住宅工程中,并不妨碍工程师的创造力。由此可见,钢结构住宅将向设计模块化、构建标准化、施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工厂化装修为钢结构住宅的推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钢结构住宅若用手工装修,则优势难以发挥。而且钢结构住宅内隔墙一般都采用轻质工业化生产的整体构件,难以实现手工装修。工厂化生产的装修构件,令各种轻型墙体可直接与装饰构件紧密结合,且寿命大为延长,可有效解决钢结构住宅的室内精装修工艺的可行性问题。

钢结构设计应遵循“少费多用”的结构哲理,以最少的结构提供最大的结构承载力。我们应具有国际化的思维、国际化的眼光、国际化的视野,国家应尽快成立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钢结构设计院,以满足我国迅速发展的钢结构产业需求,将绿色、低碳、节约用钢的设计理念贯彻在设计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