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精心设问,培养思维的敏锐性;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 创造性思维

民族未来的优劣,国家未来的兴衰,全依赖于今天学生的素质。因此,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从娃娃抓起,从而渐进式地培养一个创新的民族。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十分地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精髓所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法

一、精心设问,培养思维的敏锐性

精心设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敏锐性的有效途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从而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1.围绕课题,设计激趣性提问。教学的起始阶段,要使学生产生求知兴趣,就要根据课题,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点,设计激趣性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如《再见了,亲人》,为了突出“亲人”,可设计“在生活中,哪些是你的亲人,对你怎样?”“文章中谁是亲人,为什么称亲人?”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的亲人到生死与共的中朝人民,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激起学生急切探究知识的欲望,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2.紧扣文脉,设计诱导性提问。遵循文章的思路,紧紧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先从整体入手,再抓住重点句段,细细体会作者在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以此来设问,做到层层推进,诱导学生步步深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人物品质,开门见山地提问“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继而进行深究,“文章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来反映的?”“这些事又揭示了他怎样的内心情感呢?”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深刻理解课文,领会文章的内涵。

二、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设一些疑点,并引导学生积极分析与思考。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上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累疑问——这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设置疑问,唤起思维,就像投下石子激起浪花。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学生读到这里问老师:“这里两个‘清清楚楚’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要重复用这个词呢?”这些问题,无不体现着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

三、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并且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2.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如果我们单纯地谈教学,忘记了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变成一种缺乏生气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四、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陕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以作文教学为例,教师让六年级学生写一篇作文——《月光下》,体裁、内容不限。有的学生写的是月光下美丽的景色;有的写的是月光下发生的一件事;有的由月光想起一件往事或一个人……他们各展其才,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符合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2.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当前摆在我们语文教学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善于捕捉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