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左右为难 第18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左右为难 第18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新晋“财神爷”,地方政府其实亦早已是“负翁"。它们能否借此走出土地经济困局,还是重回以高代价刺激经济短期回升的老路?

这一轮的财神爷,已从中央政府变身为地方政府。南到广东、福建,北到天津、北京,西到重庆、贵州,中部的山西、湖北,东部的浙江,投资热潮汹涌,省、市、县各级都有雄心勃勃的计划。自7月,一说总投资额已达7萬亿,一说已达10萬亿,即使更庞大的数字,相信也会很快被刷新。

指责地方投资是否过热并无实际意义。经济减速已无悬念,二季度GDP增长仅有7.6%,为三年来新低,汇丰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8月份从上月49.3降至47.6,已是制造业连续第10个月环比放缓。环境趋冷、房地产调控、实业低迷,加之分税制影响,增长既难“保”,更难“稳”,地方焦灼感更为强烈。

最需要关注的是两个问题:一,钱从哪里来?二,钱向哪里去?

根据财政部对于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前七个月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16214亿元,下降22.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3490亿元,下降27.1%。土地收入锐减,地方政府对银行贷款依然高度依赖。以重庆为例,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入1.5萬亿元,按照规划,企业自有的资本金大致25%,银行贷款在45%左右。

不过,银行授信额度有限。而自2008年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黑洞日益扩大,审核也日渐严格,因此借道信托融资成为不多选择之一。近三个月来,已成立的基础设施信托近百款,产品平均规模在2亿元左右。

热情饱满,却囊中羞涩,可能会加剧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隐秘博弈。地方腾挪空间收缩,难免会寻找政策缝隙。中央三令五申为中小企业减负,可增长放缓后,地方对“过头税”征收却有增无减。例如在浙江,很多温州民营企业5月就接到税务通知,要求提前预支增值税,原因是上半年任务未完成,需要“帮帮忙”。对这种要求,企业并不陌生,每逢“荒年”,税费催缴就越紧,甚至还会变相提高额度,各种手段花样翻新,减税措施有名无实。

土地政策也在悄悄解冻,上海、北京最近接连对黄金地段土地挂牌出售。这些地块属于稀缺资源,但地方已难以继续“捂宝”,唯有选择“走量”。8月,北上广深等1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环比上涨24.7%,成交均价却环比下降三成。

再看钱向哪里去?之前为政府快速催肥的行业,例如光伏,多已经举步维艰,但新题材仍不断出现,最受欢迎的依然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天津要在四年内投入1.5萬亿元,建设10条“巨型产业链”,而上半年,国家发改委收到各地正式上报的大型煤化工项目有104个,投资额高达2萬亿元,在此之前,煤化工项目恰恰是中央政府严厉控制的投资领域之一。

产业投资并不在地方政府职责范围内,更多流向依然是基础设施领域。交通运输、电力投资、环境保护等项目上升态势明显,仅广东就要扩建白云机场,还要新建7条地铁,同时加快贵广和南广铁路广州段建设等。

这些天文数字许多尚停留在概念,还有大量停建复工项目也计算在内,不知最终真正能有几成落地。中国并非不需要基础建设,只是之前教训证明,往往所投并非所需,需警惕反复出现高架桥“侧滑”事故,也要少建几座“秋裤楼”。

作为新晋“财神爷”,地方政府其实亦早已是“负翁”,有的连表面光鲜也算不上。若没有中央信用做背书,某些城市面临破产风险。它们能否借此走出土地经济的困局,还是重回以高代价刺激经济短期回升的老路,是个难以在今年获得答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